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309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部隧道、下部隧道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部隧道与所述下部隧道立体交叉处的整体式立交衬砌,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具有互不连通的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上部隧道连通,所述下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下部隧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的立体交叉处设置整体式立交衬砌,并在整体式立交衬砌上设置连通两侧上部隧道的上部通道以及连通两侧下部隧道的下部通道,既可以实现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的立体交叉,又可以提高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立体交叉处整体性,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在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道路需要进入地下空间进行布置。随着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地下路网建设必然会出现两条隧道立体交叉的工况。
[0003]现有的立体交叉布置的两条隧道,大多是先施工下部隧道,再施工上部隧道,上部隧道置于下部隧道上面或者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互不接触,导致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交叉处的整体性差,隧道结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提高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立体交叉处整体性,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部隧道与所述下部隧道立体交叉处的整体式立交衬砌,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具有互不连通的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上部隧道连通,所述下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下部隧道连通。
[000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上部通道与所述下部通道呈空间垂直布置。
[000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仰拱/底板、中板和拱顶;所述中板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上边墙与所述拱顶相对的两侧连接,形成所述上部通道;所述中板另外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下边墙与所述仰拱/底板相对的两侧连接,形成所述下部通道。
[000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拱顶和所述上边墙的外侧均设置有上部初期支护,所述下边墙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初期支护。
[0009]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上部隧道包括上部隧道二次衬砌,所述上部隧道二次衬砌与所述上部通道连通;所述下部隧道包括下部隧道二次衬砌,所述下部隧道二次衬砌与所述下部通道连通。
[00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上部隧道二次衬砌的两侧和顶部均设置有上部初期支护,所述下部隧道二次衬砌的两侧和顶部均设置有下部初期支护。
[0011]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上部初期支护包括上部喷射混凝土层及上部锚杆,所述下部初期支护包括下部喷射混凝土层及下部锚杆。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作上部隧道处以及整体式立交衬砌处的上部初期支护;S2、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处的下部初期支护;
S3、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及其两侧的上部隧道二次衬砌;S4、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两侧的下部初期支护和下部隧道二次衬砌。
[0013]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当隧道地质条件较好时,步骤S3中,先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后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两侧的上部隧道二次衬砌。
[0014]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当隧道地质条件较差时,步骤S3中,先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两侧的上部隧道二次衬砌,后施作整体式立交衬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的立体交叉处设置整体式立交衬砌,并在整体式立交衬砌上设置连通两侧上部隧道的上部通道以及连通两侧下部隧道的下部通道,既可以实现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的立体交叉,又可以提高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立体交叉处整体性,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2)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简单,且可以根据隧道地质条件调整施工工序,保证结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立交衬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部初期支护的施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立交衬砌处的下部初期支护的施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立交衬砌处的施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部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示意图;图中:1、上部隧道;11、上部隧道二次衬砌;2、下部隧道;3、整体式立交衬砌;31、上部通道;32、下部通道;33、底板;34、上边墙;35、中板;36、下边墙;37、拱顶;4、上部初期支护;41、上部喷射混凝土层;42、上部锚杆;5、下部初期支护;51、下部喷射混凝土层;52、下部锚杆。
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一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上部隧道1和下部隧道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部隧道1与所述下部隧道2立体交叉处的整体式立交衬砌3,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3具有互不连通的上部通道31和下部通道32,所述上部通道31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上部隧道1连通,所述下部通道32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下部隧道2连通。本实施例在上部隧道1和下部隧道2的立体交叉处设置整体式立交衬砌3,并在整体式立交衬砌3上设置连通两侧上部隧道1的上部通道31以及连通两侧下部隧道2的下部通道32,既可以实现上部隧道1和下部隧道2的立体交叉,又可以提高上部隧道1和下部隧道2立体交叉处整体性,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可行性。
[0021]本实施例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也可以适用于三条或者更多条隧道立体交叉的结构,只需要在整体式立交衬砌3上增加通道,使通道与隧道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且上下相邻的通道互不连通。
[0022]本实施例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可以适用于矿山法隧道,亦可以用于明挖法隧道。当采用矿山法施工时,上部隧道1、下部隧道2以及整体式立交衬砌3的上部分均可以采用拱形框架结构,整体式立交衬砌3的下部分可以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当采用明挖法施工时,上部隧道1、下部隧道2以及整体式立交衬砌3均可以采用矩形框架结构。
[00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部通道31与所述下部通道32呈空间垂直布置,便于整体式立交衬砌3的施工。
[0024]如图2所示,对于矿山法隧道,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3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仰拱/底板3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包括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部隧道与所述下部隧道立体交叉处的整体式立交衬砌,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具有互不连通的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所述上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上部隧道连通,所述下部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下部隧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通道与所述下部通道呈空间垂直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式立交衬砌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仰拱/底板、中板和拱顶;所述中板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上边墙与所述拱顶相对的两侧连接,形成所述上部通道;所述中板另外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下边墙与所述仰拱/底板相对的两侧连接,形成所述下部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和所述上边墙的外侧均设置有上部初期支护,所述下边墙的外侧设置有下部初期支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立交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隧道包括上部隧道二次衬砌,所述上部隧道二次衬砌与所述上部通道连通;所述下部隧道包括下部隧道二次衬砌,所述下部隧道二次衬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尧覃业艳段思聪刘巍孔令飞刘登黄光辉曾龙广付张龙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