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968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具有前段的第一柱体以及后段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枢接于第一柱体而可相对第一柱体在一直立位置与一弯折位置之间转动。触控装置另包含一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以将触控装置限制于一直立笔型状态作为触控笔且可避免触控笔发生挫曲,或一弯折状态以作为一可携式装置的支架。限制元件另可于触控装置于可携式装置内抽出过程中,受可携式装置壳体内一弹性凸点带动而相对应地脱离限制该第二柱体转动的状态,使触控装置方便设置成弯折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弯折固定,以使可携式装置具有支 架功能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导航系统或整合式的可携式装置,为了输入操作方 便,多配备有触控式荧幕,可利用使用者的手指或额外附加的触控笔直接接触荧幕以进行 输入或操作。而配备有触控笔的装置中,通常在装置的一侧会预留一符合触控笔尺寸的容置 槽,在不使用触控笔时可将触控笔置入容置槽内以方便收纳。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触控笔 (或其他型态的触控装置)通常不具备弯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携式装置除了握持于使用 者手上使用外,也有相当多的机会需置放于如桌面的平面上使用。然而,目前可携式装置通 常没有配置适当的支架以直立或倾斜摆置于桌面上,或必须另行设计一额外的支架,实有 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在部分的触控装置延伸出可携式 装置时,触控装置可弯折以作为可携式装置的支架使用,且于全部的触控装置抽出可携式 装置时,其又可竖直使用作为触控笔以进行输入或操作,也不会发生挫曲。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柱体、一第二柱体以及一限 制元件。该第二柱体以可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 第一柱体。该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 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本专利技术另揭露一种具有可弯折触控装置的可携式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触 控装置。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该触控装置容置于该容置槽,并可自该容置槽内抽离以与 该壳体分离,该触控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柱体、一第二柱体以及一限制元件。该第二柱体以可 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柱体。该限制元件可 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 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触控装置第一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弯折的触控装置作为一可携式装置的支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5图6为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受可携式装置的弹性凸点推动以释锁的示意图图7为触控装置第二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9为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10为触控装置第三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示意图11为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柱体的示意图12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的示意图13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与第一柱体其中一状态的示意图14为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座与第一柱体另一状态的示意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可弯折的触控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3、5、:触控装置2壳体11、31、51、71 第一柱体12、32、52、72 第二二柱体13、33、73限制元件14内座15外座16抵块17、55、75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19、39、59枢接柱21容置槽22,42弹性凸点34扭簧38连接点50,111触控端53,74旋转座54卡合块100可携式装置121、141、521、枢接孔532122抵靠部132突出部311卡合部511长槽512段差部513第一卡点组514第二卡点组531滑槽533第一卡孔组534第二卡孔组541T型端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可弯折的触控装置1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 图。触控装置1可为可携式装置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智慧型 手机(smart phone)、导航系统(PND)、全球定位系统装置(GPS)或整合式的小型携带型电 子装置所使用的触控笔或其他形式的触控元件,这些可携式装置具有触控式荧幕,利用触 控装置1可直接在触控式荧幕上进行操作。触控装置1包含有一第一柱体11以及一第二柱体12,其中第二柱体12枢接于第 一柱体11上,因此可相对第一柱体11转动而呈直立状或弯折状。请一并参考图2,图2为 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1于直立状的剖视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1包含一内 座14以及一外座15,其皆为中空的柱体,而外座15具有一触控端111,为尖型笔头,可方便6对触控荧幕进行点选与控制。内座14安装于外座15内,其一端具有枢接孔141,第二柱体 12相对第一柱体11的一端也具有枢接孔121,通过枢接柱19穿过枢接孔141以及枢接孔 121,使第二柱体12可相对第一柱体12枢转。触控装置1另包含一限制元件13,在第一实 施例中为一套筒,限制元件13套合于第一柱体11的内座14外,并可相对第一柱体11的内 座14移动。通过一第二弹簧18套于内座14外,并连接于限制元件13与外座15之间,当 限制元件13在第一柱体11上移动时,限制元件13与第一柱体11会压缩第二弹簧18使第 二弹簧18具有弹性偏压力。在图2中,第二柱体12相对第一柱体11位于一直立位置,因此触控装置1呈一直 线笔型,可作一般触控笔使用。在图2的状态中,套合于第一柱体11的限制元件13也套合 于第二柱体12与第一柱体11枢接的一端,因此限制元件13可卡合第一柱体11以及第二 柱体12,使第二柱体12无法相对第一柱体11枢转,以将第二柱体12限制在该直立位置。 此外,限制元件13具有一突出部132,在套合于第二柱体12的枢接端时,突出部132可抵靠 于第二柱体12上的抵靠部122,使限制元件13不会相对第一柱体11过度向外滑出。触控装置1的第二柱体12可相对第一柱体11由图2的该直立位置沿逆时钟(CCW) 方向转动至如图3的一弯折位置。当全部的触控装置1于一可携式装置的壳体2的容置槽 21内时,其是呈如图2所述的直线笔型。如图3所示,部分的触控装置1抽出于容置槽21 外时,换言之,当触控装置1沿N方向的相反方向自该可携式装置的容置槽21内抽离时,容 置槽21内的一弹性凸点22会推动限制元件13的突出部132向N方向相对第一柱体11移 动,直到限制元件13与第二柱体12脱离套合时,第二柱体12不再受到限制元件13的限制, 而可相对第一柱体11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该弯折位置。同时连接于限制元件13与第一柱 体11之间的第二弹簧18受到压缩而具有将限制元件13向第二柱体12方向推的弹性偏压 力。由于第二柱体12此时与第一柱体11相对处于弯折的位置,因此第二弹簧18会将限制 元件13推至仅抵靠于第二柱体12的侧面,此时限制元件13套合第一柱体11,并可进一步 将第二柱体12限制于如图3所示的弯折位置。请参考图4,图4为触控装置1作为可携式装置100的支架的示意图。此时触控装 置1已弯折呈一 L型,且其第一柱体11仍位于可携式装置100的容置槽21内,其第二柱体 12则弯折伸出容置槽21,并且触控装置1的第一柱体11再多伸出部分于容置槽21外,而 限制元件13脱离弹性凸点22并抵住第二柱体12的枢接端,因此可以将可携式装置100维 持于如图4所示的直立或倾斜直立的位置,方便使用者将可携式装置100放于平面上使用。请继续参考图2以及图3。触控装置1另包含一抵块16以及一第一弹簧17,抵块 16可滑动地穿设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弯折的触控装置,其包含有: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可相对该第一柱体转动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的方式枢接于该第一柱体;以及限制元件,可活动地卡合于该第一柱体以及该第二柱体之间,当该限制元件卡合该第一柱体与该第二柱体时,该第二柱体被限制于该第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