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14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上端设有遮阳机构;所述池体包括外池体和内池体,所述内池体的侧壁与所述外池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池体的内壁下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可卡合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上端抵接有所述内池体,所述内池体的底面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所述内池体的底面设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内卡和有产卵机构,所述产卵机构竖直设置;所述外池体的顶面设有防虫机构,所述防虫机构与所述外池体滑动连接,所述防虫机构设置于所述遮阳机构的下方;所述外池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有效避免其他虫类偷食黑水虻及其虫卵,便于将黑水虻产下的虫卵取出进行孵化。进行孵化。进行孵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养殖池


[0001]本技术属于黑水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0003]黑水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使其处于黑水虻各个阶段适宜的饲养条件内。现有的养殖池未设置防虫机构,壁虎、苍蝇、老鼠等会偷食黑水虻及其虫卵,且不便于将黑水虻虫卵取出进行孵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黑水虻养殖池,有效避免其他虫类偷食黑水虻及其虫卵,便于将黑水虻产下的虫卵取出进行孵化。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上端设有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池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池体包括外池体和内池体,所述内池体的侧壁与所述外池体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池体的内壁下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可卡合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上端抵接有所述内池体,所述内池体的底面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孔径;所述内池体的底面设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内卡和有产卵机构,所述产卵机构竖直设置;所述外池体的顶面设有防虫机构,所述防虫机构与所述外池体滑动连接,所述防虫机构设置于所述遮阳机构的下方;所述外池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0006]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所述外池体将所述内池体固定,使得所述内池体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在养殖过程中,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的设置,使得养殖池内部通风状况良好,利于黑水虻的生长。所述第一滤网防止黑水虻落下,所述第二滤网防止饲料落下,后期能够快速将黑水虻与饲料分离。壁虎、苍蝇、老鼠等会偷食黑水虻及其虫卵,所述防虫机构的社会组,防止壁虎、苍蝇、老鼠等进入养殖池体内。所述遮阳机构的设置,防止长时间暴晒,影响黑水虻的生长发育。所述产卵机构的设置,便于后期将虫卵取出,进行集中孵化。
[0007]优选的,所述产卵机构包括多个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内池体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卡合在所述通槽内,所述板体的两侧壁设有多条缝隙,所述缝隙横向设置于所述板体上。
[0008]通过上述方案,所述隔板上设有的缝隙符合黑水虻的产卵习性,黑水虻将虫卵产在缝隙中,产卵结束后,将所述隔板取出,即可将虫卵取出进行孵化。
[0009]优选的,所述缝隙宽度为2mm,深度为8mm。
[0010]通过上述方案,黑水虻产卵时,对缝隙的宽度及深度有一定的要求,对缝隙的宽度及长度进行限定,使其更加适用于黑水虻产卵的条件。
[0011]优选的,所述遮阳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端与所述外池体的顶面连接,所述安装架上套设有挂环,所述挂环的下端连接有遮光布。
[0012]通过上述方案,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挂环适配,便于调节所述遮光布的状态,使其折叠或者拉伸,实现对养殖池的光照强度的调节。
[0013]优选的,所述遮光布的一端设有拉杆,所述拉杆横向设置于所述遮光布的末端。
[0014]通过上述方案,所述拉杆的设置,便于直接拉动所述拉杆,使得所述挂环移动,实现遮光布的折叠或者展开。
[0015]优选的,所述防虫机构为防虫网,所述防虫网的两端嵌入滑槽内,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外池体的内壁上端。
[0016]通过上述方案,所述防虫网的设置,有效防止苍蝇、老鼠或者壁虎等进入养殖池,同时所述防虫网与所述养殖池滑动连接,便于调节其位置,添加饲料或者取卵。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网的下方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两端卡合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支撑座的内壁上。
[0018]通过上述方案,所述收集槽的设置,便于收集饲料残渣进行集中处理。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取卵机构的设置,方便黑水虻产卵的同时,也便于将虫卵取出进行集中孵化;所述防虫机构的设置,防止苍蝇、壁虎或者老鼠等偷食黑水虻及其虫卵;所述遮阳机构和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的设置,使得养殖池内的条件适宜于黑水虻的生长;且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的设置,便于将饲料和黑水虻进行分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防虫网的设置示意图;
[0023]图4为遮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产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

外池体,2

安装架,3

内池体,4

收集槽,5

支撑座,6

隔板,601

板体,602

缝隙,603

连接块,7

第一滤网,8

第二滤网,9

挂环,10

遮光布,11

防虫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图5所示,一种黑水虻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上端设有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池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池体包括外池体1和内池体3,所述外池体1的高度高于所述内池体3,所述内池体3的侧壁与所述外池体1的内壁抵接,所述内池体3的两侧壁底面与所述外池体1的侧壁下端抵接,使得所述内池体3与所述外池体1的相对
位置固定;所述外池体1的内壁下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可卡合有第一滤网7,所述第一滤网7的上端抵接有所述内池体3,所述内池体3的底面设有第二滤网8,所述第二滤网8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7的孔径;所述内池体3的底面设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横向设置于所述内池体3的底面,沿所述内池体3底面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通槽内均卡和有产卵机构,所述产卵机构竖直设置;所述外池体1的顶面设有防虫机构,所述防虫机构横向设置于所述外池体1的顶面,所述防虫机构与所述外池体1滑动连接,所述防虫机构设置于所述遮阳机构的下方;所述外池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
[0029]所述产卵机构包括多个隔板6,所述隔板6沿所述内池体3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6包括板体601,所述板梯的侧壁与所述内池体3的内壁抵接,所述板体601竖直设置,所述板体6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上端设有遮阳机构,所述遮阳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池体的顶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外池体(1)和内池体(3),所述内池体(3)的侧壁与所述外池体(1)的内壁抵接;所述外池体(1)的内壁下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可卡合有第一滤网(7),所述第一滤网(7)的上端抵接有所述内池体(3),所述内池体(3)的底面设有第二滤网(8),所述第二滤网(8)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网(7)的孔径;所述内池体(3)的底面设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内卡和有产卵机构,所述产卵机构竖直设置;所述外池体(1)的顶面设有防虫机构,所述防虫机构与所述外池体(1)滑动连接,所述防虫机构设置于所述遮阳机构的下方;所述外池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机构包括多个隔板(6),所述隔板(6)沿所述内池体(3)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6)包括板体(601),所述板体(6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03),所述连接块(603)卡合在所述通槽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高峰刁厚才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废变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