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DF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87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设备装置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PVDF反应釜,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两个同心管套在一起组成的双层结构,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口沿第一换热管流向底部,由于第一换热管底部为开口设置,因此冷却介质沿第二换热管反向流动,最终从冷却介质出口流出;釜内的热量由内向外传递,换热单元中的冷却介质从釜内吸收热量再由冷却介质出口排出,连续进出冷却介质持续带走釜体内物料反应产生的热量,提升了换热效率,换热单元不仅起到换热的作用,亦起到挡板的作用,使得釜体内溶液无法形成大的圆柱回转区,利于反应釜内的传质、传热和反应的进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DF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设备装置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PVDF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聚偏氟乙烯(PVDF)是指偏氟乙烯(VDF)均聚物或VDF与其它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是一种优质的含氟聚合物,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有着非常优良的综合性能,具有比一般氟树脂更高的机械强度和耐化学腐蚀、耐高温、耐氧化、耐气候、耐紫外线、耐辐射等优良性能,还有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设备、电子电气和建筑涂料等领域。
[0003]随着PVDF制备工艺的日益成熟,提高产量规模已成为新的目标,因此亟需设计开发一款大容积PVDF反应釜。PVDF通常采用乳液聚合法在反应釜内进行制备,反应产生热量需进行冷却换热保持恒定的温度,因此釜内溶液对于传质传热效果要求很高,目前,换热装置多采用夹套的方式进行换热,但是夹套因传热系数较低,很难满足大容积反应釜的换热需求。另外,因乳液在较大剪切力作用下很容易破乳,为保证乳液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通常釜内不设置挡板,然而,大容积反应釜不设挡板时,釜内物料会在搅拌作用下中央下陷,四周隆起,形成漏斗式的漩涡,釜内易形成圆柱状回转区流体晃动剧烈,循环流动,换热效果较差,影响传质、传热和反应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VDF反应釜,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搅拌单元,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两个同心管套在一起组成的双层结构,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第二换热管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一端与冷却介质进口相连另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
[0005]可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开口一侧。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为圆柱型,所述釜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换热单元。
[0007]可选地,所述换热单元直立均布在与反应釜壁同心的同一个圆周上。
[0008]可选地,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四个换热单元。
[0009]可选地,所述换热单元还设置有换热支撑架。
[0010]可选地,所述釜体呈圆筒形,所述釜体包括上段半椭球体、中段圆柱体、下段半球体,所述釜体为一体焊接而成。
[0011]可选地,所述搅拌单元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为三层。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PVDF反应釜,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
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为两个同心管套在一起组成的双层结构,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口沿第一换热管流向底部,由于第一换热管底部为开口设置,因此冷却介质沿第二换热管反向流动,最终从冷却介质出口流出。釜内的热量由内向外传递,换热单元中的冷却介质从釜内吸收热量再由冷却介质出口排出,连续进出冷却介质持续带走釜体内物料反应产生的热量,提升了换热效率,换热单元不仅起到换热的作用,亦起到挡板的作用,使得釜体内溶液无法形成大的圆柱回转区,也就无法形成漏斗式漩涡,利于反应釜内的传质、传热和反应的进行。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6]图2为换热单元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8]图4为釜体内物料的速度矢量图。
[001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0]1、釜体;11、上段半椭球体;12、中段圆柱体;13、下段半球体;
[0021]2、进料口;
[0022]3、出料口;
[0023]4、搅拌单元;41、搅拌轴;42、搅拌桨;
[0024]5、换热单元;51、第一换热管;52、第二换热管;53、冷却介质进口;54、冷却介质出口;55、换热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如图1、2所示,一种PVDF反应釜,设置有釜体1,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进料口2、出料口3、搅拌单元4,所述釜体1上还设置有换热单元5,所述换热单元5为两个同心管套在一起组成的双层结构,包括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所述第一换热管51位于第二换热管52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51一端与冷却介质进口53相连另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52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54。
[0030]具体地,换热单元5为双层结构,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通过法兰连接,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口53沿第一换热管51流向底部,由于第一换热管51底部为开口设置,因此冷却介质沿第二换热管52反向流动,最终从冷却介质出口54流出。釜内的热量由内向外传递,换热单元5中的冷却介质从釜内吸收热量再由冷却介质出口54排出,连续进出冷却介质持续带走釜体1内物料反应产生的热量,提升了换热效率,在大容积PVDF反应釜内通过设置换热单元5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
[0031]换热单元5不仅起到换热的作用,亦起到挡板的作用,使得釜体1内溶液无法形成大的圆柱回转区,也就无法形成漏斗式漩涡,利于反应釜内的传质、传热和反应的进行。经试验验证,当釜体1内部无挡板的情况下,受到的剪切速率为14.15 1/s,当釜体1内部增加换热单元5时,受到的剪切速率为15.821/s,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DF反应釜,设置有釜体(1),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进料口(2)、出料口(3)、搅拌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还设置有换热单元(5),所述换热单元(5)为两个同心管套在一起组成的双层结构,包括第一换热管(51)和第二换热管(52),所述第一换热管(51)位于第二换热管(52)内部,所述第一换热管(51)一端与冷却介质进口(53)相连另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第二换热管(52)上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DF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54)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51)开口一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VDF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51)和所述第二换热管(52)均为圆柱型,所述釜体(1)上至少设置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彪于洪亮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