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质谱成像系统及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01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质谱成像系统及前处理装置,质谱成像系统包括质谱仪和前处理装置,前处理装置包括电离机构和气相掺杂剂引入机构;电离机构包括激光解析电离机构、取样毛细管和二次光电离机构,激光解析电离机构对待测样品进行激光解析,取样毛细管将解析后待测样品引入二次光电离机构;二次光电离机构包括光电离室和真空紫外放电灯;光电离室的出口端与质谱仪的入口端连通,光电离室与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连通;真空紫外放电灯向光电离室提供真空紫外光;相掺杂剂引入机构包括掺杂剂引入管,掺杂剂引入管的出口端与光电离室连通,掺杂剂引入管的出口端比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更靠近真空紫外放电灯。该质谱成像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性。辨率和高灵敏性。辨率和高灵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质谱成像系统及前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质谱成像
,具有涉及一种质谱成像系统及前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质谱成像技术是样品平台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通过质谱直接扫描生物样品成像,根据所测质荷比(m/z来分析生物分子的空间分布的成像方法。与传统的光学生物成像技术相比,质谱成像技术属于分子信息成像,是研究生物组织及活体动物中分子成像的新型分析技术。与传统的荧光分子成像、免疫标记分子成像技术相比,质谱成像可以在不用标记,无需复杂预处理的条件下实现分子成像,而且可以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同时分析数百种生物分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以与生物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对照用于生物病理学研究。目前,质谱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脂质组学以及药物代谢组学等领域,同时也已经在病理学,临床医学以及疾病诊断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0003]目前,主要的质谱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质谱、解析电喷雾电离(DESI质谱和二次离子电离质谱(SIMS,这三种技术分别是通过激光、带电的小液滴和离子束将待测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离机构,包括激光解析电离机构、取样毛细管和二次光电离机构,所述激光解析电离机构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激光解析,所述取样毛细管用于将经过激光解析的所述待测样品引入所述二次光电离机构;所述二次光电离机构包括光电离室和真空紫外放电灯;所述光电离室的出口端用于与质谱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光电离室还与所述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真空紫外放电灯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光电离室提供真空紫外光;以及,气相掺杂剂引入机构,包括掺杂剂引入管,所述掺杂剂引入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光电离室连通,且所述掺杂剂引入管的出口端比所述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更靠近所述真空紫外放电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离室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光电离室具有轴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光电离室的所述第一端为开口端,并与所述质谱仪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真空紫外放电灯具有一光出口,所述光出口设置于所述光电离室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使得所述真空紫外光经由所述光出口并从所述光电离室的所述第二端射入所述光电离室;所述掺杂剂引入管的出口端比所述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更靠近所述光电离室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到所述光电离室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的距离小于8mm。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电离室的轴向上,所述取样毛细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掺杂剂引入管的出口端之间的距离为0.1mm

1.0mm。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掺杂剂引入机构还包括掺杂剂供应组件,所述掺杂剂供应组件与所述掺杂剂引入管连通,并用于提供气相掺杂剂;所述掺杂剂供应组件包括鼓泡罐、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鼓泡罐用于装载液相掺杂剂;所述第一导管的出口端插入所述鼓泡罐内,所述第一导管的出口端用于设置在所述液相掺杂剂的液面下方;所述第二导管的入口端插入所述鼓泡罐内,且所述第二导管的入口端用于设置在所述液相掺杂剂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掺杂剂引入管的入口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剂引入机构还包括流量控制计,所述流量控制计设置于所述掺杂剂供应组件上,并用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园许鸣皋杨蒙戚可可吴刘天杨玖重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