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容器收容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01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利用树脂或纸浆模塑对通过形成在底部的中央上的薄片铰链部而连结的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进行一体成形,并且能够防止薄片铰链部的破损的替换容器收容壳。具体而言,替换容器收容壳由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该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形成在底部的中央的薄片铰链部而连结,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各自的底部上分别突出设置有按压板,该按压板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接合而形成收容壳时,超过薄片铰链部并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底部。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底部。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替换容器收容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将替换容器可出入地收容到内部的树脂制或纸浆模塑制的收容壳。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从资源保护的观点出发,已知有一种构成,能够仅更换使用光的填充有洗发液或液体皂等液体内容物的替换容器(配液容器dispenser),并能够反复使用可存取地收容该替换容器的收容壳。
[0003]为了使其外观良好来提高商品价值等原因,能够反复使用的树脂制或纸浆模塑制的替换容器收容壳可用金属包覆外表面,或是赋予外面以凹凸花纹,或是实施着色或印刷等,或是将外形形成为特殊形状,或者是将它们复合。
[0004]例如,在日本实开平6

69141(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液体喷出容器,可在使用光内容物后,仅废弃廉价形成的容器体并更换新的容器,并且能够对呈现丰富的装饰性外观的外壳进行再利用。
[0005]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外壳4的前部A和后部B被构成为,在下端缘部上,将两者可转动地轴接并可开闭,但前部A和后部B需要用不同的模具成形,并且需要组装工序,因而存在有制造成本上的问题。
[0006]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例如像日本特表2002―54299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也存在有通过薄片铰链将前部A和后部B一体成形的方法,但在通过薄片铰链将壳体前部与后部连结的情况下,在使用者的开闭动作时,往往会对壳体前部和后部上施加有不同方向的应力,因此会导致对薄片铰链部施加有扭转应力,因而残留有铰链部容易裂开并破损,导致无法反复使用这样的课题。
[0007]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

691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2―5429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树脂或纸浆模塑对通过形成在内底面上的薄片铰链部而连结的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进行一体成形,并且能够防止薄片铰链部的破损的替换容器收容壳。
[000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的构成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从上方按压替换容器来自动关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替换容器收容壳。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将替换容器可存取地收容到内部的树脂制或纸浆模塑制的收容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由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所述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形成在内底面的中央上的薄片铰链部而连
结,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各自的所述内底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而形成所述收容壳时,超过所述薄片铰链部并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所述内底面。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是一种将替换容器可存取地收容到内部的树脂制或纸浆模塑制的收容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由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所述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形成在内底面的中央上的薄片铰链部而连结,且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内底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而形成所述收容壳时,超过所述薄片铰链部并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所述内底面,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从外底面至外侧面的面是由圆弧面构成。
[0012]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树脂或纸浆模塑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一体成形,能够用一个模具来成形,且其后不需要组装作业,并且,由于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按压板,该按压板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接合而形成收容壳时,可超过薄片铰链部而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内底面,因此在使用者的开闭操作时,即使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施加有不同方向的应力,也不会对薄片铰链部施加扭转应力,因而能够防止薄片铰链部的破损。
[0013]根据具有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在第一的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消除使用者用左右手把持第一壳体1

1及第二壳体1

2并使其接合的动作,且由于可通过从按压板的上方按压替换容器来自动关闭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因此能够极力减少分别施加有不同方向的应力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抑制对薄片铰链部2施加扭转应力,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薄片铰链部2上产生龟裂、发生断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将替换容器安装在收容壳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将替换容器安装到收容壳中的状态的侧视图(a)及其剖视图(b)。图3是表示收容壳、替换容器、泵的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将收容壳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收容壳的内底面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卡合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通过从上方按压替换容器来自动关闭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过程的图。图8是表示按压板的各种模式的图。符号说明1

收容壳;1
‑1‑
第一壳体;1
‑2‑
第二壳体;2

薄片铰链部;3

按压板;4

错位防止板;5

领口部;A

替换容器;B

泵;B
‑1‑
液压柱;B
‑2‑
按压头;B
‑3‑
泵安装盖;R

圆弧面;X

内底面;Y

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将替换容器A安装到由树脂制构成的收容壳1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替换容器A的上部,安装有用于将填充在替换容器A内的液体物(洗发液或液体皂等)吐出到外部的泵B。
[0016]收容壳1由左右一对第一壳体1

1、第二壳体1

2构成,在其侧面上具有长孔的切口窗,可从外侧视觉辨认替换容器A的一部分,从而构成为使用者能够目视内容物的余量。
[0017]图2是表示将替换容器A安装到收容壳1中的状态的侧视图(a)及其剖视图(b)。安装在替换容器A上的泵B由液压柱B

1、按压头B

2、泵安装盖B

3构成,在替换容器A的颈部上形成有对泵安装盖B

3进行螺合的螺纹,并将泵安装盖B

3与该螺纹螺合。
[0018]此外,在替换容器A的颈部和泵安装盖B

3的顶端侧之间的空间中,以插入的方式固定有形成在第一壳体1

1及第二壳体1

2的上部的领口部5,在第一壳体1

1及第二壳体1

2接合之后,因泵安装盖B

3具有止动器功能而可成为打不开的构成。
[0019]在第一壳体1

1及第二壳体1

2的内底面上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替换容器收容壳,是将替换容器可存取地收容到内部的树脂制或纸浆模塑制的收容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由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所述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形成在内底面的中央上的薄片铰链部而连结,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各自的所述内底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而形成所述收容壳时,超过所述薄片铰链部并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所述内底面。2.一种替换容器收容壳,是将替换容器可存取地收容到内部的树脂制或纸浆模塑制的收容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由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构成,所述左右一对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形成在内底面的中央上的薄片铰链部而连结,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内底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接合而形成所述收容壳时,超过所述薄片铰链部并从上方按压另一方侧的壳体的所述内底面,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从外底面至外侧面的面由圆弧面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替换容器收容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本笑子间岛刚史
申请(专利权)人:竹本容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