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24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变光圈模块,包含叶片组、定位件以及驱动部。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可动叶片围绕光轴设置以形成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每一个可动叶片具有内缘面。内缘面用于定义出通光孔于各种尺寸下的轮廓。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可动叶片分别对应设置。驱动部包含转动件。转动件相对于定位件为可转动。转动件用于驱动可动叶片分别相对于定位结构转动,以调整通光孔的尺寸。每一个内缘面上设置有多个消光结构。每一个消光结构为朝向光轴延伸的单体结构,使得通光孔至少于部分尺寸下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具有上述可变光圈模块的成像镜头模块及具有成像镜头模块的电子装置。子装置。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变光圈模块、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0003]近年来,相机模块被应用于更多领域中的电子装置,譬如智能手机、运动型相机等携带式装置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头戴式装置或是空拍机等等。并且,相机模块的硬件也不断地迭代更新,譬如使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以及使用画质更好的成像镜头,其中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成像品质,但却会因为景深过浅而导致背景模糊。现有的一种可变光圈可用以改变景深进而调整背景模糊的程度,并控制光学镜头的进光量,使得在电子装置的光学镜头中设置可变光圈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主题。然而,已知的可变光圈容易因衍射现象而使光学镜头产生非预期的成像效果。因此,如何改良可变光圈模块的结构,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模块,通过设置消光结构,来提供合适的成像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可变光圈模块,包含一叶片组、一定位件以及一驱动部。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设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每一个可动叶片具有一内缘面。内缘面用于定义出通光孔于各种尺寸下的轮廓。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可动叶片分别对应设置。驱动部包含一转动件。转动件相对于定位件为可转动。转动件用于驱动可动叶片分别相对于定位结构转动,以调整通光孔的尺寸。每一个内缘面上设置有多个消光结构。每一个消光结构为朝向光轴延伸的单体结构,使得通光孔至少于部分尺寸下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状(undulating shape)。
[0006]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可变光圈模块,包含一叶片组、一定位件以及一驱动部。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并形成一通光孔,且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每一个可动叶片具有一内缘面。内缘面用于定义出通光孔于各种尺寸下的轮廓,使得通光孔的轮廓呈具有多个边线的多边形。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可动叶片分别对应设置。驱动部包含一转动件。转动件相对于定位件为可转动。转动件用于驱动可动叶片分别相对于定位结构转动,以调整通光孔的尺寸。每一个内缘面上设置有多个
消光结构。每一个消光结构为朝向光轴延伸的单体结构,使得通光孔至少于部分尺寸下的轮廓的边线的至少一部分呈非直线。
[0007]本技术的再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上述的可变光圈模块以及一成像镜头,其中可变光圈模块与成像镜头沿光轴设置,且光线通过可变光圈模块的通光孔进入成像镜头。
[0008]本技术的又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上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0009]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变光圈模块,通过在可动叶片的内缘面上所设置的消光结构,可使通光孔至少于部分尺寸下其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状或呈非直线,借此可以调整成像光线的衍射图形,使得可变光圈模块的通光孔在不同尺寸下能提供合适的成像效果。
[0010]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经剖切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2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0015]图5是图4的可变光圈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16]图6是图4的可变光圈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另一对应关系示意图。
[0017]图7是图2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在通光孔于最大尺寸的状态时的上视示意图。
[0018]图8是图7的可变光圈模块在通光孔于最小尺寸的状态时的上视示意图。
[0019]图9是图7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0020]图10是图7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可动叶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11是图7的可变光圈模块沿7

7切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22]图12是图3的A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14是图13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25]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26]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27]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28]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部分元件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29]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在通光孔于最大尺寸的状态时的上视示意图。
[0030]图20是图19的可变光圈模块在通光孔于最小尺寸的状态时的上视示意图。
[0031]图21是图19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0032]图22是图19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可动叶片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23是图19的可变光圈模块沿19

19切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34]图2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所绘示的成像镜头模块的可变光圈模块在通光孔于最大尺寸的状态时的上视示意图。
[0035]图25是图24的可变光圈模块在通光孔于最小尺寸的状态时的上视示意图。
[0036]图26是图24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可动叶片的上视示意图。
[0037]图27是图24的可变光圈模块的可动叶片的立体示意图。
[0038]图28是图24的可变光圈模块沿24

24切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39]图29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40]【符号说明】
[0041]1、90a、90b、90c、90d:成像镜头模块
[0042]10:可变光圈模块
[0043]11、21、31、41、51、61:基座
[0044]12:叶片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叶片组,包含:多个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设置以形成一通光孔,且所述通光孔的尺寸为可调整,其中每一所述可动叶片具有一内缘面,所述内缘面用于定义出所述通光孔于各种尺寸下的轮廓;一定位件,包含:多个定位结构,与所述可动叶片分别对应设置;以及一驱动部,包含:一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定位件为可转动,其中所述转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叶片分别相对于所述定位结构转动,以调整所述通光孔的尺寸;其中,每一所述内缘面上设置有多个消光结构,每一所述消光结构为朝向所述光轴延伸的单体结构,使得所述通光孔至少于部分尺寸下的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呈起伏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动叶片与其具有的所述内缘面上所设置的所述消光结构为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动叶片更具有:一第一表面,垂直于所述光轴;以及一第二表面,对应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其中所述内缘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其中,在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沿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所述内缘面与所述光轴之间的距离会有所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动叶片更具有:一第一表面,垂直于所述光轴;一第二表面,对应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其中所述内缘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以及一抗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内缘面当中的至少一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可动叶片中,所述消光结构对所述通光孔的轮廓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所扫掠的角度与所述内缘面对所述通光孔的轮廓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所扫掠的角度之间的比例随所述通光孔的尺寸的调整而有所变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通光孔于最小尺寸的状态下,在每一所述可动叶片中,所述消光结构对所述通光孔的轮廓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所扫掠的角度为α,所述内缘面对所述通光孔的轮廓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所扫掠的角度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8%≤(α/θ)
×
100%≤1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含:一磁石;以及一线圈,对应所述磁石设置,其中所述磁石与所述线圈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转动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含:至少两滚动元件,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与一基座之间以支撑所述转动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各自具有:多个接触点,实体接触于所述转动件或所述基座,且所述接触点具有:一内接触点,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靠近所述光轴;一外接触点,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远离所述光轴;一上接触点,为所述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一下接触点,为所述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所述两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的数量不超过五个。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当中所述内接触点与所述外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所述接触点当中所述下接触点与所述内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0.3≤Di/Dt≤0.7。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各自具有:多个接触点,实体接触于所述转动件或所述基座,且所述接触点具有:一内接触点,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靠近所述光轴;一外接触点,相对于所述接触点的其他接触点远离所述光轴;一上接触点,为所述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两接触点之中的其中一者;以及一下接触点,为所述接触点当中在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相距最远的所述两接触点之中的另外一者;其中,所述接触点当中所述内接触点和所述外接触点的其中一者以及所述上接触点和所述下接触点的其中一者为同个接触点。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滚动元件的数量不超过五个。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当中所述内接触点与所述外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t,所述接触点当中剩余的一接触点与所述内接触点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i,其满足下列条件:0.3≤Di/Dt≤0.7。15.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模块;以及一成像镜头,与所述可变光圈模块沿所述光轴设置,且光线通过所述可变光圈模块的所述通光孔进入所述成像镜头。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光圈模块定义出所述成像镜头的一光圈值,所述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0.65≤Fno≤6.2。17.一种可变光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叶片组,包含:
多个可动叶片,围绕一光轴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生范丞纬周明达陈冠铭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