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含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84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一种控制含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经转炉冶炼最终钢水中含不低于3.0%Si的钢水后浇铸成坯;经对铸坯常规加热后常规粗轧;常规精轧;常规冷轧、退火、精整等后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热轧带钢边部区间ΔH=H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含Si

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具体属于一种控制含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含Si≥3.0%无取向硅钢是一种高牌号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大型发电机组的铁芯制造,是低碳绿色产品。热轧带钢板形是最关键的制造工艺,带钢边部轮廓是关键评价指标,其主要包括边降和局部高点,通过控制带钢对中轧制,控制粗轧立辊表面质量,配备合适的工作辊窜辊策略,改善精轧工作辊边部磨损。在冷轧过程中,热轧带钢边部轮廓超过一定范围,即当有边部局部高点或边降超过一定程度(边部厚度急剧减薄)时,或者边部发纹深度较重,导致冷轧轧制过程中表层和次表层伸长率不一致,局部金属拉伸变形抗力超过材料本身抗拉强度,导致了边部表面横向裂纹缺陷的产生(垂直轧制方向)或直接裂开见图1、2。有时3种缺陷耦合叠加,更会加剧边部表面横向裂纹缺陷的产生。
[0003]通常产品标准按照C40和W40评价带钢板形轮廓,通过统计分析,这两个典型值都正常情况下,冷轧工序轧制时依然存在轧制横向裂纹缺陷。经过对轧制横向裂纹缺陷钢卷与无缺陷卷观察分析断面轮廓,发现横向裂纹缺陷与距热轧带钢边部75mm范围内边部轮廓异常和边部发纹深度紧密相关。
[0004]经检索:江苏沙钢公开的《一种防止冷轧高牌号硅钢边损边裂的制备方法》,其终轧温度840~870℃,卷取温度600~680℃;控制常化温度840~880℃;控制开轧前带钢温度不低于40℃,控制首道次压下率不超过总压下率的5%。该文献通过优化全流程工艺参数,可以改善硅钢的边部质量状态,防止边损边裂的产生。
[0005]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福岛达人公开了一种《冷轧机以及冷轧方法》,其低速轧制时,能够进行轧制而不产生钢板边缘的边裂、板断裂,加热钢板的两边缘的边缘加热器把入侧的钢板边部温度升高60℃,由此改善硅钢板、不锈钢板那样的难轧制材料。
[0006]鞍钢股份公开的《一种防止高硅电工钢冷轧断带的方法》,其在热轧钢带左右两侧分设刀具进行铣削操作,刀具轴与钢带运行方向成α角度,所述刀具上的刀刃的旋转方向与钢带运行方向相反,带钢运行速度5~40m/min,当边裂深度小于10mm时,钢带一侧设置一个刀具,当边裂大于10mm时,钢带一侧采用两个以上刀具同时铣削,避免了裂纹造成断带。
[0007]东北大学公开的《一种优化无取向高硅钢冷轧板板形的方法》,其在100~300℃下进行温轧,温轧总压下量控制在55~60%之间。将温轧钢板在300~350℃和保护气氛条件下保温30~60min,进行低温回复,然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冷轧,无取向高硅钢冷轧板边裂程度微小、板形良好。
[0008]上述4个文献,主要是通过采取防止冷轧边裂方法主要是低速轧制、负荷优化、升高板温、去掉边部裂纹等技术措施,但均未涉及到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控制热轧带钢边部断面轮廓(包括边降和局部高点)、边部发纹深度方法预防冷轧边部横向裂纹,且控制效果均不如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控制热轧带钢边部区间ΔH=H75

H5厚度差≤90um,控制带钢两侧的ΔH之间的差值≤30um,边部轮廓局部高点﹤10um,使冷轧边部横向裂纹缺陷发生率由现有的平均至少在1.0%降低至不超过0.05%,断带率由现有的平均至少在3.5%降到平均不超过3.0%,且板形对中性良好,带钢的厚度均匀性好的控制含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
[0010]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0011]一种控制含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其步骤:
[0012]1)经转炉冶炼最终钢水中含不低于3.0%Si的钢水后浇铸成坯;
[0013]2)经对铸坯常规加热后进行常规粗轧,在其轧制过程中:要求立辊辊面质量无热龟裂纹现象;
[0014]3)进行常规精轧,在其轧制过程中:
[0015]D、控制带钢边部发纹深度﹤100um;
[0016]E、控制精轧机组中F5

F7的工作辊边部磨损量不超过≤350um,工作辊轧制油的体积浓度为0.3%
±
0.05%;
[0017]F、降低带钢边部边降程度,即使控制距钢带两侧边部75mm处厚度H75与距钢带边5mm处厚度H5两处的厚度差值ΔH≤90um,用公式表示则为:
[0018]ΔH=H75

H5≤90um;
[0019]且控制带钢两侧的ΔH之间的差值≤30um,控制边部轮廓局部高点﹤10um;
[0020]4)常规进行冷轧、退火、精整等后工序。
[0021]其在于:所述降低带钢边部边降程度,另采用硬度不低于60HRC高速钢材质的工作辊,予以实现。
[0022]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及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
[0023]本专利技术之所以控制控制带钢边部发纹深度﹤100um,是由于在精轧过程中,通过改善工作辊边部辊形,增加工作辊轧制油浓度、优化精轧工艺参数负荷调整、采用高速钢工作辊材质等,采取特别合适窜辊策略显著减小精轧工作辊边部磨损,降低带钢边部厚度减薄程度(即边降),避免产生边部局部高点。
[0024]本专利技术之所以控制精轧机组中F5

F7的工作辊边部磨损量不超过≤350um,工作辊轧制油浓度目标0.3%
±
0.05%;是由于降低工作辊摩擦系数,降低工作辊边部磨损量,增加单位轧制长度,改善带钢边降程度。
[0025]本专利技术之所以控制距钢带边部75mm处厚度H75与距钢带边5mm处厚度H5两处的厚度差值ΔH≤90um,带钢两侧的ΔH之间的差值≤30um,控制边部轮廓局部高点﹤10um,是由于热轧带钢边降过大超出90um时易造成冷轧过程中边部受力均匀性变差,该区域金属延伸不均,若边部轮廓局部高点大于10um时,会进一步加剧局部高点区域应力差异,局部金属拉伸变形抗力超过材料本身抗拉强度,导致边部表面横向裂纹缺陷的产生(垂直轧制方向)或直接裂开,且带钢两边的厚度均匀性较差。
[002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热轧带钢边部区间ΔH=H75

H5厚度差≤90um,控制带钢两侧的ΔH之间的差值≤30um,边部轮廓局部高点﹤10um,使冷轧边部横向裂纹缺陷发生率由现有的平均至少在1.0%降低至不超过0.05%,断带率由现有的平均至
少在3.5%降到平均不超过3.0%,且板形对中性良好,带钢的厚度均匀性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情况图片;
[0028]图2为现有技术所生产的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情况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含Si≥3.0%无取向硅钢冷轧边部横裂缺陷的方法,其步骤:1)经转炉冶炼最终钢水中含不低于3.0%Si的钢水后浇铸成坯;2)经对铸坯常规加热后进行常规粗轧,在其轧制过程中:要求立辊辊面质量无热龟裂纹现象;3)进行常规精轧,在其轧制过程中:A、控制带钢边部发纹深度﹤100um;B、控制精轧机组中F5

F7的工作辊边部磨损量不超过≤350um,工作辊轧制油的体积浓度为0.3%
±
0.05%;C、降低带钢边部边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东何龙义黄东郑小强陈刚曹亢刘进文辜睿石文敏黄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