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02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塔式光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平台,钢筋混凝土平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上方竖向设置有钢柱,底板上设置有两组预应力螺栓,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抗剪板,抗剪板向上延伸至第一安装腔之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安装腔中设置抗剪板,抗剪板向上延伸至第一安装腔中,当底板与支撑板之间产生剪力时,可以通过抗剪板克服产生的剪力,不会将剪力传递至预应力螺栓处,使得预应力螺栓仅承受拉力,可有效减小预应力螺栓的规格,避免预应力螺栓的早期失效。早期失效。早期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塔式光热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国家新的能源政策实施以后,太阳能光热发电成为了一种很受欢迎的发电方式,目前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数万个定日镜将太阳辐射能反射并汇聚到中央吸热塔顶的吸热器上,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传热介质的热能,再通过传热介质加热水形成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吸热塔是聚光集热系统的核心构筑物,上部吸热器支撑钢结构柱脚与转换平台的连接节点是保证上部荷载有效传递的关键,因此,转换平台上柱脚节点做法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0004]中国技术专利CN217001139U中提到一种吸热塔塔顶重载设备的支撑转换结构,说明书0052

0054段公开了塔架的转换平台与吸热器钢支架的连接方式,所述水平加强肋板厚度大于等于上翼缘或下翼缘厚度,水平加强肋板宽度为上弦梁宽度的2/3,竖向加强肋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竖向加强肋板互呈三角形和多边形布置,竖向加强肋板厚度大于等于腹杆厚度;刚性支撑节点还包括柱脚螺栓,柱脚螺栓自上向下依次穿过顶板、上翼缘下面的水平加强肋板和下翼缘上面的水平加强肋板;连接方便,结构简单,提高刚性支撑节点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柱脚螺栓数量为多个,多个柱脚螺栓在刚性支撑节点上均匀对称分布,提高刚性支撑节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05]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塔架的转换平台与吸热器钢支架的连接,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r/>[0006]由于吸热器处于高空之中,会长期受到风荷载作用,吸热器会左右反复摆动,这使得柱脚螺栓处受到上部吸热器传递下来的反复的疲劳剪力,容易出现柱脚螺栓早期失效的情况,同时由于吸热器左右反复摆动,柱脚螺栓处会对顶板处产生左右反复的力,顶板可能会出现开裂的情况,降低顶板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提升螺栓的使用寿命,避免螺栓的早期失效。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主弦梁,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侧梁,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平台,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竖向设置有钢柱,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组预应力螺栓,两组所述预应力螺栓依次连接底板、支撑板、钢筋混凝土平台和支撑座;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
和第二安装腔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抗剪板,所述抗剪板向上延伸至第一安装腔之中。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腔由第一安装框与底板的下表面围成,所述第二安装腔由第二安装框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围成,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调节块,第一调节块与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相对。
[0010]进一步,所述预应力螺栓设置在第一调节块与第一安装框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钢柱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钢柱的横截面可以为H型、方形、圆形以及U型。
[0014]进一步,所述抗剪板为矩形,所述抗剪板的边部均设置有倒角。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均至少为2个。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安装腔中设置抗剪板,抗剪板向上延伸至第一安装腔中,当底板与支撑板之间产生剪力时,可以通过抗剪板克服产生的剪力,不会将剪力传递至预应力螺栓处,使得预应力螺栓仅承受拉力,可有效减小预应力螺栓的规格,避免预应力螺栓的早期失效。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正视图;
[0019]图3是图2未安装抗剪板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图2安装抗剪板后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1

支撑座,101

主弦梁;102

侧梁;2

钢筋混凝土平台;201

加劲肋;3

支撑板;301

第二安装腔;4

底板;401

第一安装腔;5

钢柱;501

加强筋;6

预应力螺栓;7

抗剪板;701

第一安装框;702

第二安装框;703

第一调节块;704

第二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主弦梁101,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侧梁102,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平台2,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方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方竖向设置有钢柱5,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两组预应力螺栓6,两组所述预应力螺栓6依次连接底板4、支撑板3、钢筋混凝土平台2和支撑座1;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腔401,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腔301,所述第一安装腔401和第二安装腔301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腔301内设置有抗剪板7,所述抗
剪板7向上延伸至第一安装腔401之中。
[0024]其中,支撑座1为钢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弦梁101连接,同样侧梁102与支撑座1的连接方式也为焊接;钢筋混凝土平台2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等;支撑板3为钢制的矩形板,与钢筋混凝土平台2的上表面平行;底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柱5连接;预应力螺栓6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钢柱5两侧,为了保证强度,每组预应力螺栓6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数量优选的采用2、4、6、8个。通过预应力螺栓6依次连接底板4、支撑板3、钢筋混凝土平台2和支撑座1。第一安装腔40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矩形、梯形等形状,可以利用铣刀直接在底板4的下表面制造加工出第一安装腔401,第二安装腔301和第一安装腔401相适配,即当第一安装腔4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主弦梁(101),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侧梁(102),所述支撑座(1)的上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平台(2),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方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方竖向设置有钢柱(5),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两组预应力螺栓(6),两组所述预应力螺栓(6)依次连接底板(4)、支撑板(3)、钢筋混凝土平台(2)和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腔(401),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腔(301),所述第一安装腔(401)和第二安装腔(301)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腔(301)内设置有抗剪板(7),所述抗剪板(7)向上延伸至第一安装腔(401)之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塔转换平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401)由第一安装框(701)与底板(4)的下表面围成,所述第二安装腔(301)由第二安装框(702)与支撑板(3)的上表面围成,所述第一安装腔(4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调节块(703),第一调节块(703)与底板(4)的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攀李锐漆桧李龙华卓越甘立胜周再举李辉代晓龚节福黄强石继兵杨松杨龙城古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