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74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包括一上端开口的储水容器以及能放入储水容器内的置物架,所述储水容器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在所述置物架置于储水容器内时,所述置物架上部将处于储水容器外侧,所述置物架包括架体、支撑部以及用于连接架体与支撑部的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能挂于储水容器上端以对连接部和支撑部进行支撑,所述储水容器限定为圆柱形容器,所述连接部为连接于连接部与置物架之间的若干个绕圆柱形容器圆心均匀分布的第一竖杆,该浸水实验设备岩心至于水中的过程是由架体21缓慢放入,这样岩心便不会击打水面,也就不会溅起水花而形成空气气泡,以避免空气气泡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免空气气泡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免空气气泡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
,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页岩气属天然气中一种,表现为无色无味气态,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用仪器仪表可以记录,但无法直观展示。因而常通过现场浸水实验可观察到页岩含气情况,具体是将钻井所取岩心浸入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容器内,透过玻璃便可清晰观察岩心内含气情况(若含气,则气泡会以串珠状或水幕状从岩心冒出),然而在将岩心置于玻璃容器内过程通常是直接将其丢入玻璃容器中,这样的放入方式容易溅起水花以在玻璃容器内形成空气气泡,而空气气泡会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包括一上端开口的储水容器以及能放入储水容器内的置物架,所述储水容器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在所述置物架置于储水容器内时,所述置物架上部将处于储水容器外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架包括架体、支撑部以及用于连接架体与支撑部的连接部,所述支撑部能挂于储水容器上端以对连接部和支撑部进行支撑。
[0007]进一步的,所述储水容器限定为圆柱形容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连接于连接部与置物架之间的若干个绕圆柱形容器圆心均匀分布的第一竖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的数量限定为3根。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顶板以及设于顶板上端的把手,所述第一竖杆上端与顶板固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形状限定为圆形,所述把手的形状限定为倒U形。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若干个设于所述顶板下端的且绕圆柱形容器圆心均匀分布的第二竖杆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杆下端的滚珠,所述架体以及支撑部装配于圆柱形容器时,在重力作用下,各个滚珠将均抵接于圆柱形容器上端以对整个置物架进行支撑。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该浸水实验设备岩心至于水中的过程是由架体21缓慢放入,这样岩心便不会击打水面,也就不会溅起水花而形成空气气泡,以避免空气气泡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
附图说明
[0014]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置物架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1]储水容器1、圆柱形容器11、脚垫111;
[0022]置物架2、架体21、圆环211、连接杆212、支撑部22、顶板221、把手222、第二竖杆223、滚珠224、连接部23、第一竖杆2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包括一上端开口的储水容器1以及能放入储水容器1内的置物架2,具体的,储水容器1限定为圆柱形容器11,且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以便与工作人员从容器侧面观察容器内部状况,在圆柱形容器11的下端还设有三个绕圆柱形容器11圆心均匀分布的脚垫111,脚垫111采用硅胶材质制成,这样在圆柱形容器11在置于地面时便能柔性接触,以对圆柱形容器11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圆柱形容器11不易在地面滑动。
[0025]在本实施中,置物架2包括架体21、支撑部22以及用于连接架体21与支撑部22的连接部23。
[0026]具体的,架体21包括三个同心设置的圆环211,三个圆环211直径由内向外依次等距增大,相邻两个圆环211之间通过三个连接杆212连接。
[0027]具体的,连接部23为连接于连接部23与置物架2之间的三个绕圆柱形容器11圆心均匀分布的第一竖杆231。
[0028]具体的,支撑部22包括顶板221、设于顶板221上端的把手222、若干个设于顶板221下端的且绕圆柱形容器11圆心均匀分布的第二竖杆223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二竖杆223下端的滚珠224,第一竖杆231上端与顶板221固接,顶板221的形状限定为圆形,把手222的形状限定为倒U形,倒U形的把手222方便工作人员提拉以及转动整个支撑部22。
[0029]架体21以及支撑部22装配于圆柱形容器11时,在重力作用下,各个滚珠224将均抵接于圆柱形容器11上端以对整个置物架2进行支撑。
[0030]对岩心进行浸水试验时,在圆柱形容器11内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岩心置于架体21上,之后再讲架体21缓慢插入圆柱形容器11中,使架体21上的岩心缓慢进入水,再岩心进入水中后继续下放支撑部22,直到各个滚珠224抵接于圆柱形容器11上端位置,此时岩心便支撑于水中,岩心中若存在页岩气,则会以气泡形式在水中逐渐上浮,工作人员此时便可对气泡进行观察。
[0031]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岩心至于水中的过程是由架体21缓慢放入,这样岩心便不会
击打水面,也就不会溅起水花而形成空气气泡,以避免空气气泡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
[0032]在观察过程中,使用者还可通过把手222带动支撑部22转动,使支撑部22通过连接部23和架体21带动岩心进行转动,这样便可岩心的角度,以方便工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岩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支撑部22是通过多个滚珠224与圆柱形容器11顶面进行抵接,因此支撑部22转动是不会受到较大阻力,转动过程相较顺畅,利于使用者使用。
[0033]在观察过程中,使用者还可通过把手222上提支撑部22,之后在快速下方支撑部22使支撑部22上的多个滚珠224快速撞击在圆柱形容器11上端,这样便能让架体21带动岩心进行抖动,以促使岩心快速释放大量页岩气,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该浸水实验设备岩心至于水中的过程是由架体21缓慢放入,这样岩心便不会击打水面,也就不会溅起水花而形成空气气泡,以避免空气气泡影响页岩气气泡的观察。
[0035]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端开口的储水容器(1)以及能放入储水容器(1)内的置物架(2),所述储水容器(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在所述置物架(2)置于储水容器(1)内时,所述置物架(2)上部将处于储水容器(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2)包括架体(21)、支撑部(22)以及用于连接架体(21)与支撑部(22)的连接部(23),所述支撑部(22)能挂于储水容器(1)上端以对连接部(23)和支撑部(22)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1)限定为圆柱形容器(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页岩浸水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为连接于连接部(23)与置物架(2)之间的若干个绕圆柱形容器(11)圆心均匀分布的第一竖杆(2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周文王璐刘逸盛杨琴冯鑫霓陈秋桔徐侦耀田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