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58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高强度、并且钢管内外表面的耐磨损性、耐凹陷性优良的双相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钢管具有以质量%计含有C:0.005~0.150%、Si:1.0%以下、Mn:10.0%以下、Cr:11.5~35.0%、Ni:0.5~15.0%、Mo:0.5~6.0%、N:小于0.400%、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成分组成,具有具备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钢组织,管轴向拉伸屈服强度为689MPa以上,并且在钢管外表面和钢管内表面具有平均厚度为1.0μm以上的氧化物层。有平均厚度为1.0μm以上的氧化物层。有平均厚度为1.0μm以上的氧化物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相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轴向的拉伸屈服强度优良、并且耐磨损性、耐凹陷性优良的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管轴向的拉伸屈服强度优良是指以屈服强度计为689MPa以上。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油井/气井采掘用(以下,也简记为油井用)或者地热井用的钢管而言,需要具有在高温且高压下可耐受高腐蚀环境的耐腐蚀性能;以及可耐受连结到高深度时由自重引起的拉伸应力、伴随高温的热应力、高压的高强度特性。其中,为了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需要在钢中调整Cr、Mo、W、N等耐腐蚀性提高元素的添加量。例如,使用含有22质量%的Cr的SUS329J3L、含有25质量%的Cr的SUS329J4L、以及添加了大量Mo的ISO S32750、S32760等双相不锈钢。
[0003]另一方面,为了确保高的强度特性,需要调整管轴向拉伸屈服强度,该值为产品强度规格的代表值。作为其理由,可以列举在将管连结到高深度时可耐受由管自身的自重引起的拉伸应力很重要。对于由自重引起的拉伸应力,通过具备充分大的管轴向拉伸屈服强度,能够抑制塑性变形,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相不锈钢管,其具有以质量%计含有C:0.005~0.150%、Si:1.0%以下、Mn:10.0%以下、Cr:11.5~35.0%、Ni:0.5~15.0%、Mo:0.5~6.0%、N:小于0.400%、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成分组成,具有具备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钢组织,管轴向拉伸屈服强度为689MPa以上,并且在钢管外表面和钢管内表面各自具有平均厚度为1.0μm以上的氧化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其中,所述氧化物层以面积率计被覆钢管外表面和钢管内表面各自的5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其中,管轴向压缩屈服强度/管轴向拉伸屈服强度为0.85~1.1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其中,作为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W:6.0%以下、Cu:4.0%以下、V:1.0%以下、Nb:1.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其中,作为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Ti:0.30%以下、Al:0.3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相不锈钢管,其中,作为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还含有选自B:0.010%以下、Zr:0.010%以下、Ca:0.010%以下、Ta:0.30%以下、Sb:0.30%以下、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俊辅后藤城吾柚贺正雄胜村龙郎木岛秀夫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