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46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包括:加热组件,其包含硅胶膜、加热丝和多个卡孔,加热丝设置于硅胶膜的一面,多个卡孔等距开设于硅胶膜的一面;温度检测组件,其设置于硅胶膜的底部;第一导热层,其设置于加热组件的一边侧;第二导热层,其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另一边侧;多个装配组件,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相对的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加热组件、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和装配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使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上的卡条与多个卡孔的交叉卡接,使其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无需利用粘胶即可固定在加热丝的两侧,提高电池加热膜的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电池加热膜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加热膜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加热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加热膜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被广泛应用在能源行业和汽车行业,由于锂离子在低温电池的性能较差,在大部分使用工况下都需要为锂离子电池提供加热功能,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加热装置就是加热膜,但是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装配式电池模组加热膜尚有很多不足。
[0003]目前采用的外贴聚酰亚胺膜或者硅胶加热片的方式对电芯进行加热,仅仅具备加热功能和简单温控功能,加热膜上的导热层等均通过粘胶连接,加热膜在发热时,离加热丝最近的粘胶等容易被热熔失去粘性,导热层等结构容易被脱离,导致电池加热膜的结构不稳定,影响到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包括:
[0006]加热组件,其包含硅胶膜、加热丝和多个卡孔,所述加热丝固定嵌设于硅胶膜的一面,多个所述卡孔等距开设于硅胶膜的一面;
[0007]温度检测组件,其设置于硅胶膜的底部,用于对加热丝的温度检测;
[0008]第一导热层,其设置于加热组件的一边侧;
[0009]第二导热层,其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另一边侧;
[0010]多个装配组件,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相对的一面,其用于与卡孔的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含温度检测元件和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固定于温度检测元件的两边侧。
[0012]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元件通过设置于加热丝的底部,所述卡块与硅胶膜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装配组件包含卡条、卡帽和透气孔,所述卡帽固定于卡条的一端,多个所述透气孔分别开设于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相对的一面。
[0014]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开设于卡条和卡帽的中部,多个所述卡条分别等距固定于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相对的一面。
[0015]优选的,所述卡条与卡孔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卡帽卡接于卡孔的一端。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相背的一面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加热丝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线,两个所述导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插口。
[001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8](1)本技术利用加热组件、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和装配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卡孔的开设及卡帽的设置,使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上的卡条与多个卡孔的交叉卡接,使其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无需利用粘胶即可固定在加热丝的两侧,提高电池加热膜的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电池加热膜的使用寿命;
[0019](2)本技术利用透气孔和卡帽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透气孔,便于热量的稳定传导,通过卡帽的设置,使其能穿卡孔,而很难从卡孔的内腔反向穿出,提高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位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硅胶膜处正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加热组件;11、硅胶膜;12、加热丝;13、卡孔;2、温度检测组件;21、温度检测元件;22、卡块;3、第一导热层;4、第二导热层;5、装配组件;51、卡条;52、卡帽;53、透气孔;6、绝缘层;7、导线;8、加热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包括:
[0026]加热组件1,其包含硅胶膜11、加热丝12和多个卡孔13,加热丝12固定嵌设于硅胶膜11的一面,硅胶膜11具备耐高温性能,便于加热丝12的位置稳定,通过加热丝12,便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多个卡孔13等距开设于硅胶膜11的一面;
[0027]温度检测组件2,其设置于硅胶膜11的底部,用于对加热丝12的温度检测,温度检测组件2包含温度检测元件21和两个卡块22,两个卡块22分别固定于温度检测元件21的两边侧,卡块22为耐高温的硅胶材质,且卡块22由一个半球形和一个圆柱结构组成,温度检测元件21通过设置于加热丝12的底部,卡块22与硅胶膜11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便于通过卡块22,提高温度检测元件21位置的稳定性;
[0028]第一导热层3,其设置于加热组件1的一边侧,第二导热层4,其设置于加热组件1的另一边侧,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由高导热系数的铝膜材质制成,便于提高对电池组件的高导热性能,使其加热丝12产生的热量能被均匀发布扩散;
[0029]多个装配组件5,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相对的一面,其用于与卡孔13的连接,装配组件5包含卡条51、卡帽52和透气孔53,多个卡条51分别等距固定于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相对的一面,且多个卡条51分别在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上呈交错的结构设置,便于分别在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上的卡条51能交错与硅胶膜11上的卡孔13进行连接,卡条51与卡孔13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卡帽52卡接于卡孔13的一端,卡帽52为高耐热性能的硅胶材质,卡帽52固定于卡条51的一端,通过卡帽52的设置,使其能
穿卡孔13,而很难从卡孔13的内腔反向穿出,使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能稳定卡接在硅胶膜11的两侧,且结构稳定,使其不会因加热而导致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结构被脱离加热丝12的两边侧现象,多个透气孔53分别开设于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相对的一面,透气孔53开设于卡条51和卡帽52的中部,通过透气孔53,便于热量的稳定传导;
[0030]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相背的一面均设置有绝缘层6,绝缘层6材质采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耐高温,避免发生漏电现象,便于提高电池加热膜的绝缘性能,加热丝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线7,两个导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插口8,便于加热丝12能被稳定使用,提高对电池加热的性能,降低对加热组件1的使用寿命影响。
[0031]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2]使用时,将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上的卡条51与相对的硅胶膜11上的卡孔13的内腔滑动卡接,使其卡帽52能穿过卡孔13的内腔,通过卡帽52的设置,使其能穿卡孔13,而很难从卡孔13的内腔反向穿出,使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能稳定卡接在硅胶膜11的两侧,使其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无需利用粘胶即可固定在加热丝12的两侧,提高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1),其包含硅胶膜(11)、加热丝(12)和多个卡孔(13),所述加热丝(12)固定嵌设于硅胶膜(11)的一面,多个所述卡孔(13)等距开设于硅胶膜(11)的一面;温度检测组件(2),其设置于硅胶膜(11)的底部,用于对加热丝(12)的温度检测;第一导热层(3),其设置于加热组件(1)的一边侧;第二导热层(4),其设置于加热组件(1)的另一边侧;多个装配组件(5),其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相对的一面,其用于与卡孔(13)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2)包含温度检测元件(21)和两个卡块(22),两个所述卡块(22)分别固定于温度检测元件(21)的两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电池加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21)通过设置于加热丝(12)的底部,所述卡块(22)与硅胶膜(11)的底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赛柯赛斯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