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09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磁脉冲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包括: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设计模块,用于设计无人机于飞行区域中的飞行路线;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各工位的运行状态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无人机飞行区域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检测,并进一步的以检测到的电磁干扰来确定无人机的可飞行区域,并进一步的通过设计飞行路线的方式来规避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电磁干扰,从而达到为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时带来防护,维护无人机飞行稳定的目的。机飞行稳定的目的。机飞行稳定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脉冲防护
,具体涉及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干扰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18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0003]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较大,无人机在收到电磁干扰状态下,传输信道数据失误码频率会增高,从而无法精确的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磁脉冲防护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包括:控制终端,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设计模块,用于设计无人机于飞行区域中的飞行路线;感应模块,用于感应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各工位的运行状态参数;告警模块,用于设定告警阈值及实时监测无人机飞行状态下距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边界的距离。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的电磁干扰包括辐射干扰及传导干扰,监测模块在检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时,同步对无人机的当前位置信息进行定位。/>[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溯源单元,用于接收监测模块接收到的电磁干扰,对各电磁干扰进行溯源;识别单元,用于获取溯源单元溯源到的电磁干扰源头,应用监测模块监测到电磁干扰时的位置信息及电磁干扰源头识别电磁干扰区域。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构建模块在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时,系统端用户于构建模块中手动输入有无人机飞行目标位置信息;其中,系统端用户于构建模块中手动输入的无人机飞行目标位置不少于两组,构建模块构建的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中包含有所有电磁干扰区域及无人机飞行目标位置信息。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设计模块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
分割单元,用于接收构建模块构建的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对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进行分割,求取无人机可飞行区域;其中,分割单元运行时,同步获取识别单元识别到的电磁干扰区域,分割单元对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区域进行分割,剩余的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即无人机可飞行区域,设计模块设计的飞行路线处于无人机可飞行区域范围内。
[0010]更进一步地,无人机上部署有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实时反馈无人机的空间位置信息,无人机空间位置信息同步向构建模块发送,使无人机空间位置信息于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中显示并实时刷新。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中记载有无人机各工位正常运行功率阈值,感应模块将感应到的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各工位的运行状态参数与记载的无人机各工位正常运行功率阈值进行比对,在任一工位运行状态参数不处于正常运行功率阈值时,触发监测模块再次运行。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在触发监测模块再次运行时,同步获取当前无人机于无人机可飞行区域范围内的位置信息及距无人机当前位置信息最近的电磁干扰位置,以电磁干扰位置及无人机位置信息作为参考获取电磁干扰位置的相对方向,进一步驱动无人机向获取到的电磁干扰位置相对方向移动。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告警模块运行实时将监测到的监测无人机飞行状态下距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边界的距离与设定的告警阈值进行比对,在无人机飞行状态下距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边界的距离不处于设定的告警阈值范围内时,告警模块发出警报信息,警报信息于无人机可飞行区域范围内传输被部署于无人机控制端上的控制终端接收。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下级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溯源单元及识别单元,所述监测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构建模块及设计模块,所述设计模块内部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分割单元,所述分割单元通过介质电性与构建模块及识别单元相连接,所述设计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通过有介质电性与监测模块相连接,所述感应模块通过介质电性连接有告警模块。
[0015]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脉冲防护装置,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无人机飞行区域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检测,并进一步的以检测到的电磁干扰来确定无人机的可飞行区域,并进一步的通过设计飞行路线的方式来规避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电磁干扰,从而达到为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时带来防护,维护无人机飞行稳定的目的。
[0016]本专利技术中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还能够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对无人机带来监护效果,避免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由于靠近电磁干扰源而出现的故障紊乱问题,通过驱动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绕开电磁干扰源的方式,最大限度的确保了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的任务完成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子雪崩效应演示示意图;图3为等离子体对强电磁脉冲的屏蔽作用概念展示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控制终端;2、监测模块;21、溯源单元;22、识别单元;3、构建模块;4、设计模块;41、分割单元;5、感应单元;6、告警模块。
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0021]本实施例的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0022]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监测模块2,用于监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构建模块3,用于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设计模块4,用于设计无人机于飞行区域中的飞行路线;感应模块5,用于感应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各工位的运行状态参数;告警模块6,用于设定告警阈值及实时监测无人机飞行状态下距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边界的距离。
[0023]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终端1控制监测模块2运行监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再由构建模块3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同步的设计模块4设计无人机于飞行区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终端(1),是系统的主控端,用于发出执行命令;监测模块(2),用于监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构建模块(3),用于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设计模块(4),用于设计无人机于飞行区域中的飞行路线;感应模块(5),用于感应无人机飞行状态下,各工位的运行状态参数;告警模块(6),用于设定告警阈值及实时监测无人机飞行状态下距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边界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2)监测到的电磁干扰包括辐射干扰及传导干扰,监测模块(2)在检测无人机飞行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时,同步对无人机的当前位置信息进行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2)下级设置有子模块,包括:溯源单元(21),用于接收监测模块(2)接收到的电磁干扰,对各电磁干扰进行溯源;识别单元(22),用于获取溯源单元(21)溯源到的电磁干扰源头,应用监测模块(2)监测到电磁干扰时的位置信息及电磁干扰源头识别电磁干扰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3)在构建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时,系统端用户于构建模块(3)中手动输入有无人机飞行目标位置信息;其中,系统端用户于构建模块(3)中手动输入的无人机飞行目标位置不少于两组,构建模块(3)构建的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中包含有所有电磁干扰区域及无人机飞行目标位置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模块(4)内部设置有子模块,包括:分割单元(41),用于接收构建模块(3)构建的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对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进行分割,求取无人机可飞行区域;其中,分割单元(41)运行时,同步获取识别单元(22)识别到的电磁干扰区域,分割单元(41)对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区域进行分割,剩余的无人机飞行区域模型即无人机可飞行区域,设计模块(4)设计的飞行路线处于无人机可飞行区域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学松满柳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