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角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15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说涉及一种切割工件内角的切角模具。包括上、下模板,上模板的下平面和下模板的上平面分别设有切口相向的上、下切刀,上、下切刀所处的位置与待加工件上的待加工夹角位置对应,上、下模板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且上、下模板上设有控制上、下切刀相接触的限位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导向机构来限定上、下模板之间运动方向,保证上、下切刀与铝法兰盘内孔四角的位置始终吻合,以限位装置来限定上、下切刀之间的接触,其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说涉及一种切割工件内角的切角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 一些工件的外角加工起来是非常方便的,但内角往往加工起来较为复杂,如铝法兰盘的内孔多设计成长方形,常规的加工方法为普通线切割留抛光量,然后钳工再进行抛光,粗槌度相对较高,且效率低下;如果要保证粗糙度的要求,则需改用慢走丝线切割,但成本约要增加10倍,成本太高;如采用数控铣削的方法加工,使粗糙度得到了保证,但铝法兰盘内孔的四角则需采用线切割,线切割后留余量给钳工接平抛光,工序长、费时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切角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下模板,上模板的下平面和下模板的上平面分别设有切口相向的上、下切刀,上、下切刀所处的位置与待加工件上的待加工夹角位置对应,上、下模板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且上、下模板上设有控制上、下切刀相接触的限位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以导向机构来限定上、下模板之间运动方向,保证上、下切刀与待加工件上的待加工夹角位置相对应,以限位装置来限定上、下切刀之间的接触,其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切刀在可靠的定位条件下实施角部的切削加工,加工效率显著提高的同时可以确保加工的精度。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除去上模板后的俯视图3为切刀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待加工件为铝法兰盘为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一步说明4铝法兰盘内孔有四个角部的圆弧部分需要切削加工,每个角部约有1/4范围的多余圆弧应切除,如图l、图2所示,切角模具包括上、下模板IO、 20,上模板10的下平面和下模板20的上平面分别设有切口相向的上、下切刀30、40,上、下切刀30、 40所处的位置与待加工件60上的待加工夹角位置对应,即与铝法兰盘内孔的四角位置相对应,上、下模板10、 20之间设有导向机构50,且上、下模板IO、 20上设有控制上、下切刀30、 40相接触的限位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下切刀30、 40整体呈立柱状,具体说包括截面为方形的刀杆部,其切口处的相邻两边分别向内倾斜形成两斜面,两斜面呈内凹状,所述相邻两切刃在垂直于刀杆的平面上的投影相互构成的夹角与待加工角度吻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将上、下切刀30、 40的切口处的相邻两边分别向内倾斜形成两斜面,两斜面呈内凹状,即刀口部位的四边中,相邻两边为切刀30、 40的切口,这两边向内倾斜形成的斜面为出屑槽,这样可以方便的使切屑落下,同时,两切口形成尖部,对铝法兰盘60内孔四角的切割效果更好。所述的限位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上模板10的下表面和下模板20的上表面上的上、下限位块16、 26,上、下限位块16、 26之间的间距接近并小于上、下切刀30、 40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说在上、下限位块16、 26发生接触时,上、下切刀30、 40的切口始终保持一定距离,距离约为0. 1-0. 2cm,这样在切割时,由于受上、下限位块16、 26的限位,切刀30、 40的切口部位不会发生接触,在进行准确切割的同时还保证两刀不相碰撞,有效地保护了切刀,延长了使用寿命。