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71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涉及楼板施工技术领域领域,在深化设计阶段采用了BIM技术对密肋梁楼板体系进行了建模分析,对于部分钢筋密集可能会超高和节点复杂的区域提前做好了优化措施,减少施工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加快了施工进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错位搭设的钢筋铺设发明专利技术来控制柱帽厚板区的顶标高,防止钢筋堆叠过高从而导致后续完成面超高的情况,有效的保证了密肋梁楼板的完成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出小型密肋梁格模板体系,该模板体系可应用在梁格间空隙狭小且梁高较高,人工难以支模或浇筑后难以拆除的部位,该模板体系施工简单、拆模方便,能够有效解决狭长梁格内模板施工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板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密肋梁楼板体系因其自身性能好、造价低,能够降低层高和建筑自重而被广泛应用于跨度和荷载较大的、大空间多层和高层建筑,国内此方面的建筑技术也比较成熟。
[0003]但是截至目前,预应力与多向小间距密肋梁相结合,并需与棱台型清水挑檐协调施工、整体浇筑的楼板体系未被实施,从而使得施工进度较慢,影响了施工的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先进行施工准备,进行钢绞线下料,钢绞线下料前先将钢绞线卷放在自制的放线架中,再将铁皮剪断,然后一人抓住钢绞线一端,将钢绞线缓缓拉开,之后用砂轮切割机对钢绞线进行切割;
[0007]S2:进行固定端P型挤压锚制作,对一端张拉,一端固定的钢绞线需用专用挤压机制造固定端挤压锚具;挤压锚制作时,先在预应力钢绞线端部安装内外带螺纹的片式衬套和挤压套筒,开启油泵,将其强力压过挤压机模孔后,片式衬套的内外螺纹分别嵌入钢绞线和挤压套筒上,形成可靠的锚固单元;
[0008]S3:进行BIM的深化设计,先对钢筋排布进行优化,首先将可拉通的框架梁全部拉通,通过调整梁顶筋的排布次序以及在受力允许的情况下削弱次梁的截来控制厚板区域的标高;
[0009]S4:进行排架模板的支设,施工前进行立杆定位放线,900
×
900为搭设限度,现场可根据密肋梁板形式调整,实际距离应小于900mm,同时为保证模板稳定;
[0010]S5:进行模板支设,梁模板加工时,先根据设计模拟变形曲线图进行起拱,进行跳格支模:将梁侧格体模板隔一搭一,留出钢筋绑扎的操作空间,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侧边模板封闭;
[0011]S6:在密肋梁体系中有部分梁间距极小且梁截面较高,难以支模或浇筑后难以拆除,对于此类区域采用了小型密肋梁格可拆卸模板体系,该体系对于梁截面下部使用木模板支设来保证棱角效果,上部使用挤塑板填充,能够在浇筑后完成狭小区域的拆模工作;
[0012]S7:进行密肋梁钢筋安装,安装“支座钢筋

