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73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涉及TGIC技术领域,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端连通有加料口,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外筒内部的搅拌机构,所述外筒的内壁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外筒的侧壁连通有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碱原料从加料口添加到外筒内部,然后通过电机带动套管转动,使得搅拌杆将碱原料打散,并且使得套管推动套管环在往复丝杆的外壁转动,使得套环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使得转动板上下往复移动,并且转动板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转动,使得外筒内部的碱原料被充分搅散,防止有成块的原料。成块的原料。成块的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TGIC
,具体为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白色结晶,是一种杂环多环氧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耐光性、耐腐蚀性、耐化学药品性和机械性能。主要用于含羧基聚酯、羧基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的固化剂,亦可用于制造电器绝缘材料层压板、印刷电路、各种工具、胶黏剂、塑料稳定剂等
[0003]TGIC的制造工序一般分为化合、酯化脱水、过滤、蒸发回收、结晶、造粒烘干、包装,酯化过程是一个强碱NaOH与反应中间产物的进一步反应,反应过程剧烈放热并伴随有酯化生成的水的脱出,加碱的过程需要人工在环化釜上的物料开口进行逐袋的加入,而加碱的过程中原料在包装袋内部经过长时间的堆放,导致包装袋内部的原料被挤压聚拢成块,从而导致这些碱原料无法快速充分的与其他原料混合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包装袋内部的原料被挤压聚拢成块,从而导致这些碱原料无法快速充分的与其他原料混合反应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端连通有加料口,所述外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外筒内部的搅拌机构,所述外筒的内壁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外筒的侧壁连通有出料口;
[0006]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传动轴、套管、搅拌杆、往复丝杆、套环、连接杆、转动板、齿轮和齿条,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外筒的顶端,所述传动轴位于外筒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轴位于外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杆,最下方的两组所述搅拌杆滑动贴合在外筒的内壁底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的内壁端转动连接有一组延伸至套管内部的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一组位于套管内部的套环,所述套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延伸至套管外部的连接杆,所述套管的侧壁开设有两组与连接杆吻合的开口。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连接杆位于套管外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转动板,两组所述转动板在与连接杆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组转动齿轮,所述套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齿条,多组所述齿条分别与一组转动齿轮啮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绞龙、矩形柱、套轴、一号锥齿轮、二号锥齿轮、转动环、转杆、转盘、推杆、滑动框、固定柱、固定
槽和弹簧,所述绞龙转动连接在外筒的内壁底端,所述绞龙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的外壁滑动套设有套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一号锥齿轮,所述套管的底端固定套设有二号锥齿轮,所述套轴的外壁转动套设有转动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筒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一组延伸至外筒内部的转杆,所述转杆位于外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转动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框,所述滑动框滑动套设有推杆的外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外筒的内壁开设有两组固定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转杆的外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筒的内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包括出料管、螺纹套和密封垫,所述出料管连通在外筒的侧壁,所述绞龙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料管的内部,所述出料管的外壁滑动套设有螺纹套,所述出料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碱原料从加料口添加到外筒内部,然后通过电机带动套管转动,使得搅拌杆将碱原料打散,并且使得套管推动套管环在往复丝杆的外壁转动,使得套环上下往复移动,从而使得转动板上下往复移动,并且转动板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转动,使得外筒内部的碱原料被充分搅散,防止有成块的原料;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碱原料被充分搅散后,操控转杆使得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啮合,从而使得套管带动绞龙转动,使得绞龙将外筒内部的碱原料推出,并且最下方的两组搅拌板贴合在外筒的内壁底端,从而使得在出料的过程中可以将残留在外筒内壁底端的碱原料推到绞龙处,从而使得外筒内部的碱原料可以被充分排出;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出料管与反应釜的进料管对接,使得反应釜上的进料管端木贴合在密封圈上,然后通过转动螺纹套,使得螺纹套螺纹连接在反应釜进料管的外壁,通过转动螺纹套使得螺纹套推动出料管和反应釜上的进料管紧密贴合在密封圈的两侧,使得在将碱原料排入反应釜内部的过程中,碱原料不随散落出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筒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筒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筒底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料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外筒;2、加料口;3、电机;4、搅拌机构;5、出料机构;6、出料口;
[0027]401、传动轴;402、套管;403、搅拌杆;404、往复丝杆;405、套环;406、连接杆;407、转动板;408、转动齿轮;409、齿条;
[0028]501、绞龙;502、矩形柱;503、套轴;504、一号锥齿轮;505、二号锥齿轮;506、转动环;507、转杆;508、转盘;509、推杆;510、滑动框;511、固定柱;512、固定槽;513、弹簧;
[0029]601、出料管;602、螺纹套;603、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2]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如图1

7所示,包括外筒1,外筒1的顶端连通有加料口2,外筒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外筒1内部的搅拌机构4,外筒1的内壁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5,外筒1的侧壁连通有出料口6;
[0033]搅拌机构4包括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顶端连通有加料口(2),所述外筒(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外筒(1)内部的搅拌机构(4),所述外筒(1)的内壁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5),所述外筒(1)的侧壁连通有出料口(6);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传动轴(401)、套管(402)、搅拌杆(403)、往复丝杆(404)、套环(405)、连接杆(406)、转动板(407)、齿轮和齿条(409),所述传动轴(401)转动连接在外筒(1)的顶端,所述传动轴(401)位于外筒(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3)的输出端,所述传动轴(401)位于外筒(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402),所述套管(4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杆(403),最下方的两组所述搅拌杆(403)滑动贴合在外筒(1)的内壁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内壁端转动连接有一组延伸至套管(402)内部的往复丝杆(404),所述往复丝杆(404)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一组位于套管(402)内部的套环(405),所述套环(40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组延伸至套管(402)外部的连接杆(406),所述套管(402)的侧壁开设有两组与连接杆(406)吻合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杆(406)位于套管(402)外部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组转动板(407),两组所述转动板(407)在与连接杆(406)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组转动齿轮(408),所述套管(4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齿条(409),多组所述齿条(409)分别与一组转动齿轮(408)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GIC新型连续环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5)包括绞龙(501)、矩形柱(502)、套轴(503)、一号锥齿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付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聚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