所述的导向机构50为设置在上、下模板IO、 20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导向套导向柱,上、下模板IO、 20沿导向柱限定的方向运动,导向机构50也可以为滑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上、下切刀30、 40在切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定的振动及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时间长了会影响上、下模板IO、 20之间的配合,从而影响切刀30、 40与铝法兰盘60内孔四角的切割位置,使精度发生变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上、下模板IO、 20之间设置导向柱,使上、下模板IO、 20 始终沿着导向柱限定的方向运动,保证了上、下切刀30、 40与铝法兰盘60内 孔四角的切割精度。所述的上、下切刀30、 40分别与固定在上模板10下平面上的上固定板 11和下模板20上平面上的下固定板21固连。上、下切刀30、 40的刀杆末端 分别位于上、下固定板11、 21上开设的贯穿其板体的通孔内,刀杆末端的端 面与上、下固定板ll、 21上所开设的通孔的上、下端面平齐,同时抵靠在上、 下垫板12、 22的板面上,这样在切削加工时,上、下切刀30、 40受到上、下 模板IO、 20的推动力,上、下垫板12、 22相向运动,再由上、下垫板12、 22 抵压上、下切刀30、 40相向移动,对待加工件40实施切削加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选择在上、下模板IO、 20与上、下固定板ll、 21之间分别设有上、下垫板12、 22,上、下固定板ll、 21上分别连有上、下 导向板14、 24,上、下导向板14、 24分别直接与待加工件相邻,上、下模板 10、 20、上、下固定板ll、 21及上、下垫板12、 22分别固定连接,设置上、 下垫板12、 22是为了防止切刀30、 40在切割后发生回弹而下陷,起到一个加 强硬度的作用,上、下垫板12、 22通常采用淬火服C40-45材料,硬度大。本 优选方案选择将上、下模板IO、 20、上、下固定板ll、 21及上、下垫板12、 22分别用上、下退料螺栓13、 23紧固在一起,上、下退料螺栓13、 23的栓头 131、 231位于上、下模板IO、 20上开设的沉孔10a、 20a内,上、下退料螺栓 13、 23自露出上、下导向板14、 24的板面到栓头131、 231之间的长度大于上、 下导向板14、 24到沉孔10a、 20a台阶处的距离,即上、下退料螺栓13、 23 和上、下导向板14、 24构成浮动配合;上、下退料螺钉13、 23分别在上、下 固定板ll、 21的区域段上套设有弹簧15、 25,即上、下导向板14、 24通过弹 簧15、 25而上下浮动,弹簧15、 25受压力而收縮导致导向板14、 24向下运 动,弹簧拆去压力后而恢复原状时使导向板14、 24向上运动,这样在切割后, 铝法兰盘60会由于作用力留在切刀30、 40上,这时上、下导向板14、 24通 过弹簧15、 25的浮动设置可以起到一个退料作用,同时保护了切刀30、 40的刀口。上、下固定板11、 21和上、下垫板12、 22分别通过螺栓与上、下模板10、 20相固定。本优选方案中,上、下导向板14、 24是通过退料螺钉13、 23与上、下模板IO、 20上开设的沉孔之间进行配合实现上、下导向板14、 24的浮动配合,同时起到一个定位作用,而上、下固定板ll、 21和上、下垫板12、22及上、下模板是通过螺栓来实现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也起到一个切削过程中的定位作用。上、下模板IO、 20之间设有固定铝法兰盘60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为设置在下导向板24上平面上的定位销241,定位销241的高度小于待加工件60的高度,定位销241均匀对称布置且与待加工件60的待加工夹角位置相错开,即定位销241沿铝法兰盘60的内孔周向均匀布置且与铝法兰盘60内孔四角位置相错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选择将定位销214设置在下导向板24上,这样可以方便的放置铝法兰盘60,选择将定位销241与铝法兰盘60内孔四角的位置相错开,同时其高度小于铝法兰盘60的高度,是为了在起到定位作用的同时,不干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模板(10)、(20),上模板(10)的下平面和下模板(20)的上平面分别设有切口相向的上、下切刀(30)、(40),上、下切刀(30)、(40)所处的位置与待加工件(60)上的待加工夹角位置对应,上、下模板(10)、(20)之间设有导向机构(50),且上、下模板(10)、(20)上设有控制上、下切刀(30)、(40)相接触的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华林绪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华林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