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70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包括: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一端插设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中,另一端伸出至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外侧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新增结构抗剪钢筋为L形,水平部一端伸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水平部另一端及竖直部置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中,多根新增结构抗剪钢筋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连接位置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原结构纵向钢筋和新增结构纵向钢筋的机械连接,同时采用箍筋加密设置,可有效实现新增混凝土梁与原结构的有效连接,解决新增梁在新旧结构施工缝处抗剪能力不足易破坏问题。足易破坏问题。足易破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改造的
,具体为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部分城市核心地区建筑因设计时间久远,其原有结构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故在城市核心区,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选择通过结构改造来提升建筑价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梁作为主要水平受力构件,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结构改造中,梁的改造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0003]结构改造首要目的是对原结构空间的扩展,这就必然需要解决改造新增结构与原结构的连接。针对层数低、规模小的改造可通过后置埋板并应用钢结构实现结构连接。在建筑层高较高、面积较大时,新增钢结构相较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整体性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而在采用混凝土结构连接时,因新旧混凝土结合位置存在施工缝,交界面处混凝土粘接不良导致抗剪性能较差,而新增混凝土梁与原结构面的连接位置的抗剪性能是结构改造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其包括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一端插设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中,另一端伸出至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外侧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新增结构抗剪钢筋为L形,多根新增结构抗剪钢筋水平部一端伸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水平部另一端及竖直部置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中,多根新增结构抗剪钢筋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连接位置的中部;其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梁板等横向构件时,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多根原结构纵向钢筋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另一端通过钢筋连接套筒与新增结构纵向钢筋固定连接;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厚度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锚固深度时,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的另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墙柱等竖向构件,且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锚固深度时,新增结构纵向钢筋插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并穿过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侧,外露部分通过螺帽连接组固定连接,且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新增结构纵向钢筋的插入位置设有相对应的通长销孔。
[0006]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新增结构纵向钢筋为强度等级及直径均不小于原结构纵向钢筋规格的抗震螺纹钢筋,且新增结构纵向钢筋强度等级不小于HRB400E。
[0007]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位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中呈两排对称分布。
[0008]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两排原结构纵向钢筋外露部分及两排新增结构纵向钢筋之间绑扎有新增结构箍筋,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连接位置的新增结构箍筋在新浇筑混凝土1倍梁高范围内的间距不大于150mm。
[0009]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之间设有凿毛层。
[0010]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新增结构纵向钢筋沿纵向设置有多根,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通过钢筋连接套筒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通过原结构纵向钢筋和新增结构纵向钢筋的机械连接,通过设置新增结构抗剪钢筋,同时采用箍筋加密设置,以及在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对较薄,无法通过植筋满足拉结受力时,通过螺帽连接组加以固定,可有效实现新增混凝土梁与原结构的有效连接。在解决新增梁在新旧结构施工缝处抗剪能力不足易破坏问题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了材料及人工,避免大面积拆除影响原结构的安全度。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图一;
[0015]图2是本技术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图二;
[0016]图3是本技术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平面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
原钢筋混凝土结构、2

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3

钢筋连接套筒、4

螺帽连接组、11

原结构纵向钢筋、12

原结构箍筋、21

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2

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3

新增结构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包括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一端插设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另一端伸出至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外侧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连接。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位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呈两排对称分布,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位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通过钢筋连接套筒3固定连接。
[0022]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之间设有凿毛层,其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梁板等横向构件时,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设置的多根原结构纵向钢筋11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另一端通过钢筋连接套筒3与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固定连
接,两排原结构纵向钢筋11外露部分及两排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之间绑扎有新增结构箍筋23,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连接位置的新增结构箍筋23在新浇筑混凝土1倍梁高范围内的间距不大于150mm。
[0023]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厚度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锚固深度时,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的另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
[0024]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墙柱等竖向构件,且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厚度不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锚固深度时,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插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并穿过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一侧,外露部分通过螺帽连接组4固定连接,且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的插入位置设有相对应的通长销孔。
[0025]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为L形,多根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水平部一端伸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水平部另一端及竖直部置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多根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连接位置的中部;
[0026]实施例2
[0027]下面介绍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增混凝土梁与原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多根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一端插设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另一端伸出至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外侧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连接;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所述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为L形,多根所述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水平部一端伸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水平部另一端及竖直部置于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中,多根所述新增结构抗剪钢筋(22)沿竖直方向布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和新增钢筋混凝土结构梁(2)连接位置的中部;其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梁板时,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设置的多根原结构纵向钢筋(11)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另一端通过钢筋连接套筒(3)与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固定连接;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厚度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锚固深度时,多根所述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的另一端插设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中;当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为墙柱时,且所述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厚度不大于1.2倍的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锚固深度时,所述新增结构纵向钢筋(21)插入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并穿过原钢筋混凝土结构(1)一侧,外露部分通过螺帽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玉张和王谦潘炜李立刚余晓波杨同林周帅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