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712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混合絮凝段、高效沉淀段、集水段和过滤段;混合絮凝段包括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和若干个串联的扩散混合器;第二级扩散混合器通过助凝剂加药管与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过滤段内设置过滤提升泵和若干个串联的过滤器。处理矿井废水装置中采用多级串联的扩散混合器,提高了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性,通过采用多级串联的扩散混合器,提高了药剂混合絮凝效率,节省了药剂用量。采用多级过滤器串联,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过滤,出水效果好。将多种反应段设备安装在一个箱体中,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后期维护费用低。后期维护费用低。后期维护费用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矿井水处理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矿井水处理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悬浮物质,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传统的矿井水处理工艺使用的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0003]1、设备占地面积大;
[0004]2、药剂混合不均、药剂消耗量大;
[0005]3、对于低出水水质要求的污水站,混凝沉淀出水基本可以达到出水水质标准,但是出水水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解决了矿井水处理传统工艺中存在占地面积大、药剂混合不均、药剂消耗量大、出水水质不稳定等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混合絮凝段、高效沉淀段、集水段和过滤段;
[0008]混合絮凝段包括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和若干个串联的扩散混合器,第一级扩散混合器通过进水管与来水收集管道连接,第一级扩散混合器通过絮凝剂加药管与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连接;第二级扩散混合器通过助凝剂加药管与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连接;
[0009]高效沉淀段用于泥水分离,最后一级扩散混合器的出水端与高效沉淀段连接;集水段与高效沉淀段的出水端连接;
[0010]过滤段内设置过滤提升泵和若干个串联的过滤器;集水段的下部出水端通过出水管与过滤提升泵连接,过滤提升泵的出水口与第一级过滤器连接,最后一级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箱体的出水总管连接,从第一级过滤器至最后一级过滤器中的滤网孔径逐渐减小。
[0011]可选地,高效沉淀段内由下至上设置污泥区、进水区、高效沉淀区和出水区;最后一级扩散混合器的出水端与进水区连接,进水区的进水端设置配水花墙;高效沉淀区设置高效沉淀填料,出水区包括上部开口的出水箱,出水箱的上端开口侧壁设置高度可调的过流堰板,出水箱的下侧与集水段的上侧通过过水洞连接,污泥区设置排泥管。
[0012]可选地,过滤器包括筒体,筒体内同轴设置筒形滤网,筒形滤网的上端与筒体的内部顶壁抵触密封,筒形滤网的下端与筒体的内部底壁抵触密封;筒体的底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与筒形滤网的内部连通,筒体的侧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位于筒形滤网的外侧。
[0013]可选地,筒体上设置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电机、旋转架、转刷,清洗电机固
定在筒体的上部,旋转架同轴转动安装在筒形滤网内,转刷固定在旋转架的侧部,旋转架的转轴伸出到筒体外并与清洗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清洗电机驱动旋转架转动,转刷随旋转架同步转动以刷洗筒形滤网的内表面;筒体的顶壁开设排污口,排污口与筒形滤网内部连通,排污口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排污阀。
[0014]可选地,来水收集管道上设置流量计。
[0015]可选地,还包括自控系统,自控系统包括触摸屏、PLC控制器、以及在管道上适应安装的若干个数显仪表,过滤提升泵、清洗机构、触摸屏和若干个数显仪表均与PLC控制器电气连接。
[0016]可选地,高效沉淀区采用斜板填料。
[0017]可选地,扩散混合器设置为三级,均采用同类型的静态式管道混合器,第一级扩散混合器为一级扩散混合器,第二级扩散混合器为二级扩散混合器,最后一级扩散混合器为三级扩散混合器,一级扩散混合器与二级扩散混合器内部结构采用SK型混合芯,三级扩散混合器采用SD型混合芯。
[0018]可选地,多级过滤器为双级,第一级过滤器为粗过滤器,最后一级过滤器为细过滤器,粗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细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