框架梁钢筋

次梁钢筋

悬挑梁钢筋

环梁钢筋

楼板面筋”的安装顺序进行钢筋的安装;
[0013]S8:进行预应力筋的安装,将预应力筋在梁中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布置,曲线形状由
反弯点及最低点、最高点等几个特征点控制,梁中预应力应根据详细的放线图,每间隔1.0m~1.5m左右设一个控制点,按图施工;
[0014]S9:步骤S8中,穿束完成后,可安装锚垫板及螺旋筋;端部锚垫板、螺旋筋由于处于支座钢筋较密处,安装比较困难,需保证位置的准确,同时还必须保证锚垫板与孔道切线相垂直;由于厚板区域钢筋密集,预应力筋全部从一处穿出难度很大,故采用预应力筋在同一条梁中前后错开的伸出方式,从而保证了钢绞线的伸出空间,也避免了该处因钢筋过密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的隐患;
[0015]S10:进行梁模板的封闭安装,梁钢筋和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梁模板的封闭,对于梁之间空隙较大的部位直接用木模进行封闭即可,密肋梁体系中部分梁间距极小且梁截面较高部分按照小型密肋梁模板体系进行封闭;
[0016]S11: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预应力垫板外工作长度内的外露钢绞线进行保护,防止其他杂物对其损害;同时,认真检查各关键部位及预应力孔道的高度,仔细全面地检查预应力筋外包层有无破损,以免影响后续张拉,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外侧清水挑檐区域,完成后再向内浇筑密肋楼板,浇筑时需注意预应力张拉端伸出的部位和钢筋密集区,振捣棒不得碰撞到预应力筋,同时需严格控制此类区域的振捣,避免出现孔洞,漏振问题;
[0017]S12:进行张拉前期准备,先进行张拉端部的清理,张拉前需将张拉端的聚苯塑块和杂物清理干净,不得有残留垃圾和积水,同时还需复核线型,主要观察预应力筋与锚垫板间的角度是否垂直,如偏差较大需要进行处理;由于有部分预应力筋前后错开间距不大,导致后段预应力筋的聚苯塑块压住了前端的预应力筋,造成螺旋筋漏出的情况,对于此类情况应先将后面的预应力张拉,切割后使用高强灌浆料进行封锚,待2~3天强度达到后再张拉前端的预应力筋;
[0018]S13:进行锚具的安装,将工作锚穿过预应力筋,并紧贴锚垫板,插入夹片,用锤打紧;安装完成后需复核锚具与锚垫板间有无贴合,对于由于预应力筋角度不正导致锚具与锚垫板间角度过大的,可以在不上夹片的情况下使用千斤顶张拉至10MPa,以检验预应力筋是否能捋正;
[0019]S14: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流程为:
[0020]1)一端张拉流程:0

初应力(10%控制应力,读数量测伸长值)

20%控制应力(读数量侧伸长值)

100%控制应力(读数量测伸长值)

锚固

卸荷;
[0021]2)两端张拉流程:0

初应力(10%控制应力,读数量测伸长值)

20%控制应力(读数量侧伸长值)

100%控制应力(读数量测伸长值)

一端锚固

另一端补张拉后锚固;
[0022]S15:进行预应力封锚,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一天后如无变化,则使用砂轮将多余预应力筋割除(漏出锚具夹片外长度不得小于30mm),割除完成后在夹片与预应力筋交接处满涂黄油,套上护套;并将周边清孔时割断的钢筋焊接,之后同标号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后浇部分以保护锚具,封堵时应注意插捣密实,同时进行二次抹面和压光,确保表面平整,之后即可结束整个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的施工流程。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实际下料时,由于密肋梁在厚板区域钢筋过密,部分设置在此处的张拉端不能同时穿出,需要前后错开,故钢绞线下料时,每条梁有一半的钢绞线需
要比常规下料计算长度延长30cm。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操作时,须严格控制挤压锚制作质量,挤压时油表压力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缩径模具涂减摩剂,保持润滑。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根据错位搭设的原则,A号梁顶标高同结构标高,保证截面高度;B号梁一排筋搭在A号梁上面,二排筋从A号梁一二排间隙穿过;C号梁上部钢筋压在AB号梁下面、下部钢筋放在AB号梁上面,截面适当弱化,以此来保证小间距密集钢筋处的施工可行性;(A号为框架梁、B为悬挑梁、C为次梁)。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每个密肋区格内,板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交错小间距预应力密肋梁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先进行施工准备,进行钢绞线下料,钢绞线下料前先将钢绞线卷放在自制的放线架中,再将铁皮剪断,然后一人抓住钢绞线一端,将钢绞线缓缓拉开,之后用砂轮切割机对钢绞线进行切割;S2:进行固定端P型挤压锚制作,对一端张拉,一端固定的钢绞线需用专用挤压机制造固定端挤压锚具;挤压锚制作时,先在预应力钢绞线端部安装内外带螺纹的片式衬套和挤压套筒,开启油泵,将其强力压过挤压机模孔后,片式衬套的内外螺纹分别嵌入钢绞线和挤压套筒上,形成可靠的锚固单元;S3:进行BIM的深化设计,先对钢筋排布进行优化,首先将可拉通的框架梁全部拉通,通过调整梁顶筋的排布次序以及在受力允许的情况下削弱次梁的截来控制厚板区域的标高;S4:进行排架模板的支设,施工前进行立杆定位放线,900
×
900为搭设限度,现场可根据密肋梁板形式调整,实际距离应小于900mm,同时为保证模板稳定;S5:进行模板支设,梁模板加工时,先根据设计模拟变形曲线图进行起拱,进行跳格支模:将梁侧格体模板隔一搭一,留出钢筋绑扎的操作空间,待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侧边模板封闭;S6:在密肋梁体系中有部分梁间距极小且梁截面较高,难以支模或浇筑后难以拆除,对于此类区域采用了小型密肋梁格可拆卸模板体系,该体系对于梁截面下部使用木模板支设来保证棱角效果,上部使用挤塑板填充,能够在浇筑后完成狭小区域的拆模工作;S7:进行密肋梁钢筋安装,安装“支座钢筋

