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0386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包括柜体(1)、进风阀(2)、回风阀(4)和风机(7),柜体(1)的三个侧面上依次设有引入室外新风的进风口(8)、引入室内循环风的回风口(9)和风机(7)的出风口(10),进风阀(2)、回风阀(4)、风机(7)分别设置在进风口(8)、回风口(9)和出风口(10)的内侧,柜体(1)的内部空间为混风室(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阀(2)和回风阀(4)分别配备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5),所述舵机(3、5)分别通过舵机传动机构(11)将动力传送到进风阀(2)和回风阀(4),使得进风阀(2)、回风阀(4)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 调节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对混风式空气调节器进行控制的 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电信机房内的设备工作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大量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 量的热量,由于无法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该发热量通常只能依靠机房空调 制冷M行温度控制。在不同季节,尽管机房室内外温差较大,比如冬季室内夕卜温差可达30°C以上,但是由于机房是密闭的,室内温度仍然很高,因此空调 仍处于制冷状态,这将严重损耗电能,并使空调机的寿命縮短。公开号为CN139815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外风混风式空气冷却机,该 冷却机在保温柜体的上方设有弓l入室外新风的进风口和室内循环风的进风口 , 两进风口的内侧为室内外混合风室,在柜体中部的风机室下方设有隔板,风机 安装在隔板上,风机的出风口与隔板上的风口相通,保温柜体的下方设有出风 口,在两个进风口上分别设有电动调节阀。进风口的内侧设有过滤器。混合风 室的下方设有过滤器。在出风口的内侧设有湿膜加湿机。该冷却机解决了已有 的电信机房常年用空调进行y转卩、降M^ 存在的耗电量高、空调机4OT寿命短、 更新和维修费用高以及污染环境的问题。但是该专利没有对7轴卩机的执行机构 进行具体说明,只是提及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阀开度来控帝'跑合风的温度和 湿度。当需要对机房^it进行精确控希附,选择誠的控制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不仅能精确控制机房温度,还能够进一步降低电能损耗, 并节省系统成本。授权公开号为2921668Y的中国专利也公开了一种*几房用空调丰几,该空调机 将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控制技术与机房专用空调压縮机帝U冷装置有机地结 合为一体,当室外温度适合时,利用室外新风制冷;当室外纟显度不适合时,利用压縮机制冷装置制冷。然而该专利也没有对电动调节阀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通常的电动调节阀体积大、精度低,这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体积、控制精度和 运行成本。另外,该专利采用PLC工控纟腿行控制,增加了系统成本,也限制 了系统功能的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 用合适的执行机构,减小 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整体体积,提高控制精度,并降低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旨在在低成本、高精度、高兼容性的控制器的基础上构建完整、 可靠的控制系统,以实现机房温湿度调节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包括柜体l、进风阀2、回风阀4和风机7,柜体l的三个侧面上依次设有引入室外新风的进风口 8、引入室内循环风的回风口 9 和风机7的出风口 10,进风阀2、回风阀4、风机7分别设置在进风口8、回风 口 9和出风口 10的内侧,柜体1的内部空间为混风室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风阀2和回风阀4分别配备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禾几5 ,所述舵机3、 5分别通 过舵机传动机构11将动力传送到进风阀2和回风阀4,使得进风阀2、回风阀4 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开度。^i&他,戶,舵机3、 5分别安装在进风阀2、回风阀4的侧面上。 雌地,所述柜体1的内侧设置有消音材料。 ite地,在戶/f^it风口 8与进风阀2之间设有过滤网6。 ta地,在戶/M混风室12 MM^几7侧设有过滤网16。 