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10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是针对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的换热面积小,冷却速率慢,局部电池温度较高时不能快速降温,电池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里,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顶部设有动力电池,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其要点是所述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的液冷板散热器,是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于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同时,动力电池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会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因此,动力电池的温度一旦超出合理的温度范围,动力电池包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2121293391.2,授权公告日2021.11.02,技术名称“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该电池冷却板包括冷却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内部嵌入连接有铜芯,所述铜芯上连接有铜管。但随着电池包功率持续增加,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大,同类产品换热面积不够,电池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里,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增大液冷板的换热面积,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的换热面积小,冷却速率慢;特别是当局部电池温度较高时不能快速降温,电池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里,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顶部设有动力电池,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设置于流道板两端或者液冷板上盖板,所述流道板采用铝板冲压或者吹胀成型,流道板的流道与进液接口以及出液接口相连通。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上述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为柱状、片状或凸点的凸起,并呈规则图形等距分布,或者不规则不等距分布,上述强化换热结构通过翅片焊接固定于液冷板上盖板;锻造、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或者液冷板上盖板通过铝粉烧结成型强化换热结构。
[0005]所述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由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之间呈对称的阵列中心轴设置,阵列中心轴的筋柱两侧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筋柱,矩形阵列筋柱的两端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分别设有由阵列中心轴两侧对称呈平行设置的条形阵列筋柱。
[0006]所述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处矩形阵列筋柱一侧条形阵列筋柱比外侧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低。
[0007]所述液冷板上盖板的阵列中心轴处强化换热结构高于两侧矩形或条形阵列的强化换热结构。上述为一种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具体结构设计和图形设计,根据实际
情况亦可进行图形调整。
[0008]所述流道板的流道由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处所述流道的进出凹槽,与流道板的中间凹槽相通,流道板的中间凹槽呈相通的回形结构。
[0009]所述流道板的流道处中间凹槽的回形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两道侧凹槽,回形结构中内外圈的两道侧凹槽之间通过进出凹槽延伸相通。上述为一种流道板的流道具体结构设计和图形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亦可进行图形调整。
[0010]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增大了整体的换热面积,具有增强传热,绕流等作用,加快冷却效率,及时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其适合作为新能源电池冷板结构使用,以及同类产品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液冷板上盖板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框定部位进行引出放大。
[0013]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框定部位进行引出放大。
[0014]附图序号及名称:1、动力电池,2、液冷板上盖板,201、强化换热结构,3、进液接口,4、出液接口,5、流道板,501、流道。
实施方式
[0015]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

图3所示,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2顶部设有动力电池1,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5,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501,进液接口3和出液接口4设置于流道板两端或者液冷板上盖板,所述流道板采用铝板冲压或者吹胀成型,流道板的流道与进液接口以及出液接口相连通。其具体结构如下: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201,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呈规则图形等距分布,或者不规则不等距分布,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由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之间呈对称的阵列中心轴设置,阵列中心轴的强化换热结构两侧对称设有呈矩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矩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的两端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分别设有由阵列中心轴两侧对称呈平行设置的条形阵列筋柱。液冷板上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处矩形阵列筋柱一侧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比外侧条形阵列强化换热结构短,液冷板上盖板的阵列中心轴处强化换热结构高于两侧矩形或条形阵列的强化换热结构。流道板的流道由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处所述流道的进出凹槽,与流道板的中间凹槽相通,流道板的中间凹槽呈相通的回形结构。流道板的流道处中间凹槽的回形结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两道侧凹槽,回形结构中内外圈的两道侧凹槽之间通过进出凹槽延伸相通。上述电池液冷板结构采用上述动力电池,或者分别采用对应的动力电池组合,作为新能源电池使用。
[0016]综上所述,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设置于流道板两端或者液冷板上盖板,所
述流道板采用铝板冲压或者吹胀方式成型,流道板的流道与进液接口以及出液接口相连通,在液冷板上盖板朝流道方向设有若干形状强化换热结构,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优点如下:1、液冷板上盖板中分布着强化换热结构,提升了换热能力,增加了液体绕流。2、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为一系或者三系铝材制成,通过钎焊技术焊接在一起。3、流道板的流道为对称布置或不对称不置,且具体形状不固定;液冷板盖板的强化换热结构排布形状不固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该电池液冷板结构的液冷板上盖板(2)顶部设有动力电池(1),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设有流道板(5),液冷板上盖板与流道板焊接连为一体,焊接处流道板的顶部平面设有流道(501),进液接口(3)和出液接口(4)设置于流道板两端或者液冷板上盖板,所述流道板采用铝板冲压或者吹胀成型,流道板的流道与进液接口以及出液接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盖板(2)与流道板(5)的焊接处液冷板上盖板的底部平面设有若干个强化换热结构(201),强化换热结构呈柱状、片状或凸点,并通过翅片式焊接、一体成型或者铝粉烧结方式与液冷板上盖板连为一体,所述动力电池(1)安装在液冷板上盖板上,动力电池热量通过液冷板上盖板成型的强化换热结构传导至流道板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液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盖板(2)的强化换热结构(201)由进液接口(3)和出液接口(4)之间呈对称的阵列中心轴设置,阵列中心轴的筋柱两侧对称设有呈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良陈冠军郭峰刘俊刚窦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生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