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905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多个间隔件,包括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件;以及镜筒;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四间隔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4满足:166<(|R10|/d4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手机在不同场景下的拍照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五片式超广角光学成像镜头仍是手机的主流镜头之一,其透镜数量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但超广角镜头很容易产生杂散光,因此,如何合理控制间隔件数量及镜片边厚,提高镜片成型加工良率,如何通过不同间隔件的搭配,实现对镜头性能的调试以及避免杂散光的影响,提升镜头品质,是当前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多个间隔件,包括置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透镜组和多个间隔件,镜筒具有靠近物侧的物侧端面和靠近像侧的像侧端面,且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开口直径大于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开口直径;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第四间隔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4满足:166<(|R10|/d4s)
×
(|f5|/CP4)<325。
[000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二间隔件,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孔径EPD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3<D2s
×
d2m/|EPD
×
f1|<9。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三间隔件,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5<(d3s+D3m)/R4<9.2。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三间隔件,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3<(D4m+D3s)/|f4+f5|<18。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二间隔件,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以及第三间隔件,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间隔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2与第三间隔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3满足:8.6<(R1+R2)/(CP2+CP3)<320。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三间隔件,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
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上的距离EP34满足:3.6<(|R6|+|R7|)/EP34<24.4。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二间隔件,置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以及第三间隔件,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R5、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三间隔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3、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23满足:3.5<|R5
×
CT3|/(CP3
×
EP23)<141。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4.9mm2<п
×
((D4s/2)2‑
(d4s/2)2)<16.3mm2。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三间隔件,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沿光轴方向的距离EP34、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8.4<EP34/(||R7|

|R8||)<29。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内径d0s与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内径d0m满足:0.2<|R5
×
R6|/(d0s
×
d0m)<9.1。
[0013]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为五片式超广角光学成像镜头,当透镜组和镜筒的空间搭配不合理时,容易在第四、五透镜之间出现杂散光现象,本申请通过约束各透镜的光焦度,合理控制间隔件数量,并通过限制第四间隔件的厚度和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从而管控进入第五透镜的光线,避免杂散光影响,并且将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有效焦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控制光线的输出角度及成像位置,还有利于控制镜头的总体尺寸。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排布图以及部分参数的示意图;
[0016]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A至图3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18]图4A至图4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A至图5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0]图6A至图6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1]图7A至图7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23]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多个间隔件,包括置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的第四间隔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所述透镜组和所述多个间隔件,所述镜筒具有靠近所述物侧的物侧端面和靠近所述像侧的像侧端面,且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的开口直径大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面的开口直径;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第四间隔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4满足:166<(|R10|/d4s)
×
(|f5|/CP4)<3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二间隔件,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瞳孔径EPD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3<D2s
×
d2m/|EPD
×
f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三间隔件,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5<(d3s+D3m)/R4<9.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三间隔件,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4m、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s、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3<(D4m+D3s)/|f4+f5|<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件还包括:第二间隔件,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以及第三间隔件,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二间隔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洁张兰兰励维芳金银芳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