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治疗仪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针对现有的在当设备未使用时,操作面板是暴露在外界的,没有相应的防护,操作面板上的显示屏易受到磕碰或被异物砸落到,导致操作面板受损,缩短了使用寿命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有箱体、底板、治疗仪本体、倾斜机构、运动机构和控制面板和盒体,所述箱体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支撑板,治疗仪本体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盒体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盒体上,通过保护机构可以对控制面板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缠绕柱可以在两个电极线使用完之后,可以把电极线缠绕在缠绕柱上,进而方便对患者的患处进行佩戴。进行佩戴。进行佩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治疗仪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胃动力治疗仪是采用高科技仪器对胃肠起搏点进行刺激,使紊乱的胃肠活动跟随效应,恢复正常节律,从而达到治疗各种功能性胃肠疾患的目的。
[0003]经检索,公告号CN113599693A公开了胃肠动力治疗仪,包括底板、治疗仪主体、操作面板、倾斜机构和运动机构,倾斜机构包括盒体,盒体内侧底部间隔设有第二连接块、滑轨和安装架,滑轨内匹配设有滑板,滑板顶部间隔设有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安装架顶部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有丝杆,丝杆外壁匹配设有丝杆螺母,第四连接块侧壁设有活动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和第四连接块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操作面板底部远离第一连接块一侧设有第五连接块,第五连接块一端和连接杆通过第四转轴连接。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快捷,可实现快速调整操作面板的倾斜角度,进而快速调节操作人员和操作面板之间的角度,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和观察。该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在当设备未使用时,操作面板是暴露在外界的,没有相应的防护,操作面板上的显示屏易受到磕碰或被异物砸落到,导致操作面板受损,缩短了使用寿命;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文件提出了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当设备未使用时,操作面板是暴露在外界的,没有相应的防护,操作面板上的显示屏易受到磕碰或被异物砸落到,导致操作面板受损,缩短了使用寿命缺点。
[000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有箱体、底板、治疗仪本体、倾斜机构、运动机构和控制面板和盒体,所述箱体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支撑板,治疗仪本体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盒体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盒体上,所述控制面板的顶部设有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存放蓝篮,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输出接口,倾斜机构设置在盒体内,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缠绕柱,两个缠绕柱上均缠绕有电极线,所述缠绕柱上开设有便于电极线缠绕的螺旋槽,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便于设备主体进行移动的脚轮;
[0009]保护机构,保护机构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用于对控制面板进行保护。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有用于对控制面板进行保护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设置在盒体上,所述控制面板位于保护盖内。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箱体的一侧粘连有两个第一弹力带,两个所述第一弹力带的一侧内壁均粘连有第一母扣,两个所述缠绕柱的一端均粘连有第一公扣,所述第一
公扣和第一母扣相扣合。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便于保护盖进行转动的两个合页,两个所述合页的一侧均与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护盖的顶部内壁粘连有第二公扣,所述箱体的一侧粘连有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二弹力带的一侧内壁粘连有第二母扣,所述第二母扣和第二公扣相扣合。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的顶部,所述放置盒内放置有用于对控制面板进行擦洁的清洁布。
[00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0016]本技术中,由于设置了缠绕柱,通过缠绕柱可以在两个电极线使用完之后,可以把电极线缠绕在缠绕柱上,就不需要把两个电极线相互绕在一起了,不需要电极线给解开,通过螺旋槽可以便于电极线进行缠绕和定位,防止线与线之间形成线结,在下次使用时可以快速整理电极线,进而方便对患者的患处进行佩戴;
[0017]本技术中,由于设置了保护盖,通过保护盖可以在设备主体不使用把保护盖盖在控制面板上,防止控制面板受到磕碰或被杂物砸落到;
[0018]本技术中,由于设置了清洁布,通过清洁布可以对控制面板的表面进行清洁;
[0019]本技术中,结构合理,通过保护机构可以对控制面板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缠绕柱可以在两个电极线使用完之后,可以把电极线缠绕在缠绕柱上,进而方便对患者的患处进行佩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的第一弹力带、第一公扣、第一母扣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的第二弹力带和保护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的绕线柱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治疗仪主体;2、缠绕柱;3、电极线;4、第一弹力带;5、输出接口;6、放置盒;7、保护盖;8、合页;9、第二弹力带;10、控制面板;11、清洁布;12、盒体;13、第一母扣;14、第一公扣;15、螺旋槽;16、第二母扣;17、第二公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此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其中,“固定”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0029]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1]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包括有箱体(1)、底板、治疗仪本体、倾斜机构、运动机构和控制面板(10)和盒体(12),所述箱体(1)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有支撑板,治疗仪本体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盒体(12)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控制面板(10)设置在盒体(12)上,所述控制面板(10)的顶部设有显示屏和若干控制按钮,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有存放蓝篮,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有输出接口(5),倾斜机构设置在盒体(12)内,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箱体(1)内,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缠绕柱(2),两个缠绕柱(2)上均缠绕有电极线(3),所述缠绕柱(2)上开设有便于电极线(3)缠绕的螺旋槽(15),底板的底部固定固定连接有便于设备主体进行移动的脚轮;保护机构,保护机构设置在控制面板(10)上用于对控制面板(10)进行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佩戴的胃部动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有用于对控制面板(10)进行保护的保护盖(7),所述保护盖(7)设置在盒体(12)上,所述控制面板(10)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晔,李中峰,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新里程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