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860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位于浮体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浮体使得整体装置保持稳定浮于水体表面;动力系统包括水泵、气液混合区、文丘里管、空气导管及导流管道,水泵通过水泵进水管道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再进入气液混合区,进入气液混合区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混合排出。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的航行方向。的航行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综合处理
,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于河道水体污染具有时空分散、不同河道水体具有不同的水环境特征。由于河道水体污染物的复杂性和分散性,精准识别目标河流的水环境特征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
[0003]不同河道水体具有不同的水环境特征,如河流水动力条件、水质状况、水生态环境、接纳污染物种类和方式等。同一河流在不同时期,如不同季节、丰水年和枯水年等,水环境参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河道水环境特征的差异和变化必然要求生态修复措施的适应和动态调整,因而精准识别目标河流的水污染物特征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
[0004]但精准识别水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内部组成结构和净化规律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当前对于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多注重于某一河道在某一时期内的治理结果,无法达到良好的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位于浮体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浮体使得整体装置保持稳定浮于水体表面,
[0007]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水泵、气液混合区、文丘里管、空气导管及导流管道,水泵通过水泵进水管道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再进入气液混合区,进入气液混合区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混合排出,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和微纳米曝气机,
[0009]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管道输送至微纳米曝气机,微纳米曝气机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粒径较大的臭氧气体分割成微气泡/纳米气泡,并通过臭氧导气管道进入气液混合区;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加药系统包括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化感物质及生物菌剂通过带有药剂添加阀门的加药管分别加入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内,然后分别通过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的加药泵泵入药剂投加管道内,再进入气液混合区。
[0011]河水、微气泡/纳米气泡、化感物质及生物菌剂和空气均经过文丘里管压缩后从导流管道混合排出,一方面达到了曝气及投加药剂的目的,另一方面反向的推动力为装置提供航行动力。
[0012]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太阳能板提供电力。
[0013]将纳米曝气产生的纳米气泡通过文丘里导流管形成移动式增氧,而且是在河水上部增氧(使蓝藻不能形成优势浮游藻类),不搅动河底底泥(河道水体污染物不能释放出来),纳米气泡氧的利用率是20%

35%,提高氧了氧的利用率和氨氮的去除率,降低了河水的浊度;
[0014]将微生物菌剂、化感物质处理剂通过文丘里导流管与河水充分混合,增强菌剂等的利用率,微生物菌剂采用缓释载体直接作用于底泥,提升了河水中COD、总磷、总氮和叶绿素的去除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六个水质检测仪器,分别为水温在线监测仪、pH在线监测仪、氧化还原电位在线监测仪、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总磷在线监测仪。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文丘里管管壁开有小孔,小孔连接空气导管。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底部设有药剂自流阀。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通过PLC连接,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微纳米曝气系统的臭氧发生量及曝气速率、加药系统的药剂投加量和投加速率、动力系统的水泵泵吸流量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太阳能板提供电力。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

浮体,2

水泵,3

水质检测仪器,4

臭氧发生器,5

微纳米曝气机,6

加药泵,7

化感物质加药箱,8

生物菌剂加药箱,9

自动控制系统,10

导流管道,11

水泵进水管道,12

水泵出水管道,13

臭氧导气管道,14

药剂投加管道,15

药剂添加阀门,16

药剂自流阀,17

气液混合区,18

文丘里管,19

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1、位于浮体1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浮体使得整体装置保持稳定浮于水体表面,
[0026]动力系统包括水泵2、气液混合区17、文丘里管18、空气导管19及导流管道10,水泵2通过水泵进水管道11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12再进入气液混合区17,进入气液混合区17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18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10混合排出,
[0027]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4和微纳米曝气机5,
[0028]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臭氧通过管道输送至微纳米曝气机5,微纳米曝气机5将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粒径较大的臭氧气体分割成微气泡/纳米气泡,并通过臭氧导气管道13进入气液混合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1)、位于浮体(1)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水泵(2)、气液混合区(17)、文丘里管(18)、空气导管(19)及导流管道(10),水泵(2)通过水泵进水管道(11)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12)再进入气液混合区(17),进入气液混合区(17)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18)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10)混合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4)和微纳米曝气机(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药系统包括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静於双飞蒋帅刘小泉王路艳滕坤蒋小烜刘高杰刘辉石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