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列梅专利>正文

一种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18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包括:长硅胶管、定位球囊、橡胶气嘴、压力水囊、注射针、导线、电极接口、注射延长管。其中长硅胶管作为治疗通道,定位球囊用于粗略定位,压力水囊控制进针,橡胶气嘴用于密封,注射针通过导线及电极接口连接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精确定位,通过注射延长管注入肉毒素。用于治疗环咽肌痉挛导致的吞咽障碍。原理简单,定位准确。不需要超声、肌电图仪、内镜等相对更高昂的设备,可调节性好。可调节性好。可调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设备,尤其是一种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病可导致环咽肌痉挛,现对肌肉痉挛常采用肉毒素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痉挛——肉毒毒素定位注射技术》(窦祖林、欧海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中描述常用的引导注射的方法包括:徒手定位、肌电图、电刺激、超声。《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功能障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年第35卷,第3期,263页)描述目前采用的引导注射方法有肌电图引导、超声引导、内镜引导。因环咽肌位置较深,颈部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较多,应用肌电图、超声、内镜需要相应设备、相关操作经验及资质。《痉挛——肉毒毒素定位注射技术》(窦祖林、欧海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中描述:电刺激引导注射以引起目标肌肉明显收缩或诱发目标动作为度,出现上述表现证明刺入目标肌肉。现有技术1:CN212089563U,20201208,一种用于评估和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的球囊扩张装置,仅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现有技术2:CN206642215U,20171117,一种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的电刺激治疗及压力测量装置,为进行电刺激的装置;现有技术3:CN210009496U,20200204,一种环咽肌失迟缓注射装置,仅进行注射。以上三种技术未实现电刺激引导进行环咽肌注射。康复科电刺激设备较多,但目前尚无有效的电刺激引导方案进行环咽肌肉毒素注射治疗,故在康复科中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不能应用电刺激进行引导注射环咽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球囊的长硅胶管用于粗略定位,压力水囊调整针刺深度,金属注射针表面除针尖外覆盖特氟龙材料用于绝缘,导线连接金属针用于电刺激定位的技术方案。
[0004]硅胶管:直径1cm,管壁厚度1mm,长度为30cm的硅胶管,管腔通过两条平行的1mm宽的分隔分为竖向的三个腔,中间腔最宽处4mm。一端钝圆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盲端为壁厚0.5mm,长1

