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2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包括工作平台、振动盘、进料导轨、推进气缸、进料气缸、转动盘、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盘转动连接于工作平台上,所述转动盘用于套装夹具,所述转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该上料工装通过转动盘,实现套装夹具,然后设置振动盘、振动盘、进料导轨、推进气缸、进料气缸,实现将工件的上料,并将工件逐个推进至夹具内,配合转动电机的转动,将多个工件插入于夹具内,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整个上料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片的加工中,有时候需要涉及镀锌、打磨、切割等加工,当进行镀锌加工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需要对大批量的金属片的同批次镀锌,因此需要通过夹具将金属片夹持,然后放置于浸泡池内进行浸泡镀锌,现有的金属片上料通常采用人工将金属片放置于夹具上,使整体效率低下。公开号为CN106494873A,公开了一种薄片上料工装,包括导柱、直线导轨、推块、卷簧与弹匣;弹匣为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直线状槽体,直线导轨与弹匣均固定在机架上,直线导轨固定在弹匣的下方,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与弹匣的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在弹匣上设有导向槽,在直线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推块,在推块上固定有导柱,导柱与所述导向槽配合,在直线导轨的一端安装有卷簧,卷簧的伸缩端连接在推块上。本专利技术节约成本,动力稳定,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同时达到节省人力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该上料工装虽然可以作用于薄片,如金属片,但无法实现将薄片上料至夹具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上料工装。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包括工作平台、振动盘、进料导轨、推进气缸、进料气缸、转动盘、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盘转动连接于工作平台上,所述转动盘用于套装夹具,所述转动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
[0005]所述进料导轨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进料导轨上设置有进料工位与出料工位,所述进料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进料座,所述进料座上开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用于接收振动盘输出的工件,所述推进气缸连接进料座用于将进料座从进料工位推进至出料工位,所述进料气缸用于将出料工位内的工件推进至夹具内。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自动上料,该上料工装通过转动盘,实现套装夹具,然后设置振动盘、振动盘、进料导轨、推进气缸、进料气缸,实现将工件的上料,并将工件逐个推进至夹具内,配合转动电机的转动,将多个工件插入于夹具内,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整个上料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实用性强。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套装夹具。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带动夹具转动,以便于夹具夹持多个工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振动盘的出料端对准进料工位,所述振动盘的出料端逐渐收窄以使工件逐个输出。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以便于将工件输送至进料座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伺服电机带动第一挡板上下摆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振动盘的出料端。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控制工件的逐个输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导轨上开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进料导轨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料座于滑动槽内滑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导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用于将工件限制于进料槽内,其中,一所述第二挡板开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振动盘的出料端与进料工位之间,另一所述第二挡板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出料工位与转动盘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槽的进料口宽度大于振动盘的出料端宽度,所述进料槽的进料口两侧壁为弧面,且所述进料槽的进料口逐渐收窄。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可防止工件进入进料槽时,因进料槽与振动盘的出料端对不准,而导致工件碰撞折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所述进料气缸,所述进料气缸连接有平移板,所述平移板上设置有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位于进料导轨上方,所述气动手指用于夹取工件,所述进料气缸用于带动气动手指靠近或远离夹具。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将工件向前推进至夹具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板上设置有多条引导杆,多条所述引导杆分别穿过所述支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包括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夹料盘,所述夹料盘上成形有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环形等间隔排布,两上下相对的所述夹爪用于共同夹持一个工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夹具立体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夹具装于挂具立体图。
[0021]其中,1为工作平台,11为伺服电机,12为第一挡板,2为振动盘,31为进料导轨,311为滑动槽,32为进料座,321为进料槽,33为第二挡板,331为进料口,332为出料口,34为推进气缸,3a为进料工位,3b为出料工位,4为进料气缸,41为支架,42为平移板,421为引导杆,43为气动手指,5为转动盘,51为转动轴,52为转动电机,6为夹具,61为夹料盘,62为夹爪,7为挂具,71为转轴,72为挂钩部。
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包括工作平台1、振动盘2、进料导轨
31、推进气缸34、进料气缸4、转动盘5、转动电机52,转动盘5转动连接于工作平台1上,转动盘5用于套装夹具6,转动电机52带动转动盘5转动;具体地,转动盘5上设置有转动轴51,转动轴51用于套装夹具6。
[0025]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盘2的出料端对准进料工位3a,振动盘2的出料端逐渐收窄以使工件逐个输出。
[0026]在本实施例中,夹具6包括两上下间隔设置的夹料盘61,夹料盘61上成形有多个夹爪62,多个夹爪62环形等间隔排布,两上下相对的夹爪62用于共同夹持一个工件。
[0027]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平台1上设置有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连接有第一挡板12,伺服电机11带动第一挡板12上下摆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振动盘2的出料端。
[0028]进料导轨31设置于工作平台1上,进料导轨31上设置有进料工位3a与出料工位3b,进料导轨31上滑动连接有进料座32,进料座32上开有进料槽321,进料槽321用于接收振动盘2输出的工件,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包括工作平台(1)、振动盘(2)、进料导轨(31)、推进气缸(34)、进料气缸(4)、转动盘(5)、转动电机(5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5)转动连接于工作平台(1)上,所述转动盘(5)用于套装夹具(6),所述转动电机(52)带动转动盘(5)转动;所述进料导轨(31)设置于工作平台(1)上,所述进料导轨(31)上设置有进料工位(3a)与出料工位(3b),所述进料导轨(31)上滑动连接有进料座(32),所述进料座(32)上开有进料槽(321),所述进料槽(321)用于接收振动盘(2)输出的工件,所述推进气缸(34)连接进料座(32)用于将进料座(32)从进料工位(3a)推进至出料工位(3b),所述进料气缸(4)用于将出料工位(3b)内的工件推进至夹具(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5)上设置有转动轴(51),所述转动轴(51)用于套装夹具(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2)的出料端对准进料工位(3a),所述振动盘(2)的出料端逐渐收窄以使工件逐个输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置有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连接有第一挡板(12),所述伺服电机(11)带动第一挡板(12)上下摆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振动盘(2)的出料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导轨(31)上开有滑动槽(311),所述滑动槽(311)沿进料导轨(3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料座(32)于滑动槽(3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邦钱叙本莫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力邦通信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