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73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其中光学模组包括光源和第一结构层,光源能够受控发射光束,第一结构层形成于光源的出光表面上,第一结构层中背离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的一侧具有第一特征结构,以对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进行匀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其中第一结构层直接形成在光源的出光表面上,利用第一结构层在光源和第一特征结构之间形成间隔,进一步缩小了发光模组的整体长度,为发光模组的小型化提供了基础。发光模组的小型化提供了基础。发光模组的小型化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组


[0001]本技术大致涉及光学元器件
,尤其是一种发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光学设备的应用中,由光源出射的光束往往不能够直接输出,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满足不用的应用需求。其中扩散和匀光是常用的光束预处理方式,实现匀光功能的结构一般利用光的折射或衍射原理,通过设计面型或微结构,将入射光扩散至目标视场角内。
[0003]用于实现匀光功能的结构称为匀光片,匀光片设置在光源的光路下游,与光源封装固定,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发光模组结构。目前常见的发光模组结构中往往采用单面结构的微透镜阵列作为匀光片,其中具有微结构的一面朝向光源,为避免因光源和微透镜阵列距离过近导致出射光场的均匀性下降的情况,在封装时,光源和微透镜阵列之间会预留一定的空隙,光源和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目标光场和微透镜阵列的具体设计计算获得,通常为综合考虑发光模组的整体结构后的设定值,即首先设定好光源和微透镜阵列的间距后,对微透镜阵列的面形进行设计。但发光模组中光源和微透镜阵列的间距不可省略,影响发光模组的小型化发展。
[0004]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专利技术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包括:
[0006]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受控发射光束;和
[0007]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形成于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上,第一结构层中背离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的一侧具有第一特征结构,以对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进行匀光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通过压印工艺形成于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上。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结构为微透镜阵列或衍射光学元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结构中的微结构呈现非周期性。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厚度不小于100微米。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中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结构层中背离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具有第二特征结构。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层通过压印工艺形成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中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与第一结构层的折射率不相等。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器,所述第一特征结构包括多个透镜,且第一特征结构中的多个透镜与多个所述发光器一一对应。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结构中透镜的光轴与该透镜对应的发光器的光轴重合;所述第二结构层与所述第一结构层平行设置。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二特征结构为微透镜阵列,第二特征结构中微透镜结构的尺寸为所述光源中相邻发光器之间的距离的1/10

1/5。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结构中透镜的光轴与该透镜对应的发光器的光轴相平行,并偏离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结构层包覆于所述第一特征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二特征结构沿预设曲率曲面排布。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厚度根据发光器出射光的扩散角和相邻发光器之间的距离设置。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发光模组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21]获取光源和目标光场的参数,并根据光源和目标光场的参数设计第一结构层,第一结构层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进行匀光;
[0022]根据第一结构层的设计制备模具;
[0023]在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施加固化胶,并利用模具在背离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的一侧压印固化胶形成第一特征结构;
[0024]固化所述第一结构层。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0026]根据光源和目标光场的参数设计第二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具有第二特征结构;
[0027]根据第二结构层的设计制备模具;
[0028]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固化完成后,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中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施加固化胶,并利用模具在背离所述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压印固化胶形成第二特征结构;
[0029]固化所述第二结构层。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折射率不相等。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其中第一结构层直接形成在光源的出光表面上,利用第一结构层在光源和第一特征结构之间形成间隔,进一步缩小了发光模组的整体长度,为发光模组的小型化提供了基础。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发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根据光源和目标光场的参数设计第一结构层,并利用模具在光源的出光表面压印形成第一特征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发光模组的整体长度。
附图说明
[00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3]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8]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形成第二结构层过程的发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能够受控发射光束;和第一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形成于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上,第一结构层中背离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的一侧具有第一特征结构,以对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进行匀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通过压印工艺形成于所述光源的出光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特征结构为微透镜阵列或衍射光学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特征结构中的微结构呈现非周期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层的厚度不小于10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中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结构层中背离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具有第二特征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层通过压印工艺形成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中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铭罗群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微瑞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