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体风机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7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屏蔽体风机适配器,包括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内腔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风机适配器本体,所述屏蔽外壳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风机本体,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的输出端与风机本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FC接收管、光纤本体、FC发射管和温控仪本体,配合波导管的保护以及屏蔽,可以将控制信号通过温控仪本体和FC发射管传递至风机适配器本体,将温控仪本体的电信号通过FC发射管转换为光信号传输,以此配合FC接收管和风机适配器本体达到控制风机本体启停的效果,让设备在无法用金属电线接入屏蔽体内的情况下,防止了传统的两个适配器以及光电转换器的配合较大的占用了屏蔽体以及相关功能的安装面积的情况出现。况出现。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体风机适配器


[0001]本技术属于屏蔽体风机领域,具体地说是屏蔽体风机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屏蔽体设备通常是指具备有屏蔽信号功能的设备,通过对外部可能存在的各类干扰信号进行屏蔽,达到安全传输信号的功能,且屏蔽体根据所处的不同设备,具备不同的屏蔽功能;
[0003]对风机的启停控制是非常常见的功能,通常由连接线传递信号并启动适配器达到启动风机的功能,而在屏蔽体内使用时,对屏蔽体内外通常会禁止采用金属导线传递信号,用于防止EMI电磁泄漏,导致屏蔽体外的仪表开关信号无法用金属电线接入屏蔽体内,只能采用光缆传送,为此通常采用光电转换器以及一对另配的电源适配器进行安装,但两个适配器以及光电转换器的配合较大的占用了屏蔽体以及相关功能的安装面积,对安装的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
[0004]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屏蔽体风机适配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屏蔽体风机适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屏蔽体内外通常会禁止采用金属导线传递信号,用于防止EMI电磁泄漏,导致屏蔽体外的仪表开关信号无法用金属电线接入屏蔽体内,只能采用光缆传送,为此通常采用光电转换器以及一对另配的电源适配器进行安装,但两个适配器以及光电转换器的配合较大的占用了屏蔽体以及相关功能的安装面积,对安装占用空间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0006]屏蔽体风机适配器,包括屏蔽外壳,所述屏蔽外壳内腔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风机适配器本体,所述屏蔽外壳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风机本体,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的输出端与风机本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FC接收管,所述屏蔽外壳的内腔设置有光纤本体,所述光纤本体靠近FC接收管的输出端与FC接收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光纤本体远离FC接收管的一端贯穿至屏蔽外壳的外部,所述屏蔽外壳的右侧设置有FC发射管,所述FC发射管的输出端与光纤本体位于屏蔽外壳外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FC发射管的右侧设置有温控仪本体,所述FC发射管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温控仪本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包括适配器机壳、电源变压器、线性放大器、远红外接收管和继电器组成,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的底部与屏蔽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屏蔽外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波导管,所述波导管的一端贯穿至屏蔽外壳的内腔,所述光纤本体的一端贯穿波导管,且与波导管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屏蔽外壳内腔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插座的卡接。
[0010]优选的,所述风机本体的底部与屏蔽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风机本体的
底部贯穿至屏蔽外壳的外部,且与屏蔽外壳的外部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光纤本体采用直径2.2mm*1mm线缆,且两端均采用标准电信级FC光缆端子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屏蔽外壳、风机适配器本体和风机本体,在配合光纤本体和FC接收管的控制下可以控制风机本体,以此让屏蔽外壳在与外部环境信号屏蔽状态下,控制风机本体的启停,从而让风机本体在屏蔽环境下进行吹风作业。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FC接收管、光纤本体、FC发射管和温控仪本体,FC接收管配合光纤本体两端的标准电信级FC光缆端子头进行连接,并配合波导管的保护以及屏蔽,可以将控制信号通过温控仪本体和FC发射管传递至风机适配器本体,将温控仪本体的电信号通过FC发射管转换为光信号传输,以此配合FC接收管和风机适配器本体达到控制风机本体启停的效果,相比较传统的采用光电转换器和一对另配的电源适配器,具备占用空间小的效果,且只用一个风机适配器本体和一根光纤本体就可以解决屏蔽外壳内风机本体的启停控制,让装置具备上机使用方便、接线简单和即插即用的功能,让设备在无法用金属电线接入屏蔽体内的情况下,防止了传统的两个适配器以及光电转换器的配合较大的占用了屏蔽体以及相关功能的安装面积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屏蔽外壳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屏蔽外壳的平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屏蔽外壳;2、风机适配器本体;3、风机本体;4、FC接收管;5、光纤本体;6、FC发射管;7、温控仪本体;8、波导管;9、电源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屏蔽体风机适配器,包括屏蔽外壳1,屏蔽外壳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风机适配器本体2,屏蔽外壳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风机本体3,风机适配器本体2的输出端与风机本体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风机适配器本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FC接收管4,屏蔽外壳1的内腔设置有光纤本体5,光纤本体5靠近FC接收管4的输出端与FC接收管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光纤本体5远离FC接收管4的一端贯穿至屏蔽外壳1的外部,屏蔽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FC发射管6,FC发射管6的输出端与光纤本体5位于屏蔽外壳1外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FC发射管6的右侧设置有温控仪本体7,FC发射管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温控仪本体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风机适配器本体2包括适配器机壳、电源变压器、线性放大器、远红外接收管和继电器组成,风机适配器本体2的底部与屏蔽外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屏蔽外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波导管8,波导管8的一端贯穿至屏蔽外壳1的内腔,光纤本体5的一端贯穿波导管8,且与波导管8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波导管8,让光纤本体5的传输信号以较小的损耗传递至屏蔽外壳1内腔,提高设备对风机本体3控制和运行的稳定性。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屏蔽外壳1内腔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座9,风机适配器本体2通过连接线与电源插座9的卡接,通过设置电源插座9,为风机适配器本体2提供电源供电,以此为风机适配器本体2的运行提供基础。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述风机本体3的底部与屏蔽外壳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风机本体3的底部贯穿至屏蔽外壳1的外部,且与屏蔽外壳1的外部连通,通过设置风机本体3与外部连通,用于设备控制风机本体3的启动,并对外部的设备进行吹风作业。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光纤本体5采用直径2.2mm*1mm线缆,且两端均采用标准电信级FC光缆端子头。
[0027]具体工作原理:
[0028]首先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温控仪本体7,当温控仪本体7配合外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超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屏蔽体风机适配器,包括屏蔽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风机适配器本体(2),所述屏蔽外壳(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风机本体(3),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2)的输出端与风机本体(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FC接收管(4),所述屏蔽外壳(1)的内腔设置有光纤本体(5),所述光纤本体(5)靠近FC接收管(4)的输出端与FC接收管(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光纤本体(5)远离FC接收管(4)的一端贯穿至屏蔽外壳(1)的外部,所述屏蔽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FC发射管(6),所述FC发射管(6)的输出端与光纤本体(5)位于屏蔽外壳(1)外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FC发射管(6)的右侧设置有温控仪本体(7),所述FC发射管(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温控仪本体(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屏蔽体风机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适配器本体(2)包括适配器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际童沈井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至诚安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