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的
,具体为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部分城市核心地区建筑因设计时间久远,其原有结构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故在城市核心区,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选择通过结构改造来提升建筑价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梁作为主要水平受力构件,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结构改造中,梁的改造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0003]结构改造首要目的是对原结构空间的扩展,这就必然需要解决改造新增结构与原结构的连接。针对层数低、规模小的改造可通过后置埋板并应用钢结构实现结构连接。在建筑层高较高、面积较大时,新增钢结构相较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整体性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而在采用混凝土结构连接时,因新旧混凝土结合位置存在施工缝,交界面处混凝土粘接不良导致抗剪性能较差,而新增混凝土梁与原结构面的连接位置的抗剪性能是结构改造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一端插设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另一端伸出至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外侧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连接;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所述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为L形,多根所述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水平部一端伸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水平部另一端及竖直部置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多根所述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连接位置的中部;其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梁板时,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设置的多根原结构纵向钢筋(11)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另一端通过钢筋连接套筒(3)与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固定连接;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厚度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锚固深度时,多根所述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的另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墙柱时,且所述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厚度不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锚固深度时,所述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插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并穿过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一侧,外露部分通过螺帽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玉,张和,王谦,潘炜,李立刚,余晓波,杨同林,周帅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