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感应加热的正弦矫直装置,包括矫直箱本体,在矫直箱两侧设有可自行调节的导向机构,并在矫直箱的进料和出料口处设有牵引装置,在矫直箱本体内部设有两套可调节的矫直机构,其中矫直机构A中的矫直模使得线材通过其中被约束而实现矫直,且矫直过程中矫直模可以绕线材移动的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模可以绕上下模套滚动,降低了为矫直模对线材的过度约束和采用矫直圈中的滚珠绕被矫直线材外表面旋转而进行滚动接触矫直,消除了线材与矫直模之间的滑动摩擦现象,解决了钛合金线材表面的扭转裂纹、划痕、划伤和扭断的现象。材表面的扭转裂纹、划痕、划伤和扭断的现象。材表面的扭转裂纹、划痕、划伤和扭断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感应加热的正弦矫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设计钛合金机械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钛合金盘圆丝材的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钛合金材料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于生物医用领域,如外科植入等,或以直接或者二次加工成航空航天紧固件及其配套产品,这就要求材料具有高水平的表面光洁度,直线度,定尺长度等技术要求,然而线材一般由坯料通过转盘拉拔方式制成,制成后的线材为盘圆状,这样便于储存和运输,当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时候将线材进行矫直。
[0003]目前常用钛合金线材的矫直方式有辊式矫直、张力连续电热矫直、正弦矫直,正弦矫直方法由于多次反复弯曲而达到矫直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小直径管材、棒材的矫直,传统的正弦矫直为矫直模与矫直机相对固定,这种方式线材与矫直模之间以滑动摩擦方式进行高速的相对旋转,以达到矫直效果,但这种矫直方式由于摩擦力过大容易使得线材表面产生划伤,磨损或裂纹,严重时会导致线材扭转断裂,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成品率较低。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感应加热的正弦矫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常用钛合金线材的矫直方式有辊式矫直、张力连续电热矫直、正弦矫直,正弦矫直方法由于多次反复弯曲而达到矫直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小直径管材、棒材的矫直,传统的正弦矫直为矫直模与矫直机相对固定,这种方式线材与矫直模之间以滑动摩擦方式进行高速的相对旋转,以达到矫直效果,但这种矫直方式由于摩擦力过大容易使得线材表面产生划伤,磨损或裂纹,严重时会导致线材扭转断裂,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成品率较低。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的正弦矫直装置,包括矫直箱,在矫直箱两侧分别设有可调节的导向机构,并在矫直箱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设有牵引装置,在矫直箱内部设有两套可根据矫直需要进行调节的矫直机构,其中靠近进料口端的矫直机构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矫直箱本体上,该矫直机构由下压装置、矫直模、和上下模套组成,其中矫直模嵌套在上下模套之间并可以在上下模套之间滚动,上下模套之间留有调节间隙,矫直模留由调节间隙,下压装置与上模套固定连接,矫直模对通过的线材进行约束作用而进行矫直。远离进料口的矫直机构一端通过液压系统固定连接在矫直箱本体上,该矫直机构由可绕线材转动的矫直圈组成,矫直圈的外侧与传动机构连接,内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矫直圈内部的矫直头,矫直头是由可调节压头、弹簧、滑套以及嵌套在滑套里的滚珠组成,滚珠与被矫直线材的外表面接触,弹簧被卡压在滑套与调节压头之间,通过调节压头来改变滚珠与被矫直线材之间的接触压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矫直圈使得滚珠绕线材外表面旋转而对线材进行挤压作用来实现矫直。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导向机构是由一对导向轮组成,在导向轮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的目的是导向轮能与线材之间有较好的切合度,在导向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夹持弹簧,这样可以使得线材能够顺利的通过导向轮,导向下一个部件。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近进料口端的矫直机构中的下压装置为压下螺杆。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近进料口端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模留有调节间隙,进一步优选为沿与下压装置下压力垂直的方向上在矫直模的一端开有小调节间隙,其调节间隙尺寸与被矫直线材的加工精度相关。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近进料口端的矫直机构中的上模套与下压装置过盈配合,使得上模套能够完全无缝隙压实矫直模。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近进料口端的矫直机构中的下模套与下压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为焊接,且下模套能与矫直模无缝隙完全切合。