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31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8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柔性地暖换热器设置在楼板上,柔性地暖换热器包括多排并行管路和柔性基底,并行管路设置在柔性基底上,并行管路的两端分别设有集气管,并行管路与集气管密封连接,集气管设置在墙体的底部位置。本申请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而且使用安全的技术优势。捷而且使用安全的技术优势。捷而且使用安全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适用于地暖设备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地暖加热方式包括电加热、水加热和空气能加热三种方式,其中电加热方式中会使用到柔性电加热膜,但在水加热和空气能加热方式中,很少见到柔性基材的形式。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水加热方式和空气能加热中使用的换热管的直径较大,通常会大于4mm,使得换热管不可能做到柔性形式。中国专利申请202011358048.1公开了一种具有地暖功能的建筑楼地面结构,由下向上依次包括楼板层、隔声层、地暖保温混合层、导热砂浆层和装饰面层,所述地暖保温混合层包括泡沫混凝土层、豆石、设有凹槽的凹形保温条和设置在凹槽中的地暖水管,所述凹形保温条采用柔性保温材料且以预设水管布置方式设置在隔声层上。该专利申请中虽然采用柔性保温材料制成凹形保温条,但仍需要将凹形保温条设置在刚性的泡沫混凝土层中,且上部还设有刚性的导热砂浆层。该专利公开的建筑楼地面结构非常复杂,施工程序繁杂,工期较长。
[0003]另一方面,柔性换热器由于其尺寸较小,因此强度不高,安装到地面取暖时,需要合理设计保护结构,尤其是边缘部位的保护结构,否则容易造成换热器损坏,而且铺装后还要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例如不会发生绊倒行走人员、不会较大地影响室内设备摆放等。
[0004]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而且使用安全的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通过合理设计换热器的边缘保护结构,可以实现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而且使用安全的技术效果。
[0006]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设置在楼板上,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包括多排并行管路和柔性基底,所述并行管路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所述并行管路的两端分别设有集气管,所述并行管路与所述集气管密封连接,所述集气管设置在墙体的底部位置。
[0007]其中,在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与所述集气管的垂直方向的边缘位置可以设有保护条,所述保护条可以为金属型材或拗折的金属板或塑料件;所述保护条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楼板上,或者所述保护条可以粘贴设置在楼板上;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的端部可以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可以覆盖在踢脚线内;所述集气管的外部可以套设有保护套,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上还可以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可以与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一体成型或分开成型。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09](1)由于柔性地暖换热器高效的换热能力,可以实现室内局部铺装即可满足换热需求,对于已入住空间来说,可以不拆除室内的固定设施就可以实现便捷安装,而且柔性地
暖换热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弯折设置;
[0010](2)本申请可以将集气管安装在墙体的底部例如踢脚线内进行保护,还可以在换热器铺装的侧边缘设置保护条,防止对室内人员活动造成干扰,也可以避免换热器受到损坏;同时,将集气管设置在踢脚线内,还便于维修维护;
[0011](3)本申请可以在集气管上套设保护套,以将集气管、管路及柔性基层在端部形成一个具有强度的整体,保护套还可以用紧固件加强连接,形成整体的装配机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申请的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平面示意图。
[0013]图2是本申请的柔性地暖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
[0014]图3是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集气管端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4是柔性地暖换热器的侧边缘部位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17]如图1

4所示,其中显示了本申请的柔性地暖换热器1在房间内的铺设示意图。柔性地暖换热器1可以直接铺装或者粘贴在楼板6上。柔性地暖换热器1包括多排并行管路13和柔性基底11,并行管路13设置在柔性基底11上,并行管路13的两端分别设有集气管12,并行管路13与集气管12密封连接。换热介质从其中一个集气管中汇流流入,在并行管路之间并行流动,然后再从集气管汇流流出。
[0018]并行管路13可以埋设或嵌设在柔性基底11中,也可以从柔性基底11中部分露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了,为了满足传热的需求,并行管路13与柔性基底11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热接触。集气管12可以进一步与室外换热机组相连,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实现制热循环。并行管路内径的当量直径采用0.1~4mm的小管径,优选管内径为0.2~2.0mm,例如可以是1.0mm。管径越小,换热器管壁更薄,具有更好的柔性,便于折叠、运输和安装,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大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降低材料成本。
[0019]柔性地暖换热器1上还可以设有装饰层4,一方面可以保护柔性地暖换热器1,另一方面可以使室内地面更加美观。装饰层4可以选择柔性地毯或者较薄的地板等材料,以便减少柔性地暖换热器1上所形成的热阻。装饰层4可以与柔性地暖换热器1分开铺设,也可以一体铺设,即装饰层4可以与柔性地暖换热器1一体设置或分开设置。
[0020]柔性地暖换热器1的集气管12尺寸较大,不宜直接埋设在室内人员活动位置,可以分别靠近墙体5设置。由于室内宽度可能不一致,造成集气管12全部紧靠墙体5很难实现,如果将集气管12未加保护直接放在楼板6上,由于集气管直径较大,除了室内居住人员行走脚感不适外,更容易绊倒,同时也会造成柔性地暖换热器1的损坏。因此,本申请中将集气管12安装在墙体的底部例如可以安装在踢脚线2内进行保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设置踢脚线的场合下,还可以将集气管埋设在底部墙体的凹槽中或者单独设置的安装盒内。
[0021]本申请的柔性地暖换热器由于具有很高的换热效率,因此无需满铺,只需要在房
间内的局部铺设即可。如图1所示,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设范围为保护条3之间的范围内。保护条3设置在柔性地暖换热器1与集气管12垂直方向的边缘位置,以实现对边缘位置进行保护。即,保护条设置在柔性地暖换热器铺设范围的边缘位置,图1中所示为柔性地暖换热器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处。由于柔性地暖保护器1的厚度非常薄,保护条3可以采用金属型材或者拗折的金属板或者塑料挤塑成型的方式制得,形成非常薄的保护结构。保护条3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7或者粘胶的方式固定在楼板6上,形成柔性地暖换热器1的整体保护结构,以便室内人员行走时不会绊倒或损坏柔性地暖换热器。在本申请中,金属型材是指整体预制成型的型材,而拗折的金属板是指将金属板拗折后形成夹板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两者是不同的部件且都具有通常的含义。
[0022]如图2

3所示,柔性地暖换热器1的铺设长度可以大于室内空间的长度,充分利用柔性地暖换热器1的柔性,多余尺寸通过拗折迂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设置在楼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包括多排并行管路和柔性基底,所述并行管路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所述并行管路的两端分别设有集气管,所述并行管路与所述集气管密封连接,所述集气管设置在墙体的底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的与所述集气管的垂直方向的边缘位置设有保护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条为金属型材或拗折的金属板或塑料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条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楼板上,或者所述保护条粘贴固定在楼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地暖换热器的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地暖换热器的端部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时红赵云鹏茅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易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