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30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饲料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支架和搅拌机构,所述罐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之上,所述罐体内底部设置有发酵腔,所述搅拌机构装设于所述发酵腔内;搅拌机构设置第一搅拌叶贴设于发酵腔的底部,且其一端与发酵腔的内壁抵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搅拌叶的存在使得发酵腔内底部不存在搅拌死角,利于充分混合发酵腔内部的各组分物料,同时有利于排除发酵好的物料,避免发酵好的物料蓄积于发酵腔内。蓄积于发酵腔内。蓄积于发酵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料发酵罐


[0001]本技术涉及饲料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饲料发酵罐。

技术介绍

[0002]粗饲料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等粗纤维,难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增加肠道负担的同时,易引起肠道疾病。粗饲料经过生物发酵后可弥补常规饲料中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他粗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率。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220250863.4)公开了“一种饲料发酵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转动布置有用于饲料发酵的罐体,底座与罐体之间布置有能够带动罐体旋转的旋转机构,底座上布置有能够驱动罐体旋转的驱动机构,罐体的顶部布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活动安装有密封盖,罐体的顶部位于进料口的一侧布置有与罐体连通的真空泵,罐体的底部布置有出料口;罐体的两侧布置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布置有能够深入罐体用于混料的混料装置;罐体内布置有能够对罐内壁进行冲刷的喷淋系统,底座的下端布置有支撑腿。本技术可实现饲料真空状态下的发酵,且不影响加料和搅拌,使内部饲料发酵更加均匀”。
[0004]该专利提供的方案中,混料装置设置的混料杆从罐体顶部伸入其内,混料杆外侧横设多个浆片,通过驱使罐体转动,混料装置不动,以此完成混料动作。但混料装置悬空于罐体的内部,使得罐体内底部存在搅拌死角,使得搅拌效率降低,且混料发酵好后无法充分排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料发酵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搅拌死角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饲料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支架和搅拌机构,所述罐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之上,所述罐体内底部设置有发酵腔,所述搅拌机构装设于所述发酵腔内;
[0008]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搅拌轴、连接块、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电机装设于所述罐体之下,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人罐体并与所述发酵腔的顶部铰接,所述搅拌杆靠近发酵腔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各自套接一个连接块,靠近发酵腔底部的连接块分别与多个贴设于所述发酵腔底部的第一搅拌叶的一端连接,每个第一搅拌叶的另一端均抵接发酵腔的内壁,每个第一搅拌叶的中部均与一个第二搅拌叶的一端连接,每个第二搅拌叶的另一端均与靠近发酵腔顶部的连接块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粉碎腔、供水腔和发酵腔,所述粉碎腔和所述供水腔并列设置于所述发酵腔之上;所述罐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粉碎腔内部空间连通的投料窗,所述投料窗连接有
一个端盖,所述粉碎腔的内底部呈中低外高的结构并与所述发酵腔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发酵腔内部空间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装设有第一电磁阀门,所述发酵腔的内壁设置有夹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饲料发酵罐还包括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设置有粉碎杆、齿轮和第一电机,两个粉碎杆平行并横设于所述粉碎腔内,每个粉碎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粉碎腔靠近供水腔的内壁铰接,每个粉碎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粉碎腔靠近所述空腔的内壁并与一个齿轮同轴连接,两个齿轮相互齿接,其中一个粉碎杆连接所述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第一电机均设置于空腔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饲料发酵罐还包括水循环机构,所述水循环结构设置有蓄水箱、水泵、第二电磁阀门、换热器和暖管;所述蓄水箱、水泵和换热器均装设于所述供水腔内,所述蓄水箱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和所述发酵腔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蓄水箱连接所述发酵腔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暖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暖管的中段螺旋缠绕于所述发酵腔的夹层内,所述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箱的内部空间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循环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发酵罐内壁上的温度传感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第一搅拌叶均为长条直板,每个第二搅拌叶均为长条弧形板,每个第二搅拌叶的内弧面均朝向靠近发酵腔底部的连接块。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饲料发酵罐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磁阀门、所第二电磁阀门、所述水泵、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装设于所述罐体的外壁上,所述中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指令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磁阀门、所第二电磁阀门、所述水泵、所述换热器的电源,根据外部指令调节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水泵、所述换热器的工作频率,以及接受所述温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在本技术中,搅拌机构设置的第一搅拌叶贴设于发酵罐的底部且其一端与发酵罐的内壁抵触,使得发酵腔内底部不存在搅拌死角,有利于充分混合发酵腔内部的各组分物料,同时有利于排除发酵好的物料,避免发酵好的物料蓄积于发酵腔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饲料发酵罐的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中搅拌机构的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罐体;11、粉碎腔;111、空腔;12、供水腔;13发酵腔;131、夹层;14、投料窗;15、端盖;16、出料口;17、第一电磁阀门;2、粉碎机构;21、粉碎杆;22、齿轮;23、第一电机;3、水循环机构;31、蓄水箱;32、水泵;33、换热器;34、暖管;35第二电磁阀门;36、温度传感器;4、搅拌机构;41、第二电机;42、搅拌轴;43、第一搅拌叶;44、第二搅拌叶;45连接块;5、支架;6、中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图1展示了本技术一种饲料发酵罐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饲料发酵罐包括:罐体1、粉碎机构2、水循环机构3、搅拌机构4和支架5;罐体1内装设有搅拌机构4、粉碎机构2和水循环机构3,罐体1装设于支架5之上。
[0023]其中,参见图1,罐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罐体1的内部空间被分割为粉碎腔11、供水腔12和发酵腔13,粉碎腔11和供水腔12并列设置于发酵腔13之上。
[0024]进一步地,参见图1,罐体1顶部开设有与粉碎腔11内部空间连通的投料窗14,以便将饲料的各组分物料投入至粉碎腔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支架(5)和搅拌机构(4),所述罐体(1)设置于所述支架(5)之上,所述罐体(1)内底部设置有发酵腔(13),所述搅拌机构(4)装设于所述发酵腔(13)内;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搅拌轴(42)、连接块(45)、第一搅拌叶(43)和第二搅拌叶(44);所述第二电机(41)装设于所述罐体(1)之下,所述第二电机(41)的转轴与所述搅拌轴(42)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42)的另一端贯穿人罐体(1)并与所述发酵腔(13)的顶部铰接,所述搅拌杆靠近发酵腔(13)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各自套接一个连接块(45),靠近发酵腔(13)底部的连接块(45)分别与多个贴设于所述发酵腔(13)底部的第一搅拌叶(43)的一端连接,每个第一搅拌叶(43)的另一端均抵接发酵腔(13)的内壁,每个第一搅拌叶(43)的中部均与一个第二搅拌叶(44)的一端连接,每个第二搅拌叶(44)的另一端均与靠近发酵腔(13)顶部的连接块(4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罐体(1)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粉碎腔(11)、供水腔(12)和发酵腔(13),所述粉碎腔(11)和所述供水腔(12)并列设置于所述发酵腔(13)之上;所述罐体(1)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粉碎腔(11)内部空间连通的投料窗(14),所述投料窗(14)连接有一个端盖(15),所述粉碎腔(11)的内底部呈中低外高的结构并与所述发酵腔(13)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发酵腔(13)内部空间连通的出料口(16),所述出料口(16)装设有第一电磁阀门(17),所述发酵腔(13)的内壁设置有夹层(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饲料发酵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粉碎机构(2),所述粉碎机构(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志强陈文钦张玉松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高普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