框架梁钢筋

次梁钢筋

悬挑梁钢筋

环梁钢筋

楼板面筋”的安装顺序进行钢筋的安装;S8:进行预应力筋的安装,将预应力筋在梁中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布置,曲线形状由反弯点及最低点、最高点等几个特征点控制,梁中预应力应根据详细的放线图,每间隔1.0m~1.5m左右设一个控制点,按图施工;S9:步骤S8中,穿束完成后,可安装锚垫板及螺旋筋;端部锚垫板、螺旋筋由于处于支座钢筋较密处,安装比较困难,需保证位置的准确,同时还必须保证锚垫板与孔道切线相垂直;由于厚板区域钢筋密集,预应力筋全部从一处穿出难度很大,故采用预应力筋在同一条梁中前后错开的伸出方式,从而保证了钢绞线的伸出空间,也避免了该处因钢筋过密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的隐患;S10:进行梁模板的封闭安装,梁钢筋和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梁模板的封闭,对于梁之间空隙较大的部位直接用木模进行封闭即可,密肋梁体系中部分梁间距极小且梁截面较高部分按照小型密肋梁模板体系进行封闭;S11: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预应力垫板外工作长度内的外露钢绞线进行保护,防止其他杂物对其损害;同时,认真检查各关键部位及预应力孔道的高度,仔细全面地检查预应力筋外包层有无破损,以免影响后续张拉,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外侧清水挑檐区域,完成后再向内浇筑密肋楼板,浇筑时需注意预应力张拉端伸出的部位和钢筋密集区,振捣棒不得碰撞到预应力筋,同时需严格控制此类区域的振捣,避免出现孔洞,漏振问题;S12:进行张拉前期准备,先进行张拉端部的清理,张拉前需将张拉端的聚苯塑块和杂物清理干净,不得有残留垃圾和积水,同时还需复核线型,主要观察预应力筋与锚垫板间的
角度是否垂直,如偏差较大需要进行处理;由于有部分预应力筋前后错开间距不大,导致后段预应力筋的聚苯塑块压住了前端的预应力筋,造成螺旋筋漏出的情况,对于此类情况应先将后面的预应力张拉,切割后使用高强灌浆料进行封锚,待2~3天强度达到后再张拉前端的预应力筋;S13:进行锚具的安装,将工作锚穿过预应力筋,并紧贴锚垫板,插入夹片,用锤打紧;安装完成后需复核锚具与锚垫板间有无贴合,对于由于预应力筋角度不正导致锚具与锚垫板间角度过大的,可以在不上夹片的情况下使用千斤顶张拉至10MPa,以检验预应力筋是否能捋正;S14: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流程为:1)一端张拉流程:0

10%控制应力,读数量测伸长值

20%控制应力

100%控制应力

锚固

卸荷;2)两端张拉流程:0

初应力

20%控制应力

100%控制应力

一端锚固

另一端补张拉后锚固;S15:进行预应力封锚,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一天后如无变化,则使用砂轮将多余预应力筋割除,割除完成后在夹片与预应力筋交接处满涂黄油,套上护套;并将周边清孔时割断的钢筋焊接,之后同标号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后浇部分以保护锚具,封堵时应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红亮王宁齐胜郁风风邱瑾陆松飞黄森肖瑶许荣芮越峰万梓康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