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77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及车辆,所述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主梁和位于所述第一主梁下方的第二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包括第一梁段和第二梁段,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一梁段和所述第二梁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梁段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梁段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梁段位于所述第一主梁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二梁段的上方。这样,使得第二主梁在第二梁段处呈下压状态,从而可以给副驾驶舱预留出智能电子产品所需的安装空间,进而能够增大智能电子产品的安装空间,以满足智能电子产品的安装。子产品的安装。子产品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智能座舱越来越被整个行业所关注,对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加入,使得所需的汽车内部空间越来越大。其中,汽车的仪表板横梁(Car Cross Beam,简称CCB)是汽车仪表板总成的重要安全件之一,转向管柱、线束、乘客安全气囊(Passenger Air Bag,简称PAB)等部件都固定于仪表板横梁上,对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及安全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0003]目前,市面上的仪表板横梁通常采用一根或者两根直管梁结构直接贯穿主副驾驶舱安装在车身上,这种仪表板横梁结构使得主副驾驶舱的空间基本一致,容易导致副驾驶舱处的智能设备出现安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仪表板横梁的原有结构上进行改进,通过省去某些电子元件来给智能座舱的智能电子产品提供安装空间。但这样会舍去车辆的一些使用功能,降低驾乘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大智能电子产品的安装空间。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主梁和位于所述第一主梁下方的第二主梁,所述第二主梁包括第一梁段和第二梁段,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一梁段和所述第二梁段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梁段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第二梁段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梁段位于所述第一主梁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二梁段的上方。
[0007]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主梁下方的第一支腿,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一梁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腿,且所述第一支腿远离于所述第一主梁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主梁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腿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前围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梁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0009]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结构还包括连接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一梁段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用于安装所述车辆的中控屏,且所述连接梁、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一梁段共同围成封闭的环状结构。
[0010]可选地,所述连接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梁
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支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安装所述中控屏。
[0011]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结构还包括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支架,且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梁,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一个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用于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且所述第一插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插槽的深度。
[0013]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结构还包括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连接支架,且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梁,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制动踏板安装支架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仪表板横梁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主梁下方的第二支腿,所述第二支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梁,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连接。
[001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仪表板横梁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仪表板横梁结构可通过将第一主梁、第一梁段和第二梁段依次连接,以实现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之间的连接;同时,通过将与副驾驶座对应设置的第二梁段设置在与主驾驶座对应设置的第一主梁的下方,将第一梁段位于第一主梁的下方,并位于第二梁段的上方,使得第一主梁、第一梁段和第二梁段的高度依次下降,进而使得仪表板横梁结构在第二主梁处呈下压状态,并在第二主梁的第二梁段处进一步充分下压,这样,可以给副驾驶舱预留出智能电子产品所需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增大智能电子产品的安装空间,以满足智能电子产品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仪表板横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结构装配于车辆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结构装配于车辆上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第一主梁;2、第二主梁;21、第一梁段;22、第二梁段;3、第一支腿;31、第一支撑段;311、第二插槽;32、第二支撑段;4、连接梁;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5、第一连接支架;51、第一支架;511、第一插槽;52、第二支架;6、第二连接支架;7、第二支腿;8、第一安装支架;9、第二安装支架;10、第三安装支架;
[0025]100、前围板;200、制动踏板安装支架;300、中控屏;400、左侧车身;500、右侧车身;600、转向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7]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前后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前侧,X轴的反向代表后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左右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左侧,Y轴的反向代表右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9]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主梁1和位于第一主梁1下方的第二主梁2,第二主梁2包括第一梁段21和第二梁段22,第一主梁1、第一梁段21和第二梁段22依次连接,第一主梁1和第二梁段22沿车辆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梁(1)和位于所述第一主梁(1)下方的第二主梁(2),所述第二主梁(2)包括第一梁段(21)和第二梁段(22),所述第一主梁(1)、所述第一梁段(21)和所述第二梁段(22)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主梁(1)和所述第二梁段(22)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主梁(1)与所述第二梁段(22)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梁段(21)位于所述第一主梁(1)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第二梁段(2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主梁(1)下方的第一支腿(3),所述第一主梁(1)和所述第一梁段(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腿(3),且所述第一支腿(3)远离于所述第一主梁(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围板(10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主梁(1)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腿(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腿(3)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前围板(100)连接,且所述第一梁段(21)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腿(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梁(4),所述第一主梁(1)和所述第一梁段(21)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用于安装所述车辆的中控屏(300),且所述连接梁(4)、所述第一主梁(1)、所述第一支腿(3)和所述第一梁段(21)共同围成封闭的环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4)包括相互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召李鑫刘莹毛杰杨亚霖孟磊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