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94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属于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盒和固定板,所述固定盒和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盒;把限位板插入固定盒中,通过固定机构可以对限位板进行限位固定,然后通过工具转动螺纹帽,螺纹帽带动丝杆旋转,由于丝杆与移动板是螺纹连接的,所以旋转的丝杆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带动限位板移动,限位板又被固定机构限位固定,所以可以带动防护盒移动使其与固定板紧密贴合,在需要拆卸时,通过解锁机构可以使固定机构与限位板脱离限位固定状态,这时即可对防护盒进行拆卸,省时省力,提高了检修效率。提高了检修效率。提高了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
,具体为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的原理具体是通过扭矩传感器检测驾驶员施加在转向盘上的操纵力矩,将电压信号输送到ECU,ECU采集扭矩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信号和车速信号等,根据ECU内置的控制策略,计算出理想的目标助力力矩,转化为电流指令给助力电机,从而产生辅助助力。
[0003]申请号为CN11304411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包括壳体总成、可旋转的设置于壳体总成内的输出轴、齿条、与输出轴连接且与齿条啮合的助力齿轮、与输出轴同轴设置的输入轴、助力电机、与助力电机连接的蜗杆、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斜齿轮,蜗杆的轴心线与斜齿轮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81
°
~83
°
,蜗杆为渐开线蜗杆,蜗杆的法向模数与斜齿轮的轴向模数相等。该专利技术的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采用蜗杆与斜齿轮组成的传动方式,具有传动比大、传动平稳、承载力大和噪音小的优点。
[0004]上述专利中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常是通过多组螺栓固定在转向传动轴的表面,这样在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由于汽车内部空间限制导致在维修时难以拆卸,只能把整个转向系统全部拆卸,才能拆卸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费时费力,降低了检修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具备便于拆装,方便检修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盒和固定板,所述固定盒和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内腔安装有隔板,所述防护盒的内腔且位于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隔板的一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移动板和防护盒,且所述丝杆延伸至防护盒的一端连接有螺纹帽,所述固定盒内腔一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限位板的固定机构,所述防护盒的内腔设置有用于驱动传动轴的驱动机构,所述防护盒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组件,所述固定盒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解除固定机构的解锁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分别安装在固定盒内腔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固定管内腔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锁杆,所述锁杆与限位孔卡接,所述固定管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杆的内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隔板的另一侧,所
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表面且位于驱动齿轮的对应处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一侧依次贯穿固定板和防护盒并延伸至防护盒的内腔与从动齿轮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固定盒内腔的一侧,所述固定盒的内腔安装有转动信号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转动信号传感器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在固定盒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且分别位于锁杆的对应处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解锁块,所述解锁块的中部开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端分别贯穿通腔并延伸至通腔的外部,所述限位杆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盒的前后两侧且位于通槽的对应处开设有连接槽, 所述固定盒与固定板之间及固定板与防护盒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
[0012]优选的,所述锁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固定管的内腔且位于限位块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防护盒内腔的一侧且位于驱动齿轮的对应处安装有支板,所述驱动齿轮的一端与支板的背面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限位板插入固定盒中,通过固定机构可以对限位板进行限位固定,移动板带动限位板移动,限位板又被固定机构限位固定,所以可以带动防护盒移动使其与固定板紧密贴合,在需要拆卸时,通过解锁机构可以使固定机构与限位板脱离限位固定状态,这时即可对防护盒进行拆卸,省时省力,提高了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解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的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平行于传动轴轴向的剖面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的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平行于传动轴径向的剖面图;
[0026]图中:1、传动轴;2、固定盒;3、固定板;4、防护盒;5、隔板;6、移动板;7、限位板;8、丝杆;9、固定机构;10、驱动机构;11、控制组件;12、解锁机构;91、固定管;92、锁杆;93、复位弹簧;101、驱动电机;102、驱动齿轮;103、从动齿轮;111、控制器;112、转动信号传感器;121、连接板;122、解锁块;123、限位杆;124、限位弹簧;13、支板;14、限位孔;15、螺纹帽;16、通槽;17、通腔;18、连接槽;19、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图10,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包括传动轴1,传动轴1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盒2和固定板3,固定盒2和固定板3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板3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盒4,防护盒4的内腔安装有隔板5。
[0029]优选的,固定盒2与固定板3之间及固定板3与防护盒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可以对固定盒2与固定板3和固定板3与防护盒4之间进行密封,提高了密封效果。
[0030]进一步的,防护盒4的内腔且位于隔板5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6,移动板6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上下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1),所述传动轴(1)表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盒(2)和固定板(3),所述固定盒(2)和固定板(3)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设置在所述固定板(3)一侧的防护盒(4),所述防护盒(4)的内腔安装有隔板(5),所述防护盒(4)的内腔且位于隔板(5)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14);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所述隔板(5)一侧的丝杆(8),所述丝杆(8)的一端依次贯穿移动板(6)和防护盒(4),且所述丝杆(8)延伸至防护盒(4)的一端连接有螺纹帽(15);设置在所述固定盒(2)内腔一侧的用于固定限位板(7)的固定机构(9);及设置在所述防护盒(4)的内腔用于驱动传动轴(1)的驱动机构(10);其中,所述防护盒(4)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10)的控制组件(11),所述固定盒(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用于解除固定机构(9)的解锁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9)包括固定管(91),所述固定管(91)分别安装在固定盒(2)内腔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固定管(91)内腔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锁杆(92),所述锁杆(92)与限位孔(14)卡接,所述固定管(91)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93),所述复位弹簧(93)的两端分别与锁杆(92)的内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转向助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电机(101),所述驱动电机(101)固定安装在隔板(5)的另一侧,所述驱动电机(101)的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102),所述传动轴(1)的表面且位于驱动齿轮(102)的对应处安装有从动齿轮(103),所述从动齿轮(10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丙金李兴华王丹王同乐王晓荣张金荣王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辉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