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422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端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电机、主齿轮、副齿轮、齿条带、第一电机、螺旋杆、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进料口、刮板和阀门等结构,实现了循环上料,流水作业,且可多次混合物料,减小生产批次差异,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以及薯类,脱水蔬菜加工,蔬菜罐头加工,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在对食品进行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设备,也要用到循环上料等结构提升加工效率。
[0003]目前的循环上料结构通常都是用在块状食品上,通过不断循环上料,加上人工进行辅助操作来生产,但是对粉末状食品却缺乏此类流水作业,通常都是在搅拌桶中将添料与粉状食品混合均匀出料后,再加工下一批,因此会造成不同批次的产品口感会略有差异,生产效率也不够高的问题,另外筒壁上也容易附着上一批的物料,影响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底端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右侧支撑座且固定连接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槽的右端设置有可视窗,所述可视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刮板,所述出料槽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的右侧均设置有阀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保护壳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底端,所述进料口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在左侧支撑座的顶部内壁,所述刮板的左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在滚筒的右端,所述滚筒的右侧内壁等距设置有若干螺旋叶。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刮板的左端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中部一侧等距设置有若干齿梳棒,所述搅拌棒的中部相对于齿梳棒的一侧等距设置有若干板条棒。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齿梳棒与板条棒的外侧一端均滑动连接在滚筒的左侧内壁,所述搅拌棒的左侧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滚筒的左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有齿条带,所述齿条带的内壁远离副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主齿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左侧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主齿轮的左端。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左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上方所述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在搅拌棒上。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下方所述支架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左侧支撑座。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中,首先通过第二电机、主齿轮、副齿轮、齿条带、第一电机、螺旋杆、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进料口、刮板和阀门等结构,实现了循环上料,流水作业,且可多次混合物料,减小生产批次差异,提高加工效率。
[0022]2、本技术中,通过第二电机、主齿轮、副齿轮、齿条带、刮板、齿梳棒和板条棒等结构,一方面使得混合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齿梳棒配合板条棒轻松将物料刮除,以及刮板不断转动刮除可视窗上粘粘的粉末,保证观测视野清晰,实现了滚筒内壁和可视窗的洁净,保证加工品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的正面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的螺旋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的搅拌棒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的刮板结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支架;2、进料口;3、第一电机;4、支撑座;5、第一连接管;6、滚筒;7、平台;8、可视窗;9、出料槽;10、第二连接管;11、螺旋杆;12、保护壳;13、阀门;14、第二电机;15、连接套;16、副齿轮;17、齿梳棒;18、板条棒;19、搅拌棒;20、齿条带;21、主齿轮;22、螺旋叶;23、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11,螺旋杆1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壳12,保护壳12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进料口2的底端设置有滚筒6,滚筒6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座4,保护壳12的底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第一连接管5的另一端贯穿右侧支撑座4且固定连接有出料槽9,出料槽9的右端设置有可视窗8,可视窗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刮板23,出料槽9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5的右侧均设置有阀门13,通过可视窗8可持续观察物料状态,此时打开出料槽9底部的阀门13即可出料,若观测到物料还需要再进行二次混合,则打开第一连接管5上的阀门13,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螺旋杆11转动,将第一连接管5内的物料传送到第二连接管10处,进入滚筒6循环加工,由于刮板23与滚筒6固定设置,因此刮板23会不断转动刮除可视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杆(11),所述螺旋杆(1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保护壳(12),所述保护壳(12)的顶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所述第二连接管(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的底端设置有滚筒(6),所述滚筒(6)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保护壳(12)的底部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第一连接管(5)的另一端贯穿右侧支撑座(4)且固定连接有出料槽(9),所述出料槽(9)的右端设置有可视窗(8),所述可视窗(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刮板(23),所述出料槽(9)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管(5)的右侧均设置有阀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2)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3)的底端,所述进料口(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在左侧支撑座(4)的顶部内壁,所述刮板(23)的左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在滚筒(6)的右端,所述滚筒(6)的右侧内壁等距设置有若干螺旋叶(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循环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23)的左端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棒(19),所述搅拌棒(19)的中部一侧等距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香全
申请(专利权)人:南江县光雾山康美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