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880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8
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弯管。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后处理载体、第一进气锥以及第一出气锥。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后处理载体、第二进气锥以及第二出气锥。所述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气锥与所述第二进气锥。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所述弯管配置为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这种布置使得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和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的位置相对靠近,有利于提高尾气流经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时的温度,从而有利于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规的要求。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包括若干尾气后处理组件,这些尾气后处理组件通过连接管连通。其中位于尾气流动方向上游的尾气后处理组件通常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而位于中下游的尾气后处理组件通常安装于车辆的底盘。
[0003]众所周知,当尾气后处理组件间隔较长距离时,通过管路的连接,尾气从上游的尾气后处理组件流至位于中下游的尾气后处理组件时,会导致尾气的温度发生较大的下降;尾气后处理载体通常工作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区间内,而当尾气的温度较低时则无法激发尾气后处理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满足更高排放法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有利于满足排放要求的尾气后处理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的弯管,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一进气锥、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一出气锥;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后处理载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二进气锥、以及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出气锥;所述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气锥与所述第二进气锥;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所述弯管配置为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为三元催化器载体。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为汽油颗粒捕集器载体。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为共面直线或者异面直线。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为共面直线,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大于等于15
°
,小于等于90
°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为异面直线,且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之间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大于等于15
°
,小于等于90
°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锥为铸造端锥。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二
后处理载体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弯管的长度小于等于150mm。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锥、所述第一出气锥、所述第二进气锥以及所述第二出气锥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座。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所述弯管配置为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使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另外,这种布置使得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和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的位置相对靠近,有利于提高尾气流经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时的温度,从而有利于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尾气后处理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后视图。
[0018]图3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技术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技术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0022]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002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10、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2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10与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20的弯管30。
[0024]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一端相连的第一进气锥13、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一出气锥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12为三元催化器载体。所述第一进气锥13为铸造端锥。
[0025]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1中的第二后处理载体22、与所述第二壳体21的一端相连的第二进气锥23、以及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出气锥2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22为汽油颗粒捕集器载体。
[0026]所述弯管30连接所述第一出气锥14与所述第二进气锥2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
施方式中,所述弯管30的长度小于等于150mm,以缩短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12与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22之间的距离。
[0027]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12具有第一轴线A1,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22具有第二轴线A2,所述第一轴线A1与所述第二轴线A2为共面直线或者异面直线。
[002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线A1与所述第二轴线A2为共面直线,且所述第一轴线A1与所述第二轴线A2之间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大于等于15
°
,小于等于90
°

[0029]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线A1与所述第二轴线A2为异面直线,且所述第一轴线A1与所述第二轴线A2之间夹角,其中所述夹角大于等于15
°
,小于等于90
°

[0030]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12与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22之间的角度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从而方便了安装布置。
[0031]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12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22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
[0032]所述第一进气锥13、所述第一出气锥14、所述第二进气锥23以及所述第二出气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的弯管,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一进气锥、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一出气锥;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第二后处理载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相连的第二进气锥、以及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出气锥;所述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气锥与所述第二进气锥;所述第一尾气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二尾气后处理组件以及所述弯管配置为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为三元催化器载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为汽油颗粒捕集器载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二后处理载体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为共面直线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翔郑宇杜建鹏刘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