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及真空吸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20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及真空吸嘴,收集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容纳部和连接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容纳腔、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连接部延伸至电池的注液孔内,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通孔的下方。该真空吸嘴包括,包括上述的收集杯和吸嘴本体,其中,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附盘,吸附盘吸附在电池上,所述收集杯的杯体位于所述吸附盘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及真空吸嘴,该残液收集杯在电池真空化成过程中储存电池电芯的多余的电解液,在真空化成结束后残液收集杯中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芯中。后残液收集杯中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芯中。后残液收集杯中的电解液可以回流至电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及真空吸嘴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及真空吸嘴。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已经应用在新能源产业的各行各业。无论在储能领域还是动力电池领域铝壳锂离子电池都是首选的类型,其主要原因在于,铝壳电池加工工艺较软包电池简单,铝壳散热性能更好,电池使用更加安全,电池壳体具有足够强度,拥有足够的耐候性等特点。
[0003]目前铝壳动力电池生产基本都是将电芯装配完毕后、经过烘烤、注液、化成后分容,得到最终的电池产品。在这些制备流程中,铝壳电芯化成阶段基本都是采用真空环境下化成,这是为了确保电芯在化成阶段能够迅速排出废气,保证壳体不变形,确保卷芯内部极片排列规整。目前行业通用的铝壳电池真空化成过程,是采用胶质真空嘴将电芯注液孔与真空管连接,实现真空化成。
[0004]这种传统的化成过程,随着废气的抽出,会有部分电解液随废气一起被抽出,进入到真空管路中,随着废气排出压力的逐渐减小,真空管道壁上的电解液回流到电池盖板上,若真空管中的电解液量比较大,则会有一些电解液沿盖板流入防爆阀中,造成防爆阀的腐蚀和污染,以及电池壳体和盖板的腐蚀和污染。这种传统的真空化成方式,一般会造成6.5

10%的电池降级为B品或C品。这种腐蚀损失是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及真空吸嘴。
[000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容纳部和连接部,所述容纳部具有容纳腔、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连接部延伸至电池的注液孔内,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通孔的下方。
[0007]需要说明的是,该容纳腔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锥形等形状。
[0008]优选的,所述容纳腔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容纳腔的底面面积和/或侧面面积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容纳部连接位置处横截面面积大。
[0009]优选的,所述容纳腔具有储液部,所述储液部与所述连接部连通的位置高于所述储液部的底面。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容纳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储液部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之间,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部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储液部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包括杯体1,杯体1具有容纳部10和连接部11,该连接部11和容纳部10可以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热熔等方式将连接部11固定在容纳部10上,具体的,根据该杯体1的材料来定,容纳部10具有容纳腔100、连通孔101,该容纳腔100为圆柱形,该连通孔101为该容纳腔100的上开口,连通孔101与容纳腔100连通,连接部11安装在容纳部10上并与容纳腔100连通,连接部11为管状,连接部11延伸至电池的注液孔内并与注液孔匹配,具体的,且连接部11位于连通孔101的下方;
[0027]优选的,容纳腔100具有底面和侧面,容纳腔100的底面面积和侧面面积比连接部11与容纳部10连接位置处横截面面积大。
[0028]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真空吸嘴,包括吸嘴本体,吸嘴本体与现有的真空吸嘴结构的吸嘴本体结构相同,该吸嘴本体包括吸附盘2,吸附盘2吸附在电池的上盖板上并封闭注液孔,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该包括上述的残液收集杯,收集杯的杯体1套设在吸附盘2的内部;
[0029]所述收集杯的上表面到所述吸附盘2的内顶面具有气体流道,和现有技术相同的是还设有负压设备连通。
[0030]如图1所示,在电池真空化成过程中,电池的上盖板上具有正极柱、负极柱,残液收集杯的杯体1首先放置在电池的上盖板上,且杯体1的连接部11延伸至电池注液孔内,并具体的,该连接部11的长度等于上盖板的厚度,该连接部11的外径等于电池注液孔的孔径,然后将吸附盘2吸附在电池上盖板上,并将杯体1包覆在吸附盘2内,通过现有的对电池真空化成过程中的提供负压的设备通过与吸附盘2连通,通过负压将电芯中的气体抽出,且电芯中多余的电解液被抽至收集杯中并在容纳腔100的内壁,一般情况下吸出的电解液一般为3ml左右,当真空化成完成后,取下吸附盘2,杯体1中的电解液回流至注液孔内,在取下吸附盘2和集成杯的过程中都不会有大量的电解液洒在上盖板上,进而避免电解液对防爆阀的腐蚀。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杯体1的容纳腔100具有储液部1000,储液部1000与连接部11连通的位置高于储液部1000的底面,具体的,连接部11设在容纳腔100的底部,容纳腔100包括第一连通部1001和第二连通部1002,储液部1000位于第一连通部1001和第二连通部1002之间,第一连通部1001与连接部11连通,第二连通部1002与连通孔101连通,储液部1000位于第二连通部1002的下方,第一连通部1001和第二连通部1002连通位置高于储液部1000的底面。
[0033]如图2所示,当该设备进行真空化成过程中,液体被抽至位于储液部1000上方或储液部1000内部的点解液,当真空化成完成后取下吸附盘2,位于储液部1000和部分第二连通部1002的部分电解液不会回流至电芯中。
[0034]实施例三
[003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储液部1000的结构不同,连接部11设在容纳腔100的侧部,且连接部11与容纳腔100连接位置与容纳腔100的底面形成储液距离位于连接部11下方的容纳腔100为储液部1000,本实施例相对实施例二更加容易加工制造。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具有容纳部(10)和连接部(11),所述容纳部(10)具有容纳腔(100)、连通孔(101),所述连通孔(101)与所述容纳腔(100)连通,所述连接部(11)安装在所述容纳部(10)上并与所述容纳腔(100)连通,所述连接部(11)延伸至电池的注液孔内,且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连通孔(101)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0)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容纳腔(100)的底面面积和/或侧面面积比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容纳部(10)连接位置处横截面面积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0)具有储液部(1000),所述储液部(1000)与所述连接部(11)连通的位置高于所述储液部(1000)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设在所述容纳腔(100)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池真空化成的残液收集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