优选地,所述舵机动力传动机构11的结构为舵机的输出轴22固定于凸轮 21的中心,连杆23的一端固定于凸轮21的外周,连杆23的另一端与与摆动连 杆24可枢转地连接,该摆动连杆24上连^W阀门叶片连S^牛25 ,当舵机输出 轴22转动时,连杆23带动摆动连杆24摆动,该摆动弓胞阀门叶片连接件25 的运动,进而带动叶片在0—90度之间转动,从而调节进风阀和/或回风阀的阀 门开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远樹空制端和 i^几控制器组成,其中远程控制端和风树空帝U器由RS485总线连接,戶腿远程控制端由微处理器、液晶显示电路、输入按键、第一信号隔离驱动电路以及第 一转换电路组成,所述风机控制器由微处理器、A/D转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 第二信号隔离驱动电路及第二转换电路组成,当控制系统工作时,首先在远程 控制端通过输入按键对调节目标进行数值设定,设定好之后,启动远程监控程序,每隔一定时间远程控制端通过RS485总线向ixlt几控制器发送查询命令,风机控制器接收到査询命令,在判断接收到的查询命令的数据格式正确无误后, 通过传感器采集室外温湿度、室内温湿度、混风区温湿度,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RS485总线发回纟饰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接收到风机控制器的数据之后, 先判断数据格式,在判断数据格式无误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在液晶显示屏上进 行显示,同时由远程控制端的微处理器禾聘内的模糊控制算法对 进行处理, 得到在当前状态下对风机应当采取的控制结果,并将该结果转换为一组控制命 令,通过RS485总线发送给j^几控制器,风机控制器接收到控制命令之后对接 收到的数据格式进行判断,在数据判断无误后,风机f空制器根据控制命令通过 信号隔离驱动电路控制风机的打开或关闭、进风阀的开度以及回风阀的开度, 从而将室外的低温空气吸入到室内并与回风阀所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混风。所述第一转换电路,二转换电路夂织敫处理器的串口信号转成RS485信号 进行数据交换。所述远程控制端通过RS485总线向风机控制器发送査询命令的周期为1秒钟。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舵机作为动力执行元件,因此提高了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集 成度,并且由于舵机大扭矩、高精度的特点,实现了机房温湿度的精确控制, 减少了用电量,降低了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系统还实现了远禾Mim空功能,运行可靠,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舵机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控希係统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控制信号逻辑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风式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包括 柜体l、进风阀2、回风阔4和风机7,柜体1的三个侧面上依次设有引入室外新风的进风口 8、弓l入室内循环风的回风口 9和风机7的出风口 10。进风阀2 设置在进风口8的内侧,回风阀4设置在回风口9的内侦ij,风机7设置在出风 口10的内侧。进风阀2、回风阀4分别配备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5。戶, 舵机3、 5分别ffiil舵机传动机构11将动力传送到进风阀2和回风阀4,使得进 风阀2、回风阀4可以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开度。由于舵机的体积较小,舵机3、 5可以分别安装在进风阀2、回风阀4的侧面上,从而提高动力传递效率。柜体 1的内部空间可以作为混风室12,在该混风室12内,从进风口 8引入的室外新 风与从回风口 9引入的室内循环风进行充分混合,由于室内循环J^U显度较高, 该混风过程可以防止夹带在新风中的水分发生冷凝。为了减小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工作时候的噪音,可以在柜体的内顶般置消音材 料,例如海绵等。为了防止污染,在进风口 8与进风阀2之间还设有过滤网6。为了防止尘土 等污染物进入到风机7中,还可以在混风室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风式空气调节器,包括柜体(1)、进风阀(2)、回风阀(4)和风机(7),柜体(1)的三个侧面上依次设有引入室外新风的进风口(8)、引入室内循环风的回风口(9)和风机(7)的出风口(10),进风阀(2)、回风阀(4)、风机(7)分别设置在进风口(8)、回风口(9)和出风口(10)的内侧,柜体(1)的内部空间为混风室(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阀(2)和回风阀(4)分别配备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5),所述舵机(3、5)分别通过舵机动力传动机构(11)将动力传送到进风阀(2)和回风阀(4),使得进风阀(2)、回风阀(4)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开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全张伟功关永吴敏华张永祥石长地袁慧梅李志平梅虎陈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