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16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涉及船舶设计建造领域,包括船体,船体的艏部为垂直船艏,艏部的上部为弧形封闭球面,艏部的下部为V型船体,V型船体与弧形封闭球面衔接;船体的舯部为U型平底船型;船体的艉部自船底平缓抬升,并设有双尾鳍;船体的艏部设置有艏侧推装置,船体艉部的每个尾鳍后方各设有一个全回转舵桨;以及上下设置在船体的多层滚装甲板,上下相邻两层滚装甲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斜坡车道,顶部至少两层的滚装甲板设置有车辆出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河汽车滚装船满足内河浅吃水的要求,滚装甲板的多层设置能提供车辆装载量,车辆出入口的布置优化对江、海不同等级码头及潮差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等级码头及潮差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等级码头及潮差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建造
,特别涉及一种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车企制造厂大多在内陆城市,目前新车由制造厂至出口海关码头多采用拖卡公路运输,成本高昂且效率不高,其运输过程占用城市道路资源多,拖卡车尾气排放大,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作为承担着全球贸易货物运输量超过90%的廉价高效的轮船运输,在我国内河滚装运输领域,却基本上还处于行业空白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内河航道限制,如航道水深、桥梁高度等多方面限制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0003]鉴于此,需要一种内河汽车滚装船,能适应内河航道使用要求,用于批量新车转运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能适合内河航道使用要求,在内河航道水深小、桥梁高度低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下,装载量、操纵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比较突出的内河汽车滚装船,满足车企制造厂大批量新车转运的需求。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艏部为垂直船艏,所述艏部的上部为弧形封闭球面,所述艏部的下部为V型船体,所述V型船体与所述弧形封闭球面衔接;所述船体的舯部为U型平底船型;所述船体的艉部自船底平缓抬升,并设有双尾鳍;所述船体的艏部设置有艏侧推装置,所述船体艉部的每个所述尾鳍后方各设有一个全回转舵桨;以及上下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多层滚装甲板,上下相邻两层所述滚装甲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斜坡车道,顶部至少两层的所述滚装甲板设置有车辆出入口,以供码头的跳板进行搭接,从而供车辆通行。
[0006]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封闭球面自船体的首端开始,垂直方向以平滑曲面向后逐渐升高至舷墙顶部,水平方向以平滑曲面向后逐渐延伸至船舷。
[0007]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滚装甲板设置四层,由上到下分别为第四甲板、第三甲板、第二甲板以及第一甲板,所述第四甲板的两侧及所述第三甲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车辆出入口。
[0008]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出入口的位置及大小与码头跳板相匹配。
[0009]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甲板为露天滚装甲板,所述船体的上层建筑设置在艏部上。
[0010]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滚装甲板的间距为2.4至2.6米,所述固定斜坡车道的坡度为10
°
至12
°

[0011]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船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装载汽车重量相当的淡水压
载舱。
[00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艏部的上部的弧形封闭球面能有效减少风阻,下部的V型船体可减小水流进水角,从而减小船舶阻力,提高航速;U型平底船型的舯部可以提高吃水量,满足内河浅吃水的要求。滚装甲板的多层设置能提供车辆装载量,顶部至少两层的滚装甲板设置有车辆出入口,供码头的跳板进行搭接,这种布置上的优化使本船对江、海不同等级码头及潮差具有较大的适应性。两个尾鳍后方的全回转舵桨配合艏部的艏侧推装置,能极大的提高船舶的操控性,以适应内河狭窄繁忙航道的航行要求。本技术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的装载率高、装卸速度快,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甲板的平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甲板的平面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船体的外轮廓纵剖线型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船体的外轮廓横剖线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了一种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包括船体10以及上下设置在船体10的多层滚装甲板。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滚装甲板设置四层,由上到下分别为第四甲板24、第三甲板23、第二甲板22以及第一甲板21,四层滚装甲板均可用于装载车辆,相邻两个滚装甲板的间距为2.4至2.6米。其中,上下相邻两层滚装甲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斜坡车道25,固定斜坡车
道25的坡度为10
°
至12
°
,本实施例中,固定斜坡车道25的坡度为12
°

[0025]第一甲板21设置在船体10底部中前方;第二甲板22及第三甲板23为半开敞式,其两侧壁及尾端壁均设有大开口;第四甲板24为露天滚装甲板,船体10的上层建筑设置在艏部11上,包括船员生活区及驾驶室。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层滚装甲板之间的垂直间距为2.4米,上层建筑的层高为2.2米,合计满载水线以上的最小过桥高度为8米,能满足大部分内河航道桥梁的通航高度要求。
[0026]结合图2和图3,顶部至少两层的滚装甲板设置有车辆出入口14,以供码头的跳板进行搭接,从而供车辆通行。车辆出入口14的位置及大小与码头跳板相匹配。具体而言,第四甲板24两侧的中前部左右舷位置及第三甲板23两侧的中前部左右舷位置均设置有车辆出入口14,如此,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在内河航道的码头停靠时,可以根据吃水深度以及码头高度,选择合适的车辆出入口。本实施例中,第三甲板23的车辆出入口的净宽度为3.3米,第四甲板24的车辆出入口的净宽度为4.4米。装卸载时,可根据当时的水纹潮差情况,选择第三甲板23或第四甲板24的相应车辆出入口,采用码头的跳板搭接在出入口处,供车辆通行。
[0027]参照图4和图5,船体10的艏部11为垂直船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艏部为垂直船艏,所述艏部的上部为弧形封闭球面,所述艏部的下部为V型船体,所述V型船体与所述弧形封闭球面衔接;所述船体的舯部为U型平底船型;所述船体的艉部自船底平缓抬升,并设有双尾鳍;所述船体的艏部设置有艏侧推装置,所述船体艉部的每个所述尾鳍后方各设有一个全回转舵桨;以及上下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多层滚装甲板,上下相邻两层所述滚装甲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斜坡车道,顶部至少两层的所述滚装甲板设置有车辆出入口,以供码头的跳板进行搭接,从而供车辆通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封闭球面自船体的首端开始,垂直方向以平滑曲面向后逐渐升高至舷墙顶部,水平方向以平滑曲面向后逐渐延伸至船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体浅吃水内河汽车滚装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兵罗思洪罗金波邹勇黄祖荣何国荣杨义政冯海峰苏运驱杨启武黄孟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航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