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29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包括采用黑色陶瓷材料制造而成的头部结构本体和管体,头部结构本体与管体相连接,头部结构本体包括头部和设置在头部尾端上的插接部,头部的前端面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管体横向由折叠管与固定管组成,第一端面的中部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端面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两侧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腔;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避免回水堵塞及吸引到宫腔组织,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宫腔镜的实用性能,手术过程中避免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感,且管体由折叠管与固定管组成,可进行折叠,改变进入腔腹的方向,便于避开血管或器官。避开血管或器官。避开血管或器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为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宫腔镜是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一种器械。使用时,电子宫腔镜的镜头可以对宫腔内的部位进行放大观察。手术器械通过电子宫腔镜,能够对患者的宫腔进行手术操作。从检查角度而言,电子宫腔镜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的首选检查器械。
[0003]现有的用于与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绝大部分不具备回水结构,而是在管体开设回水孔,此类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头部未完全插入宫腔内部,或插入深度较小时,回水孔未达到宫腔内部,造成回水堵塞,无法有效将积水吸出,且有可能吸引到宫腔组织;2.回水孔完全进入宫腔时,头部插入深度可能过深,不利于影像观察;3.头部结构均为直柱状,进入宫腔容易受到血管与器官阻挡,不易改变其前进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头部结构进入宫腔内部过浅或过深,造成回水堵塞,不利于影像观察技术,且头部结构进入宫腔容易受到血管与器官阻挡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包括采用黑色陶瓷材料制造而成的头部结构本体和管体,所述头部结构本体与管体相连接;
[0007]所述头部结构本体包括头部和设置在头部尾端上的插接部,所述头部的前端面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的中部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端面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两侧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端面上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手术器械通道,手术器械通道供手术器械穿过,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脚和第二插接脚;
[0008]所述管体横向由折叠管与固定管组成,折叠管与固定管其相邻面的侧视图均为钝角,便于折叠管倾斜不受阻挡,所述折叠管与固定管的中间由连接柱转动连接,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罩,折叠管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贯穿固定管上开设的通孔延伸至其后方,拉动任意绳索后,折叠管与其连接的一端靠近固定管,且由连接柱的作用使折叠管进行折叠,从而改变进入腔腹的方向,便于避开血管或器官等。
[0009]优选的,所述头部结构本体外轮廓面存在与管体的出液腔相联通的回水孔,回水孔横截面为矩形,回水孔轴线方向和头部本体轴线方向夹角为10

30
°
,回水孔外侧边缘距离所述第一端面的距离为1

3mm。
[0010]优选的,所述管体外轮廓为圆柱形状,内部从中间用隔板分开,形成互不相通的手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请着重参照附图1

5,图中给出了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包括采用黑色陶瓷材料制造而成的头部结构本体100,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减少浅色材料表面反光,有利于减少外界杂散光的透射,形成成像光学暗室,提高图像采集模块的成像质量。
[0030]头部结构本体100包括头部110和设置在头部110尾端上的插接部120,头部110的前端面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与第二端面1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采用此种结构减少头部结构与患者宫腔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手术器械插入时患者的痛苦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11与第二端面112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
°

[0031]在第一端面111的中部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用于安装图像采集模块200的第一安装腔131,在第一端面111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131两侧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对称开设有用于安装光源模块300的第二安装腔132,在第二端面112上沿头部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用于供手术器械穿过的手术器械通道141。
[0032]插接部120包括一用于插接在管体的手术器械引导腔内的第一插接脚121和一用于插接在管体的出液腔内的第二插接脚122,第一插接脚121的长度值大于第二插接脚122的长度值,在第一插接脚121与第二插接脚122之间形成一用于供设置在管体内部的隔板进行插接的隔板插接槽123。
[0033]在头部结构本体100外轮廓面存在与管体400的出液腔401相联通的回水孔113,在本实施例中,回水孔113的横截面为矩形,回水孔113轴线方向和头部本体100轴线方向夹角为10

30
°

[0034]第一插接脚12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与管体400的手术器械引导腔402相配合,第二插接脚12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与管体400的出液腔401相配合,采用此种结构能够使头部结构与管体进行有效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头部结构与管体之间的稳定性能。
[0035]请着重参照附图6

8,管体400横向由折叠管500与固定管501组成,折叠管500与固定管501其相邻面的侧视图均为钝角,便于折叠管500倾斜不受阻挡,折叠管500与固定管501的中间由连接柱502转动连接,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罩503,折叠管500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绳索504,绳索504贯穿固定管501延伸至其后方,拉动任意绳索504后,折叠管500与其连接的一端靠近固定管501,且由连接柱502的作用使折叠管500进行折叠,从而改变进入腔腹的方向,便于避开血管或器官等。
[0036]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0037]采用黑色陶瓷材料制造而成的头部结构本体100,头部外轮廓设有和出液腔401相连通的回水孔113,采用此种结构有利于避免回水堵塞及吸引到宫腔组织;另外,采用黑色陶瓷材料制造而成的头部结构本体100的隔热效果、电磁兼容效果以及安全性能良好,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宫腔镜的实用性能,手术过程中避免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感,且符合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原则,且管体400横向由折叠管500与固定管501组成,拉动任意绳索504后,折叠管500与其连接的一端靠近固定管501,且由连接柱502的作用使折叠管500进行折
叠,从而改变进入腔腹的方向,便于避开血管或器官等。
[0038]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电子宫腔镜的头部结构,包括采用黑色陶瓷材料制造而成的头部结构本体(100)和管体(400),所述头部结构本体(100)与管体(400)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结构本体(100)包括头部(110)和设置在头部(110)尾端上的插接部(120),所述头部(110)的前端面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所述第一端面(111)的中部沿头部(110)的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31),所述第一端面(111)上且位于第一安装腔(131)两侧沿头部(110)的轴向方向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腔(132),所述第二端面(112)上沿头部(110)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手术器械通道(141),所述插接部(120)包括第一插接脚(121)和第二插接脚(122);所述管体(400)横向由折叠管(500)与固定管(501)组成,所述折叠管(500)与固定管(501)的中间由连接柱(502)转动连接,其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罩(503),折叠管(500)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绳索(504),所述绳索(504)贯穿固定管(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翔张大龙王臣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宇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