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33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弧形排水管,所述弧形排水管上设有若干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动球,所述活动球能够绕着自身的球心转动,且活动球的空腔与弧形排水管连通;所述活动球上还设有径向排水组件,所述径向排水组件通过螺纹与所述活动球连接,且径向排水组件与活动球的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径向排水组件的角度,避免隧道的衬砌后侧处岩石对径向排水组件的阻碍,保证径向排水组件能够顺利伸入至径向衬砌后侧处,实现对衬砌后侧处积水的排放。后侧处积水的排放。后侧处积水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渗漏水病害
,具体涉及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的排水系统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隧道出现渗漏水后的整治问题也是国内外工程界面临的一项技术难题。特别是地下水突出地层、高水压地层及海底隧道中,排水系统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隧道建设的成败及使用功能的发挥。
[0003]在富水地层隧道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下水流路径的改变,加上地表水下渗的不断深入,最终导致隧道结构背后聚集大量水体;一旦水压超过结构承受范围(或者因工程质量缺陷),隧道洞内就会发生大量渗漏水,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现有的方式是在隧道二次衬砌处设置有弧形排水管,然后在弧形排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引水管,引水管沿隧道的径向方向分布,这样利用设置的引水管能够将隧道衬砌后侧的地下水引至排水槽中并排出,减小衬砌结构后侧的水压力,但是由于在实际安装引水管的过程中,弧形排水管上的引水管的位置无法调节,导致引水管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岩石的阻碍,进而导致引水管无法顺利安装至隧道的衬砌后侧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能够调节径向排水组件的角度,避免隧道的衬砌后侧处岩石对径向排水组件的阻碍,保证径向排水组件能够顺利伸入至径向衬砌后侧处,实现对衬砌后侧处积水的排放。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弧形排水管,所述弧形排水管上设有若干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动球,所述活动球能够绕着自身的球心转动,且活动球的空腔与弧形排水管连通;所述活动球上还设有径向排水组件,所述径向排水组件通过螺纹与所述活动球连接,且径向排水组件与活动球的空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球镶嵌在所述弧形排水管上,所述活动球的外壁上还设有橡胶密封层,所述橡胶密封层位于活动球与弧形排水管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径向排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若干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依次可拆式连接,且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一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之间;
[0009]所述第三连接管能够通过螺纹与活动球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上均设有若干排水孔;
[0011]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第三连接管与活动球的空腔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二连接管方向的端部还设有圆锥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均设有螺纹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能够通过螺纹管依次连接;
[0014]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的螺纹管还能够与第一连接管连接;
[0015]所述第三连接管上的螺纹管能够与第二连接管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第二连接管方向的端部为封闭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封闭端设有活动杆。
[001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球上还设有两根导管,所述导管一端与活动球的空腔连通,另一端位于弧形排水管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导管采用弹簧钢制造而成。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上还设有进水孔,且所述进水孔位于排水管内。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利用设置的活动球能够调节径向排水组件的角度,使得设置的径向排水组件能够避免隧道的衬砌后侧处岩石的干扰,保证了了径向排水组件能够顺利伸入至隧道的衬砌后侧处,对衬砌后侧处的积水径向排放;
[0022]2、本技术设置的进行排水组件采用拼接的方式连接,不仅方便周转,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况来调节径向排水组件的长度,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径向排水组件与活动球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活动球与弧形排水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8]1、径向排水组件;2、二次衬砌;3、预埋管;4、中心水沟;5、排水沟;6、弧形排水管;7、隧道初期支护;8、排水孔;9、第一连接管;10、螺纹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连接管;14、活动球;15、活动杆;16、通孔;17、圆锥头;18、进水孔;19、橡胶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7与二次衬砌2之间的弧形排水管6,所述弧形排水管6上设有若干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动球14,所述活动球14能够绕着自身的球心转动,且活动球14的空腔与弧形排水管6连通;所述活动球14上还设有径向排水组件1,所述径向排水组件1通过螺纹与所述活动球14连接,且径向排水组件1与活动球14的空腔连通。
[0032]针对现有的富水地层隧道段的衬砌后侧处聚集有大量的水体,为了防止该处的水体渗漏至隧道洞口内,现有的方式是在隧道二次衬砌4处设置弧形排水管6,并且弧形排水管6上设置若干引水管,引水管沿隧道径向分布,伸入至隧道的衬砌后侧处,将隧道衬砌后侧处聚集的水体通过引水排入至弧形排水管6,之后弧形排水管6中的水在排入至隧道的排水沟内,实现内富水地层隧道段的衬砌后侧处水体的泄压,避免水渗漏至隧道内,但是由于弧形排水管6上的引水管的位置通常都是固定的,这样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将引水管插入至道段的衬砌后侧处时,隧道衬砌后侧处的岩石容易阻挡引水管的顺利安装,为此,本技术方案在现有的弧形排水管6上设置有若干的活动球14,活动球14能够在弧形排水管6上自由转动,且在各个活动球14上均设置有径向排水组件1,径向排水组件1与活动球14连接,这样径向排水组件1能够跟着活动球14一起转动,使得径向排水组件1的位置能够在弧形排水管6上调节,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将径向排水组件1伸入至隧道衬砌后侧处时,遇到岩石对径向排水组件1的阻碍后,可以将径向排水组件1缩回,然后改变弧形排水管6上活动球14的位置,使得径向排水组件1能够换一个方向后继续插入至隧道衬砌后侧处,保证了径向排水组件1的顺利安装;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径向排水组件1与活动球14之间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实现了径向排水组件1与活动球14之间的可拆式连接,方便施工,隧道衬砌后侧处的水经过径向排水组件1进入至活动球1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7)与二次衬砌(2)之间的弧形排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排水管(6)上设有若干内部具有空腔的活动球(14),所述活动球(14)能够绕着自身的球心转动,且活动球(14)的空腔与弧形排水管(6)连通;所述活动球(14)上还设有径向排水组件(1),所述径向排水组件(1)通过螺纹与所述活动球(14)连接,且径向排水组件(1)与活动球(14)的空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球(14)镶嵌在所述弧形排水管(6)上,所述活动球(14)的外壁上还设有橡胶密封层(19),所述橡胶密封层(19)位于活动球(14)与弧形排水管(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排水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管(9)、若干第二连接管(11)以及第三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1)依次可拆式连接,且第二连接管(11)位于第一连接管(9)与第三连接管(12)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管(13)能够通过螺纹与活动球(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化白云岩隧道二衬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1)的外壁上均设有若干排水孔(8);所述第三连接管(12)上还设有通孔(16),所述通孔(16)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永立邓友权刘志刚周跃峰张涛闵敏李向东蒋学沈怀秋董文峰范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