[0019]可选地,粗过滤器的滤网过滤精度为500μm,细过滤器的滤网过滤精度为100μ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的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主要针对悬浮物质进行处理,采用多级扩散混合器代替传统立轴搅拌机,减少了因减速机等相关原因造成的装置故障,提高了混合效率及均匀性,进而节省药剂用量。采用多级扩散混合器,首先将传统的药剂投加至池体内搅拌混合,升级为压力水提升至多级扩散混合器,利用有压流体强烈的湍流作用使药剂与矿井水快速高效混合,提高药剂混合效果,不存在淤积死角。采用多级过滤器,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少量固体颗粒的小型过滤设备,结构紧凑、过滤能力大、压损小、维护方便、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出水水质稳定。实现高精度高效率过滤,出水水质好。通过将多个工艺段的设备集成在一个箱体内,占地面积小,现场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后期维护费用低,减少人员成本。
[0022]2、本技术的处理矿井废水装置中,混合后药剂通过高效沉淀段配水花墙进入沉淀区,可有效降低沉淀区来水的流速,减少来水对沉淀段的扰动作用。
[0023]3、本技术的处理矿井废水装置中,高效沉淀区采用斜板填料,可实现高效沉淀段污泥的高效沉淀及废水快速上升,从而实现泥水高效分离。高效沉淀区依靠重力沉降及浅层沉淀原理,可实现泥水分离,出水效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中处理矿井废水装置的立面图;
[0025]图2为实施例中混合絮凝段的侧视图;
[0026]图3为实施例中过滤段的侧视图;
[0027]图4为实施例中清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箱体;11、进水管;12、排污总管;13、出水总管;14、排泥总管;2、混合絮凝段;21、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11、絮凝剂加药管;22、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21、助凝
剂加药管;23、一级扩散混合器;24、二级扩散混合器;25、三级扩散混合器;3、高效沉淀段;31、污泥区;311、排泥管;312、排泥泵;32、进水区;321、配水花墙;33、高效沉淀区;34、出水区;341、过流堰板;342、出水箱;343、过水洞;4、集水段;41、出水管;5、过滤段;51、粗过滤器;52、细过滤器;53、筒体;531、筒形滤网;532、净水仓;533、原水仓;534、进水端管;535、出水端管;54、排污管;55、过滤提升泵;56、压力变送器;57、排污阀;6、清洗机构;61、清洗电机;62、旋转架;63、转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混合絮凝段2、高效沉淀段3、集水段4和过滤段5;混合絮凝段2包括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1、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2和若干个串联的扩散混合器,第一级扩散混合器通过进水管11与来水收集管道连接,第一级扩散混合器通过絮凝剂加药管211与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1连接;第二级扩散混合器通过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1)内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混合絮凝段(2)、高效沉淀段(3)、集水段(4)和过滤段(5);混合絮凝段(2)包括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1)、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2)和若干个串联的扩散混合器,第一级扩散混合器通过进水管(11)与来水收集管道连接,第一级扩散混合器通过絮凝剂加药管(211)与絮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1)连接;第二级扩散混合器通过助凝剂加药管(221)与助凝剂自动加药装置(22)连接;高效沉淀段(3)用于泥水分离,最后一级扩散混合器的出水端与高效沉淀段(3)连接;集水段(4)与高效沉淀段(3)的出水端连接;过滤段(5)内设置过滤提升泵(55)和若干个串联的过滤器;集水段(4)的下部出水端通过出水管(41)与过滤提升泵(55)连接,过滤提升泵(55)的出水口与第一级过滤器连接,最后一级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箱体(1)的出水总管(13)连接,从第一级过滤器至最后一级过滤器中的滤网孔径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效沉淀段(3)内由下至上设置污泥区(31)、进水区(32)、高效沉淀区(33)和出水区(34);最后一级扩散混合器的出水端与进水区(32)连接,进水区(32)的进水端设置配水花墙(321);高效沉淀区(33)设置高效沉淀填料,出水区(34)包括上部开口的出水箱(342),出水箱(342)的上端开口侧壁设置高度可调的过流堰板(341),出水箱(342)的下侧与集水段(4)的上侧通过过水洞(343)连接,污泥区(31)设置排泥管(3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混合沉淀连续过滤处理矿井废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包括筒体(53),筒体(53)内同轴设置筒形滤网(531),筒形滤网(531)的上端与筒体(53)的内部顶壁抵触密封,筒形滤网(531)的下端与筒体(53)的内部底壁抵触密封;筒体(53)的底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与筒形滤网(531)的内部连通,筒体(53)的侧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位于筒形滤网(53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混合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霞张里萌韩应焦世娟张智渊刘玉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