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近进料口端的矫直机构中的上下模套通过可调节的支架紧紧的固定在在矫直箱本体上。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远离进料口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圈的内侧由围绕被矫直线材阵列对称排布的矫直头组成。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远离进料口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圈沿被矫直线材输出方向为多排对称排列,且各排矫直圈中的矫直头对被矫直线材之间的接触压力可调,进一步优选为接触压力依次增强。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远离进料口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圈外侧与传动机构连接,进一步优选为矫直圈外侧为齿轮并与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咬合的传动方式。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远离进料口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圈内侧的矫直头中的调节压头为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矫直圈上,另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套连接,调节螺杆使弹簧压缩能够将嵌套在滑套里的滚珠紧紧的压在被矫直线材的表面。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两套可调节的矫直机构中间有感应加热器,感应加热器优选为感应线圈加热。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可调节的矫直机构使得该矫直机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钛合金线材;
[0020]2.本技术通过改善矫直机构中的矫直模可以绕上下模套滚动,降低了为矫直模对线材的过度约束(如过度扭曲)和采用矫直圈中的滚珠绕被矫直线材外表面旋转而进行滚动接触矫直,消除了线材与矫直模之间的滑动摩擦现象,解决了钛合金线材表面的扭转裂纹、划痕、划伤和扭断的现象;
[0021]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两套矫直机构进行矫直和其中一套矫直机构使用了多套不同压力的矫直圈,使得矫直机的矫直精度大幅度提高,适合不规则钛合金线材获得均匀直径的矫直;
[0022]4、本技术通过感应线圈对线材进行加热,使得线材的屈服强度降低,这样更利于钛合金线材的矫直,矫直得到的线材表面光滑。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导向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矫直膜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矫直圈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矫直箱本体;2、牵引装置;3、导向轮;4、夹持弹簧;5、上模套;6、矫直模;6A、矫直模之间的调节间隙;7、下模套;7A,7B、上下模套之间的调节间隙;8、下压装置;9、固定支架;9A、可调节的支架;9B、带感应的液压支架;10、传动机构;11、矫直圈;12、矫直头;12A、可调节压头;12B、弹簧;12C、滑套;12D、滚珠;13、钛合金线材;14、矫直圈上的传动机构;14A、传动齿轮;15、感应加热线圈;16、感应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感应加热的正弦矫直装置,包括矫直箱本体(1),在矫直箱两侧设有可自行调节的导向机构,并在矫直箱的进料和出料口处设有牵引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矫直箱本体内部设有两套可调节的矫直机构,其中矫直机构(A)中的矫直模(6)使得线材通过其中被约束而实现矫直,且矫直过程中矫直模(6)可以绕线材移动的方向转动,另一套矫直机构(B)中的矫直圈(11)绕线材外表面旋转而对线材进行滚动挤压来实现矫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感应加热的正弦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构(A)组成为两端通过支架固定在矫直箱本体(1)上,该矫直机构由下压装置(8)、矫直模(6)、上模套(5)和下模套(7)组成,其中矫直模(6)嵌套在上下模套之间并可以在上下模套之间滚动,上下模套之间的调节间隙(7A、7B),矫直模之间的调节间隙(6A),下压装置(8)与上模套(5)固定连接,矫直模对通过其中的线材(13)进行约束而实现矫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钛合金线材感应加热的正弦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直机构(B)一端通过液压支架(9B)固定连接在矫直箱本体上,该矫直机构由可绕线材(13)转动的矫直圈(11)组成,矫直圈的外侧(14)与传动机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王亚斌,吴少辉,左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北方光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