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66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属于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加载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变桨轴承、两组加载装置和两组变桨装置,支架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均匀设有4个第一安装孔,安装板下表面设有限位开关和桨叶编码器;变桨轴承配合于支架的内壁上端,变桨轴承的内壁设有内齿,变桨轴承的内齿侧的限位点设有一撞块;加载装置由上至下设有加载电机、第一减速机和第一小齿轮,变桨装置由上至下设有变桨电机、第二减速机和第二小齿轮,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均啮合于变桨轴承的内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模拟双驱变桨系统的载荷工况进行加载测试,验证变桨电机的同步性能、消隙控制等功能在额定及峰值扭矩下是否满足要求。下是否满足要求。下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加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设备各方面(包括全功率变流器、主控系统及变桨系统等)性能已得到较大提高,尤其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较为明显。随着功率等级的不断提高,变桨系统所带动的桨叶重量和长度也成倍增加,变桨电机所承受的载荷越来越大,变桨轴承的变桨电机呈向双驱方向发展趋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验证变桨系统的加载部分是否满足规格要求或加载扭矩是否在可靠范围内,目前对于变桨系统的加载部分验证方式包括多种,这些验证方式无法对双驱变桨性能的稳定性及桨叶内的消隙处理等技术方面进行验证,如齿轮连接方式,其变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齿轮箱的动力输入轴同轴固定连接。为了满足双驱变桨加载部分的验证工作,亟需对目前的双驱变桨加载部分的测试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模拟双驱变桨系统的载荷工况进行加载测试,验证变桨电机的同步性能、消隙控制等功能在额定及峰值扭矩下是否满足要求的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包括:
[0005]支架,采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支架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均匀设有4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设有限位开关和桨叶编码器,限位开关、桨叶编码器均与变桨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6]变桨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内壁上端,所述变桨轴承的内壁设有内齿,所述变桨轴承的内齿侧的限位点设有一撞块,所述撞块随变桨轴承转动时能够撞击所述限位开关的滚轮,触发所述限位开关闭合;
[0007]两组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由上至下设有:加载电机,与加载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减速机,设于所述加载电机下端且安装于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入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加载电机的输出轴;第一小齿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于所述变桨轴承的内齿;
[0008]两组变桨装置,所述变桨装置由上至下设有:变桨电机,与变桨控制器信号连接,变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联轴器上端,所述第二联轴器下端连接转矩转速测量仪;第二减速机,安装于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矩转速测量仪;第二小齿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于所述变桨轴承的内齿。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中部设有安装孔;
[0010]所述测试平台还设有:安装座,其下端设于操作台,其上端穿出所述安装孔且高于所述安装板;电葫芦,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端。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设有冗余限位开关,所述冗余限位开关设于所述限位开关一侧,所述撞块随变桨轴承转动时能够撞击所述冗余限位开关的滚轮,触发所述冗余限位开关闭合。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设有至少一个观测孔。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还均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同的数个第二安装孔,数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与4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交错设置。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外支架,其内壁上端安装所述变桨轴承;内支架,固定设于所述外支架内侧;
[0015]所述内支架包括:数根立柱,其下端放置于操作台;所述安装板,其垂直安装于数根所述立柱顶端,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支架的顶部。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支架由下至上设有:底环;数根支杆,其一端均垂直设于所述底环;顶环,数根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均垂直设于所述顶环,所述顶环内壁上端安装所述变桨轴承。
[001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安装板下表面设有限位开关和桨叶编码器,桨叶编码器可实时检测变桨轴承的角度位置,即桨叶角度位置;变桨装置设有变桨电机,变桨控制器可控制变桨电机的转速与方向,变桨电机可带动变桨轴承转动;转矩转速测量仪可实时测量转矩、转速值;加载装置设有加载电机和转矩转速测量仪,加载控制器可控制加载电机的加载控制模式,加载电机可模拟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的载荷情况,控制加载系统的转矩限值;变桨轴承同时和2个第一小齿轮、2个第二小齿轮相刚性啮合,可实现转速转矩的同步调整,保证双变桨电机的同步性;本测试平台可模拟双驱变桨系统的载荷工况进行加载测试,验证其在额定及峰值扭矩下是否满足要求,还可完成验证变桨电机同步性能参数等测试。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的仰视图。
[0021]其中:1、支架;12、外支架;121、底环;122、支杆;123、顶环;13、内支架;131、立柱;11、安装板;111、第一安装孔;112、限位开关;113、桨叶编码器;114、安装孔;115、冗余限位开关;116、观测孔;117、第二安装孔;
[0022]2、变桨轴承;21、内齿;22、撞块;
[0023]3、加载装置;31、加载电机;32、第一减速机;33、第一小齿轮;
[0024]4、变桨装置;41、变桨电机;42、第二联轴器;43、转矩转速测量仪;44、第二减速机;
45、第二小齿轮;46、安装弯板;
[0025]5、安装座;51、电葫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该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包括支架1、变桨轴承2、两组加载装置3和两组变桨装置4。
[0028]支架1采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支架1顶部设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均匀设有4个第一安装孔111,安装板11下表面设有限位开关112和桨叶编码器113,限位开关112、桨叶编码器113均与加载控制器信号连接。桨叶编码器113可实时检测变桨轴承2的角度位置,该位置即对应于桨叶角度位置。
[0029]变桨轴承2配合于支架1的内壁上端,变桨轴承2的内壁设有内齿21,变桨轴承2的内齿21侧的限位点设有一撞块22,撞块22随变桨轴承2转动时能够撞击限位开关112的滚轮,触发限位开关112闭合。优选的,限位开关112的滚轮撞击撞块22时,可对应于风机叶片顺桨到91
°
限位位置,安全停机状态下,桨叶会顺桨到91
°
限位位置。
[0030]加载装置3由上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采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支架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均匀设有4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下表面设有限位开关和桨叶编码器,限位开关、桨叶编码器均与变桨控制器信号连接;变桨轴承,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内壁上端,所述变桨轴承的内壁设有内齿,所述变桨轴承的内齿侧的限位点设有一撞块,所述撞块随变桨轴承转动时能够撞击所述限位开关的滚轮,触发所述限位开关闭合;两组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由上至下设有:加载电机,与加载控制器信号连接;第一减速机,设于所述加载电机下端且安装于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入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加载电机的输出轴;第一小齿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于所述变桨轴承的内齿;两组变桨装置,所述变桨装置由上至下设有:变桨电机,与变桨控制器信号连接,变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联轴器上端,所述第二联轴器下端连接转矩转速测量仪;第二减速机,安装于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矩转速测量仪;第二小齿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于所述变桨轴承的内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双驱变桨加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测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刘春波李洋洋孙诚李建宋学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源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