2cm的定位球囊,上部密封,仅以一侧外侧腔作为通道到达开口端后分叉移形为圆形开口,用外部小孔内部分瓣带固定环的圆柱形橡胶气嘴堵住。定位球囊上方中间腔的硅胶管壁中心有一注射孔用于注射针通过。中间腔两侧分隔于注射孔对侧向内延伸形成压力水囊囊壁,囊壁向针尖方向形成褶皱。另一侧外侧腔向下到达定位球囊顶部后向中间开口连接压力水囊,上部同样分叉移形为圆形开口,用橡胶气嘴堵住。
[0005]注射针为金属材质,“L”形,针身外径0.8mm,内径0.4mm,表面为绝缘涂层,针尖刃部无涂层。针尖注射部分长度6mm,针尾弯折部分长度10mm,用于连接注射延长管并防止上下偏斜,左右各有1.5mm宽的针翼,防止左右偏斜。针翼及针尾弯折部分贴合固定于压力水囊上。注射延长管1mm外径,内径0.8mm,长35cm,通过中间腔由硅胶管开口端伸出,延长管外口可连接目前常用的注射器。针尾金属连接导线,同样通过中间腔由开口端伸出,连接2mm内插式电极接口内金属片。
[0006]通过定位球囊定位食道顶端环咽肌痉挛狭窄处,向压力水囊内注水,水囊膨胀将针刺入目标处,连接电刺激仪。通过注水的多少调整刺入深度,出现和电刺激频率同步的拖拽感表明刺入环咽肌,此时经注射延长管注入合适剂量的肉毒素。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应用电刺激设备引导进行肉毒素注射,原理简单,定位准确。不需要超声、肌电图仪、内镜等相对更高昂的设备,可调节性好。
附图说明
[000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09]附图1是技术的主视图。
[0010]附图2是技术的俯视图。
[0011]图中1.硅胶管、2.平行的分隔、3.开口端、4.定位球囊、5.橡胶气嘴1、6.压力水囊、7.橡胶气嘴2、8.注射孔、9.注射针、10.注射延长管、11.左右针翼、12.延长管外口、13.导线、14.电极接口、15.电极内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采用硅胶材质。
[001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气囊及水囊开口端用橡胶气嘴堵住。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针尾弯折、左右有针翼,针翼及针尾弯折部分贴合固定于压力水囊上。
[0015]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注射针的绝缘涂层采用特氟龙材质。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采用2mm内插式内部带金属片的接口。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使用时水囊内注入液体,防止压缩。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电刺激引导进行肉毒素注射为功能定位,以出现靶肌肉收缩为目标。使用时经口腔将本技术盲端插入食管,由橡胶气嘴5向定位球囊4里充入10ml气体或液体。然后向外拉动,至不能拉动时停止。因失弛缓的环咽肌有内部空间大而外部通道小的特点,因而往外拉出过程中不能拉动时定位球囊4即于食道顶端环咽肌痉挛狭窄处卡住。保持拉力,从压力水囊6的橡胶气嘴7处逐渐注入水,压力水囊6逐渐膨胀。针尾左右各有1.5mm宽的针翼11,压力水囊6囊壁向针尖方向形成褶皱以容纳针翼,可以防止偏斜。针尖逐渐由球囊上部注射孔8伸出并刺入食道顶端环咽肌痉挛狭窄处。此时将电极接口14连接电刺激仪,打开电刺激仪,调至合适电量。逐渐增加水量增加刺入深度,因针身有绝缘涂层不导电,针尖导电,至出现和电刺激频率同步的硅胶管拖拽感表明针尖到达环咽肌,此时用注射器经注射延长管注入合适剂量的肉毒素。以带双极2.0mm插针式输出线的G6805型电刺激治疗仪为例:同一路输出线的其中一个2.0mm针式电极插入本技术的内插式电极接口14,另一个电极插入2.0mm插针孔电极片贴于颈部皮肤,形成电回路。调整电流刺激强度,通常为1

3ma。(参考《痉挛——肉毒毒素定位注射技术》,(窦祖林、欧海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此时缓慢向水囊注水,调整针刺深度进行进一步操作。如注入最大水量扔未出现拖拽感,则将水抽出,此时针退出。转动硅胶管调整位置重复以上操作。操作结束后将水抽出,此时针退入硅胶管,将硅胶管拔出。因电量较小,且电回路
不跨过心脏,不会引起人体的较大反应。且注射针较短(食管壁厚约0.3

0.6cm),不经过颈部神经血管直接注射环咽肌,故使用较安全。
[0019]本技术为电刺激引导进行环咽肌肉毒素注射治疗的装置,可用于治疗环咽肌痉挛导致的吞咽障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包括长硅胶管、定位球囊、橡胶气嘴、压力水囊、注射针、导线、电极接口、注射延长管,其特征在于:长硅胶管盲端上部密封形成定位球囊,长硅胶管管腔通过两条平行分隔分为竖向的三个腔,中间腔两侧分隔向内延伸形成压力水囊,定位球囊与压力水囊外口用橡胶气嘴堵住,注射针贴合固定于压力水囊上,导线连接注射针和电极接口,注射延长管连接注射针针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长硅胶管一端钝圆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盲端上部管壁上有注射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球囊以一侧外侧腔作为通道到达开口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环咽肌进行电刺激引导注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水囊囊壁向针尖方向形成褶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列梅徐化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列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