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16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可变光圈模组以及一音圈马达模组,其中前述可变光圈模组的一底板连接于前述音圈马达模组的一承载件,其中前述承载件可承载一光学单元,且前述可变光圈模组和前述音圈马达模组设置于同一外壳内,以增加驱动机构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增加驱动机构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增加驱动机构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光圈(variable aperture,VA)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0003]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可设有光学模组,并需要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来调整光圈大小以改变进光量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模组及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而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现今移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稳定度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第一光学单元以及一第二光学单元运动,包括一连接部、一活动部、一第一驱动单元、一承载件、一底座以及一第二驱动单元。前述活动部连接前述第一光学单元以及前述连接部,其中前述活动部可相对前述连接部运动。前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以及前述第一光学单元相对前述连接部运动。前述承载件连接前述连接部以及一第二光学单元。前述底座连接前述连接部,前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以驱使前述承载件以及前述第二光学单元相对前述底座运动。
[000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一形状记忆合金元件。
[000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外壳,该外壳连接前述底座,且前述活动部、前述连接部、前述第一驱动单元、前述承载件、前述底座以及前述第二驱动单元皆设置在前述外壳内(共用外壳)。
[000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与前述承载件的一连接面相互连接,且当沿前述第二光学单元的一光轴方向观察时,前述外壳完全遮蔽前述连接面。
[000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簧片,该簧片连接前述底座以及前述承载件,且当沿前述第二光学单元的一光轴方向观察时,前述外壳完全遮蔽前述簧片。
[000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外壳形成有一开孔,且前述开孔的宽度小于前述第二光学单元的宽度。
[001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承载件形成有朝前述连接部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部,且前述凸出部连接前述连接部。
[001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包含一框体以及连接前述框体的一底板,前述活动部活动地设置于前述框体上,且前述凸出部连接前述底板。
[001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形成有朝前述承载件方向延伸的一凸块,且前述凸块
连接前述承载件。
[001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包含一框体以及连接前述框体的一底板,前述活动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前述框体上,且前述凸块形成于前述底板上。
[0014]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光学元件伸入前述连接部内。
[0015]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学单元、活动部、连接部、承载件以及底座沿第二光学单元的一光轴方向依序排列。
[0016]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单元包括一形状记忆合金元件,当前述形状记忆合金元件具有一第一长度时,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连接部位于一第一位置,且当一电流信号通入前述形状记忆合金元件,并使前述形状记忆合金元件由前述第一长度变化至一第二长度时,前述形状记忆合金元件驱使前述活动部由前述第一位置相对于前述连接部移动到一第二位置。
[0017]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滑动件,该滑动件设置于前述活动部上并且接触前述形状记忆合金元件,其中前述连接部形成有一长条形的导引结构,且当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连接部位于前述第一位置时,前述滑动件接触前述导引结构的一第一端,其中当前述滑动件受到前述形状记忆合金元件压迫而沿前述导引结构滑动时,前述活动部受到前述滑动件带动而由前述第一位置相对前述连接部移动到前述第二位置,且前述滑动件接触前述导引结构的一第二端。
[0018]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导引结构为一长条形的沟槽。
[0019]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具有一多边形结构,且前述导引结构与前述连接部的一侧边形成有一倾斜角。
[0020]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倾斜角呈45度。
[0021]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部呈环状并且形成有一长条形的滑轨,前述滑动件穿过前述滑轨并延伸至前述导引结构。
[0022]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滑轨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前述导引结构朝一第二方向延伸,且前述第二方向与前述第一方向不相互平行也不相互垂直。
[0023]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方向与前述第二方向形成有一夹角,且前述夹角介于20度到70度之间。
附图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可借由之后的详细说明并配合附图而得到清楚的了解。要强调的是,按照业界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并没有按比例绘制,并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事实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说明,因此各种特征的尺寸可能会任意地放大或者缩小。多种实施例参考所附附图描述,其中在各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类似或相同的元件。
[0025]图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00的爆炸图。
[0026]图2表示图1中的驱动机构100组装后的立体图。
[0027]图3表示图2中的驱动机构100移除外壳10后的立体图。
[0028]图4表示驱动机构100在移除外壳10后的另一爆炸图。
[0029]图5表示当活动部30相对框体40位于一第一位置时,叶片S局部遮蔽框体40的开口H的示意图。
[0030]图6表示当活动部30相对框体40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动件P位于导引结构41的一第一端411的示意图。
[0031]图7表示当活动部30受到滑动件P带动而从如图5所示的第一位置相对框体40旋转到一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0032]图8表示当活动部30相对框体40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动件P位于导引结构41的一第二端412的示意图。
[0033]图9、图10表示驱动机构100于沿不同方向的剖视图。
[0034]图11表示驱动机构100的剖视图,其中一第二光学单元L设置于承载件LH内部。
[0035]图12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100的剖视图。
[0036]符号说明:
[0037]10:外壳
[0038]11:开孔
[0039]20:底板
[0040]201:凸块
[0041]21:导槽
[0042]30:活动部
[0043]301:枢轴
[0044]31:滑轨
[0045]40:框体
[0046]401:枢轴
[0047]41:导引结构
[0048]42:环状凸缘
[0049]411:第一端
[0050]412:第二端
[0051]50:驱动单元
[0052]60:底座
[0053]70:线圈
[0054]80:磁性元件
[0055]A31:中心轴
[0056]A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机构,用以驱使一第一光学单元以及一第二光学单元运动,包括:一活动部,连接该第一光学单元;一连接部,连接该活动部;一第一驱动单元,用以驱使该活动部以及该第一光学单元相对该连接部运动;一承载件,连接该第二光学单元以及该连接部;一底座,连接该承载件;以及一第二驱动单元,用以驱使该承载件以及该第二光学单元相对该底座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一形状记忆合金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外壳,该外壳连接该底座,且该活动部、该连接部、该第一驱动单元、该承载件、该底座以及该第二驱动单元皆设置在该外壳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连接部与该承载件的一连接面相互连接,且当沿该第二光学单元的一光轴方向观察时,该外壳完全遮蔽该连接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簧片,该簧片连接该底座以及该承载件,且当沿该第二光学单元的一光轴方向观察时,该外壳完全遮蔽该簧片。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外壳形成有一开孔,且该开孔的宽度小于该第二光学单元的宽度。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承载件形成有朝该连接部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部,且该凸出部连接该连接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连接部包含一框体以及连接该框体的一底板,该活动部活动地设置于该框体上,且该凸出部连接该底板。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连接部形成有朝该承载件方向延伸的一凸块,且该凸块连接该承载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该连接部包含一框体以及连接该框体的一底板,该活动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框体上,且该凸块形成于该底板上。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祚享胡朝彰程永耘翁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