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15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包括机架,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安装在机架上,送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转盘,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并排安装在机架上,两个转盘并排安装在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两个转盘外周面之间的间距可调,剥线组件包括立架,线轮,刀片,转轴,驱动件与刀座,立架呈U型,其开口端垂直安装在机架上,两个所述线轮镜像对称套设在转轴上,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立架侧部活动连接,刀座两端与立架内侧活动连接,驱动件安装在立架上端,其输出端与刀座上侧连接,刀片安装刀座下端。利用送料装置自动将线缆夹持后送入剥线组件,无需人工送料,提高了剥皮效率,节省一个人工。节省一个人工。节省一个人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回收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缆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输电、电视信号输送等领域,随之而来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废旧电缆的回收。全球每年有成百上千吨的电缆因无法回收被浪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迫使我们对一些废旧电缆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回收电缆在处理步骤如下,首先对其进行表皮清理,然后使用剥皮装置破开线缆表皮,进行分类回收。现有的剥皮方式包括人工剥离,机械剥离和焚烧剥离,人工剥离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的电缆剥离处理,而焚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影响太大,且会对电缆内部金属丝造成损坏,降低回收率。因此现有剥皮方式多采用机械剥离法,现有的机械剥离工装多采用人工入料方式,浪费一个人力,或者直接转动线轮带动电缆行进,线轮与线缆之间摩擦力较小,且一边送料一边剥皮,线缆容易散开来,刀片剥皮轨迹容易被带歪,增加了剥皮量,对刀片损耗增大,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
[0004]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包括机架,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所述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安装在机架上,且送线装置位于剥线组件的进料端,所述送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转盘,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并排安装在机架上,两个所述转盘并排安装在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两个转盘外周面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剥线组件包括立架,线轮,刀片,转轴,驱动件与刀座,所述立架呈U型,其开口端垂直安装在机架上,两个所述线轮镜像对称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立架侧部活动连接,所述刀座两端与立架内侧活动连接,驱动件安装在立架上端,其输出端与刀座上侧连接,所述刀片安装刀座下端。
[0005]优选的,两个所述线轮相对的一面呈楔形,二者之间的间距是从内向外逐渐增大的,且线轮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0006]优选的,所述送线装置还包括有滑动座,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均安装在两个滑动座上,以调整两个所述转盘外周面之间的间距。
[0007]优选的,所述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进线组件,所述辅助进线组件包括进线盘与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机架上,螺栓贯穿所述进线盘的圆心与固定架连接,所述进线盘的边部设置有若干个进线孔,所述进线孔的直径是大小不一的。
[0008]优选的,所述剥线组件还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转轴连接,带动线轮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机架在送料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槽,所述机架下侧对应所述出
料槽设置有卷皮辊。
[0010]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利用送料装置自动将线缆夹持后送入剥线组件,无需人工送料,且送料装置内的转盘间距可调,以匹配夹持不同直径的线缆,剥线组件内集成有驱动件,用于驱动刀片上下位移,垂直向的对线缆进行剥皮处理,配合水平侧向送料,极大的提高了剥皮效率,节省一个人工,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剥线组件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6]如图1~2所示,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包括机架1,送线装置2与剥线组件3,所述送线装置2与剥线组件3安装在机架1上,且送线装置2位于剥线组件3的进料端,所述送线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与转盘23,所述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并排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所述转盘23并排安装在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的输出端上,两个转盘23外周面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剥线组件3包括立架31,线轮32,刀片33,转轴34,驱动件35与刀座36,所述立架31呈U型,其开口端垂直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所述线轮32镜像对称套设在所述转轴34上,所述转轴34两端通过轴承与立架31侧部活动连接,所述刀座36两端与立架31内侧活动连接,驱动件35安装在立架31上端,其输出端与刀座36上侧连接,所述刀片33安装刀座36下端。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待剥皮的线缆送入送线装置2后,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分别带动转盘23向剥线组件3一侧内转,对线缆施加一个前进的动力,无需人工一点点的送料,自动化程度高,且结构简单,便于现场组装。转盘23之间的间距可调,以匹配不同直径的线缆。当线缆进入剥线组件3内后,从两个线轮32之间通过,线缆32是通过转轴34与立架31活动连接的,线缆行进时,线轮32转动,对线缆行进的阻力较小。刀片33安装在刀座36上,且驱动件35输出端与刀座36连接,调整刀座36的高度,使得刀片33同步上下位移,以破开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驱动件35可选用电动推杆或者气缸或者手动丝杆等,只要能驱
动刀座36上下位移即可。刀片33采用合金钢制成,通过卡接结构安装在刀座36上,通过刀座36可保护刀片33的刀柄部位,避免刀片33刀柄部漏出,容易受到线缆较大的切向应力,时间久了,导致刀片33的刀柄部断裂开来。
[0017]如图1~2所示,两个所述线轮32相对的一面呈楔形,二者之间的间距是从内向外逐渐增大的,且线轮32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纹。具体的,线轮32之间形成V型槽,便于不同直径大小的线缆通过,设置防滑纹,可增强线轮32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线轮32转动时,可以为线缆行进提供一定的拉力,避免线缆松散开来。
[0018]如图1所示,所述送线装置2还包括有滑动座24,所述第一电机21及第二电机22均安装在两个滑动座24上,以调整两个所述转盘23外周面之间的间距。具体的,操作人员通过滑动座24,调整第一电机21与第二电机22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两个转盘23相互靠拢或者远离,以使得转盘能够稳定夹持住经过其之间的线缆,确保转盘23能够给到线缆一个前进的动力。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所述送线装置与剥线组件安装在机架上,且送线装置位于剥线组件的进料端,所述送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转盘,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并排安装在机架上,两个所述转盘并排安装在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两个转盘外周面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剥线组件包括立架,线轮,刀片,转轴,驱动件与刀座,所述立架呈U型,其开口端垂直安装在机架上,两个所述线轮镜像对称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两端通过轴承与立架侧部活动连接,所述刀座两端与立架内侧活动连接,驱动件安装在立架上端,其输出端与刀座上侧连接,所述刀片安装刀座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旧电缆半自动剥线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线轮相对的一面呈楔形,二者之间的间距是从内向外逐渐增大的,且线轮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东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