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86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包括:在目标区块现场取岩心,对目标区块岩心开展敏感性伤害实验,绘制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曲线,并拟合出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根据测井等地质资料,对目标区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修正地质模型;用地层初始渗透率模拟生产过程,记录生产井理想产能;基于修正的三维地质模型,再次模拟生产过程;通过对比外来流体不同注入量下的产能与储层未受到敏感性损伤的理想产能,计算得出储层产能损伤率,作为储层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验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对储层做出正确的评价、提高油气产能及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属于石油气田开发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储层都会和不同的外来流体接触,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导致储层中的油气流动能力下降,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储层的生产能力。准确评价储层敏感性、分析储层损伤机理,将会给采油气工艺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加深对储层敏感性的理解可以在各个施工环节防止储层损伤,充分发挥储层产能,达到科学开发油气田的目的。
[0003]传统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对于评价油气储层的真实损伤并不准确,因为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是非均匀的,实际波及范围和波及程度有限,并没有对整个储层造成全面损伤,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考虑储层非均匀损伤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在目标区块现场取岩心,对目标区块岩心开展不同注入倍数的敏感性伤害实验并确定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
[0007]步骤二、绘制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曲线,并拟合敏感性损伤后出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
[0008]步骤三、根据地质资料,对目标区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用地层初始渗透率模拟模拟生产过程,获得基质网格的流动PV数;再通过已获得的每个基质网格对应的流动PV数,根据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获得每个网格对应不同注入体积倍数损伤后的渗透率,得出目标区块所有基质网格的渗透率,并修正三维地质模型;
[0009]步骤四、基于三维地质模型模拟生产过程,获得生产井理想产能;基于修正的三维地质模型,再次模拟生产过程获得生产井模拟产能;
[0010]步骤五、根据生产井理想产能、生产井模拟产能获得储层产能损伤率,并根据储层产能损伤率对生产井的储层敏感性进行评价。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一中敏感性伤害实验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碱敏损伤实验。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二中敏感性损伤后出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为:
[0013][0014]式中:K
n
为某个敏感性实验不同注入体积倍数下的岩心渗透率;K
i
为岩心初始渗透率;PV为注入体积倍数。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
[0016]步骤31、根据地质资料,对目标区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其三维地质模型是一个三维网格体,构建的储层网格数据模型表征储层流体的流动分布规律,每一个网格都有一系列属性;
[0017]步骤32、用初始渗透率输入至三维地质模型,以集合T={1,2,3,

,t,

,m}表示时间步序列,其中t表示一个时间步,m为最后时间步;令每一个时间步表示注入井在该时间步注入外来流体的注入量,注入外来流体时,储层岩石与外来流体的接触过程,每一个时间步t都会得到获得每个基质网格的PV数;
[0018]步骤33、根据第一个时间步的第一个网格对应的PV数计算得到该时间步对应的第一个网格的渗透率;
[0019]步骤34、重复上一步骤,同理可得,第一个时间步的第二个网格的渗透率,直到最后一个网格渗透率计算结束,得到第一个时间步的所有网格的渗透率集合;
[0020]步骤35、第二个时间步重复步骤33、步骤34,直到第m个时间步模拟结束,每一个时间步都可以获得该时间步所有网格的渗透率集合;
[0021]步骤36、把渗透率集合输入地质模型的所有网格,修正网格数据,获得修正三维地质模型。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五中储层产能损伤率的计算公式为:
[0023][0024]式中:J为产能损伤率;P
t
为不同注入量下的产能;P
i
不同注入量下的理想产能。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五中当储层产能损伤率J≤5%时,储层敏感性评价为弱;
[0026]当储层产能损伤率5%<J≤10%时,储层敏感性评价为强;
[0027]当储层产能损伤率J>10%时,储层敏感性评价为调整施工方案。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实验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对储层做出正确的评价、提高油气产能及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目标区块某个敏感性实验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关系曲线图;
[0030]图2为X油田岩心水敏性实验曲线图;
[0031]图3为两种方法模拟产能与实际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步骤一、在目标区块现场取岩心,对目标区块岩心开展不同注入倍数的敏感性伤害实验并确定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绘制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曲线,并拟合敏感性损伤后出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
[0035]其中具体敏感性伤害实验如下:
[0036]首先,取目标区块的岩心,按照SYT5358

2010岩心制备方法,切割直径2.5cm左右,长度4

7cm的目标储层岩心,60℃烘干至恒重,测量岩心的长度、直径和孔隙度;检查装置气密性,监测时间不少于48h。
[0037]然后,对目标区块岩心开展敏感性伤害实验:
[0038](1)速敏损伤实验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39]①
在室温条件下,配置好模拟地层水,然后用模拟地层水饱和岩心,放入岩心夹持器,缓慢调节围压至2MPa,用模拟地层水驱替岩心,测量岩心的初始渗透率K
i
。按公式(1)计算岩心初始渗透率,按公式(2)计算岩心孔隙体积。
[0040][0041]式中:K
i
为初始渗透率(实验中模拟地层水所对应的岩心渗透率);Q为驱替速度;P
in
为岩心夹持器入口端压力;P
out
为岩心夹持器出口端压力
[0042][0043]式中:Vp为岩心孔隙体积;D为岩心直径;L为岩心长度;为岩心孔隙度;
[0044]②
参照SYT5358

2010规定的0.1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目标区块现场取岩心,对目标区块岩心开展不同注入倍数的敏感性伤害实验并确定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步骤二、绘制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曲线,并拟合敏感性损伤后出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步骤三、根据地质资料,对目标区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用地层初始渗透率模拟模拟生产过程,获得基质网格的流动PV数;再通过已获得的每个基质网格对应的流动PV数,根据敏感性损伤后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获得每个网格对应不同注入体积倍数损伤后的渗透率,得出目标区块所有基质网格的渗透率,并修正三维地质模型;步骤四、基于三维地质模型模拟生产过程,获得生产井理想产能;基于修正的三维地质模型,再次模拟生产过程获得生产井模拟产能;步骤五、根据生产井理想产能、生产井模拟产能获得储层产能损伤率,并根据储层产能损伤率对生产井的储层敏感性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敏感性伤害实验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碱敏损伤实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敏感性损伤后出渗透率保留率与注入体积倍数的关系式为:式中:K
n
为某个敏感性实验不同注入体积倍数下的岩心渗透率;K
i
为岩心初始渗透率;PV为注入体积倍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产能损伤率评价储层敏感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步骤31、根据地质资料,对目标区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其三维地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瑀李伯星李政澜李宸杨晋斌魏嘉宝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