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包括该液冷板的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00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液冷板及包括该液冷板的电池模组。该液冷板包括:基板,设有第一换热区;多个扰流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第一换热区,基板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该进液口至该出液口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扰流件在第一换热区的排布密集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将第一换热区分成若干子换热区,若干子换热区分别具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一换热面,若干第一换热面的面积沿第一方向依次增大,如此,以弥补冷却液的冷却性能的沿程下降,从而使冷却液能够更加均匀带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避免电池模组因散热不均匀而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安全隐患的情况。安全隐患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包括该液冷板的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液冷
,尤其涉及液冷板及包括该液冷板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上的主要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电芯具有一定的内阻,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模组内部温度升高。热量的产生与迅速堆积必然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或者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可能会引发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若热量来不及散出而在电池内部迅速积聚,电池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为了杜绝这一危险,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从而避免电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进而影响电芯的性能,降低电芯的使用寿命。其中,散热方式包括液冷、风冷和热管等。
[0003]其中,液冷主要利用对流换热的方式带走热量,但在换热过程中,液冷板中的冷却液流动积累热量,冷却液的温度沿程升高,换热性能沿程降低,常出现液冷板中冷却液进口冷、出口热的现象,进而使得电池模组的散热非常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液冷板及包括该液冷板的电池模组,旨在更加均匀地带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液冷板,包括:基板,设有第一换热区;多个扰流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区,所述基板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基板的进液口至所述基板的出液口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扰流件在所述第一换热区的密集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区分成若干子换热区,若干所述子换热区分别具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一换热面,若干所述第一换热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增大。
[000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液冷板,多个扰流件能够使冷却液均匀地分布在第一换热区,其中,冷却液在第一换热区沿第一方向流动时,冷却液的温度沿程升高,冷却液的冷却能力沿程降低;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换热面的面积越大,冷却液的换热就越充分,通过调节扰流件在第一换热区的排布密集度,使若干第一换热面的面积沿第一方向依次增大,以弥补冷却液的冷却性能的沿程下降,从而使冷却液能够更加均匀带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减少电池模组因散热不均匀而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并且,相较于开设口琴管式的槽以供冷却液流动而言,多个扰流件能够减少冷却液的流动阻力,使冷却液的压降更小。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扰流件分成至少两排设置,至少两排所
述扰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排的多个所述扰流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区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排的所述扰流件相互交错排布。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扰流件在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投影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件在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投影呈圆形或者椭圆形。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区的进液口的多个所述扰流件,在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投影呈椭圆形;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区的出液口的多个所述扰流件,在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投影呈圆形。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设有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换热区与所述第一换热区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区内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直流通道,所述直流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直流通道具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二换热面的面积小于任一所述第一换热面的面积。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流通道由多个直流段组成,多个所述直流段并排设置,且多个所述直流段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区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分流结构,所述第一分流结构设于所述直流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的进液口之间,以使所述直流段流出的冷却液均匀分流。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流结构由至少两个挡板组成,至少两个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设有的第三换热区,所述第三换热区与所述第一换热区连接,第三换热区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区内设有第二分流结构,所述第二分流结构用于对第三换热区内的冷却液均匀分流;所述第三换热区具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三换热面,所述第三换热面的面积大于任一所述第一换热面的面积。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流结构由多个长条状的第二翅片结构组成,多个所述第二翅片结构并排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翅片结构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区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件为第一翅片结构。
[0021]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板。
[002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可以充分且较为均匀地带走电池模组内部产生的热量,以在散热过程中使电池模组各处的温度趋向一致,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6]10

基板,101

第一换热区,102

第二换热区,1021

直流通道,103

第三换热区,11

扰流件,12

第一分流结构,121

挡板,13

第二分流结构,131

第二翅片结构,14

电池模组,141

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设有第一换热区(101);多个扰流件(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区(101),所述基板(1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一一对应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至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扰流件(11)在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排布密集度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将所述第一换热区(101)分成若干子换热区,若干所述子换热区分别具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一换热面,若干所述第一换热面的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件(11)分成至少两排设置,至少两排所述扰流件(1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排的多个所述扰流件(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区(101)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的所述扰流件(11)相互交错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件(11)在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投影面积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11)在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投影呈圆形或者椭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进液口的多个所述扰流件(11),在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投影呈椭圆形;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出液口的多个所述扰流件(11),在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投影呈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设有第二换热区(102),所述第二换热区(102)与所述第一换热区(101)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区(102)内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直流通道(1021),所述直流通道(102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101)的进液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远肖鹏黄廉胜汪展展张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