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26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安装有下模,所述顶座底部安装有上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顶部贯穿顶座安装有气缸,所述底座后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活动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座、滑块与螺杆,可以达到大大缩短钢轨从中频加热炉到型腔之前的活动轨迹,既减轻自动送料机构的移动负担又减少钢轨上热量的散失,同时可根据钢轨的锻压工位随意调整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位置,方便钢轨的二次加热;通过设置后盖、风机与预热管道,可以达到对中频感应加热炉内的热量进行利用,对上模、下模进行预热,使后续上模、下模加热更加快速。快速。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轨跟端压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钢轨跟端压型
,具体为钢轨跟端压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铁路道岔中的尖轨是道岔区间中的核心部件,一般采用非对称矮型特种断面钢轨制造,尖轨跟端断面不对称无法与岔区外的标准断面钢轨连接,因此需要对尖轨跟端进行热模锻工艺压制成型,锻压成标准对称轨型,尖轨跟端锻压工序采用热作模具整体型腔模锻成形,锻压操作流程:由自动送料机构抓取钢轨,将钢轨送至中频感应加热炉加热,自动送料机构将加热后的钢轨送至型腔,配合模具进行三工位连续压制,完成预压,再次感应加热后进行终锻成形。
[0003]目前的钢轨跟端压型模具与中频感应加热炉距离较远,钢轨在感应加热前后,需由自动送料机构带动钢轨在车间内移动升降,但是由于钢轨长度很长,移动过程中带动自动送料机构上的一系列吊装、定位机构运行,不但增加电力耗费,且钢轨加热后的热量容易散发至车间环境中,造成热量的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钢轨跟端压型模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顶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安装有下模,所述顶座底部安装有上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顶部贯穿顶座安装有气缸,所述底座后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顶部安装有中频感应加热炉,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中部贯穿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壁安装有感应圈,所述加热腔后端处于中频感应加热炉的后侧壁安装有后盖。
[0006]优选的,所述活动座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卡块,所述活动座底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中部贯穿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部贯穿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有传动轮,滑块、螺杆与传动轮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连接有皮带,一个所述传动轮一侧连接有电机。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座呈矩形板状,所述活动座上表面凹陷与中频感应加热炉插接,所述活动座宽度尺寸与滑槽内壁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活动座通过滑槽与底座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活动座一体连接,所述螺杆经螺孔贯穿滑块形成滑动连接,所述螺杆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后盖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后盖后侧壁连接有预热管道,所述预热管道中部连接有波纹管,所述预热管道上套设有支撑架。
[0010]优选的,所述预热管道数量为两个,相对底座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预热管道后端汇合连接后盖,两个所述预热管道通过支撑架安装于下模、上模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波纹管数量为两个,对应安装于两个预热管道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钢轨跟端压型模具,通过设置活动座、滑块与螺杆,通过将中频感应加热炉安装于上模、下模后侧,使钢轨锻压前只需在上模与下模之间推进,将钢轨插入加热腔内由感应圈加热,加热完毕后钢轨可快速从加热腔中退回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进行压制,大大缩短钢轨从中频加热炉到型腔之前的活动轨迹,既减轻自动送料机构的移动负担又减少钢轨上热量的散失,同时中频感应加热路安装于活动座上,在电机经传动轮带动螺杆转动时,螺杆经螺孔驱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带动活动座以及中频感应加热炉在底座上水平移动,根据钢轨的锻压工位调整中频感应加热炉的位置,方便钢轨的二次加热。
[0014]本钢轨跟端压型模具,通过设置后盖、风机与预热管道,中频感应加热炉在对钢轨进行加热时,加热腔内存在大量热量,通过风机启动,驱动空气携带热量向预热管道中流通,预热管道将热空气传递至上模、下模两侧,对中频感应加热炉内的热量进行利用,对上模、下模进行预热,使后续上模、下模加热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活动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顶座;3、下模;4、上模;5、型腔;6、气缸;7、滑槽;8、活动座;81、卡块;82、滑块;83、螺孔;84、螺杆;85、传动轮;86、皮带;87、电机;9、中频感应加热炉;10、加热腔;11、感应圈;12、后盖;13、风机;14、预热管道;15、波纹管;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置有顶座2,底座1与顶座2通过固定杆支撑连接,底座1上表面安装有下模3,顶座2底部安装有上模4,上模4与下模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型腔5,上模4与下模3合模时对型腔5中的钢轨进行压制成型,上模4顶部贯穿顶座2安装有气缸6,气缸6的伸缩端贯穿顶座2连接上模4,通过气缸6伸长推动上模4下移与下模3合模,底座1后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7,滑槽7内部设置有活动座8,活动座8卡于滑槽7内滑动,活动座8作为中频感应加热炉9的底部支撑结构,既用于将中频感应加热炉9安装在底座1上,又用于带动中频感应加热炉9水平移动,活动座8顶部安装有中频感应加热炉9,实际的中频感应加热炉9的型号可根据实际的上模4、下模3尺寸,以及钢轨锻压所需的温度进行选用,中频感应加热炉9处于上模4、下模3后侧,钢轨锻压前只需在上模4与下模3之间推进,将钢轨插入加热腔10内由感应圈11加热,加热完毕后钢轨可快速从加热腔10中退回在上模4与下模3之间进行压制,大大缩短钢轨从中频加热炉到型腔5之前的活动轨迹,既减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顶座(2),所述底座(1)上表面安装有下模(3),所述顶座(2)底部安装有上模(4),所述上模(4)与下模(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型腔(5),所述上模(4)顶部贯穿顶座(2)安装有气缸(6),所述底座(1)后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部设置有活动座(8),所述活动座(8)顶部安装有中频感应加热炉(9),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9)中部贯穿开设有加热腔(10),所述加热腔(10)内壁安装有感应圈(11),所述加热腔(10)后端处于中频感应加热炉(9)的后侧壁安装有后盖(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8)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卡块(81),所述活动座(8)底部连接有滑块(82),所述滑块(82)中部贯穿开设有螺孔(83),所述螺孔(83)内部贯穿设置有螺杆(84),所述螺杆(84)一端连接有传动轮(85),滑块(82)、螺杆(84)与传动轮(85)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轮(85)之间连接有皮带(86),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轮(85)一侧连接有电机(8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跟端压型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攀攀魏文伟侯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汝州郑铁三佳道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