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92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属于土建施工模板技术领域,解决了如何便捷地对后浇带两侧可靠封堵,并提升二次浇筑的后浇带与一次浇筑的楼层板混凝土结合的质量问题;用可充放气的扁平橡胶气袋替代板内钢筋网片下的封堵木胶板条,实现了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封堵,当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终凝后,通过放气,使扁平橡胶气袋缩小,并方便取出,从而保证后续后浇带混凝土与一次浇筑混凝土的可靠结合,并且现场操作便捷。作便捷。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特别涉及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以及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的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跨度较长建筑物的楼层顶板的现浇混凝土构筑中,均需要在楼层顶板上设置后浇带,先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楼层顶板,待后浇带两侧已浇筑的混凝土楼顶板的伸缩及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后浇带处的楼层顶板的二次补充浇筑;在浇筑后浇带两侧的楼层顶板混凝土时,需要将后浇带区域进行隔离,避免后浇带两侧浇筑的混凝土流入到后浇带区域中,使后浇带能充分发挥吸收两侧混凝土楼层板预应力的作用;根据现有施工规范,楼层顶板内的钢筋网片是一体化构筑完成的,也就是说,后浇带区域上的钢筋网片与其两侧的钢筋网片是同时一体化搭设完成的,这些钢筋网片通过混凝土马凳垫块,被支撑在楼层顶板浇筑模板的顶端面上,以保证楼层顶板浇筑完成后,能形成板内钢筋网片的保护层,板底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在2.5

3厘米之间;现场进行楼层顶板的浇筑施工过程为:当楼层顶板上的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确定出后浇带的位置,然后,在后浇带两侧构建封堵模板,封堵模板包括密目钢丝网、木胶板条和截断混凝土木楞,先在后浇带两侧的上、下钢筋网片之间设置封堵现浇混凝土的密目钢丝网,由于密目钢丝网的下端无法插入到下层钢丝网片的下方,实现对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模板之间缝隙的封堵,现场针对密目钢丝网正下方的缝隙,一般是采用木胶板条进行封堵的,并在密目钢丝网正上方的上钢筋网片上设置截断混凝土的木楞,从而构筑完成对后浇带一侧现浇混凝土的完全封堵模板体系;当后浇带两侧楼层顶板完成伸缩沉降后,拆除楼层顶板混凝土浇筑模板,这时封堵用木胶板条已与后浇带两侧已浇筑的混凝土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木胶板条容易腐烂,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当二次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必须先将封堵木胶板条从一次浇筑并终凝的混凝土中取出,然后,再架设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模板,进行后浇带的二次混凝土补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两次浇筑混凝土的紧密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封堵木胶板条的取出费时耗力,经常发生封堵木胶板条取出不彻底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后浇带混凝土与已浇筑楼层顶板混凝土的结合质量,如何解决该问题是现场施工中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封堵模板中的堵缝木胶板后期去除困难,并成为两次浇筑混凝土结合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用可充放气的扁平橡胶气袋代替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下的封堵木胶板条,实现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封堵;当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终凝后,通过放气,使扁
平橡胶气袋缩小,并方便地将气袋整体取出,为二次补浇后浇带混凝土创造良好的两次混凝土的结合条件,整个操作还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另外,将扁平橡胶气袋设计成分体式单元气袋,通过多个分体式单元气袋的首尾衔接,并将这些沿缝隙方向首尾相接的气袋布置成S形,从而在后浇带两侧构筑出豁齿形混凝土结合面,使后续后浇带混凝土与一次浇筑混凝土的可靠结合更加紧密。
[0005]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包括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支架,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支架上,设置有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上,间隔地设置有混凝土垫块,在混凝土垫块上设有板内下层钢筋网片,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的上方,设置有板内上层钢筋网片;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上,设置有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左侧的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板内上层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左侧密目钢丝网,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之间形成的左侧缝隙中,设置有左侧扁平式气囊,左侧扁平式气囊设置在左侧密目钢丝网正下方,在左侧密目钢丝网正上方的板内上层钢筋网片上,设置有截断混凝土左侧木楞;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右侧的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板内上层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右侧密目钢丝网,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之间形成的右侧缝隙中,设置有右侧扁平式气囊,右侧扁平式气囊设置在右侧密目钢丝网的正下方,在右侧密目钢丝网的正上方的板内上层钢筋网片上,设置有截断混凝土右侧木楞。
[0006]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左侧的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上,浇筑有后浇带左侧楼层板混凝土,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右侧的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上,浇筑有后浇带右侧楼层板混凝土。
[0007]在左侧扁平式气囊的右侧立面上,分别设置有充放气嘴和气囊拉拽把手,在充放气嘴中设置有气嘴塞;在左侧扁平式气囊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固定钢筋凹槽;右侧扁平式气囊的结构与左侧扁平式气囊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0008]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之间形成的左侧缝隙内,多个左侧扁平式气囊是头尾相接沿左侧缝隙的走向设置的,这些左侧扁平式气囊呈蛇形形状布置,实现对左侧密目钢丝网下方的左侧缝隙的封堵。
[0009]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的构筑方法,在预浇筑楼层顶板下方的已完成的楼层底板上支设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支架,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支架上搭设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上间隔地设置混凝土垫块,在混凝土垫块上支设板内下层钢筋网片,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上方,支设板内上层钢筋网片;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上设置有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扁平式气囊,在扁平式气囊的侧立面上分别设置有充放气嘴和气囊拉拽把手;第二步、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左侧的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板内上层钢筋网片之间,挂接左侧密目钢丝网;第三步、将扁平式气囊充气后,设置到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之间形成的左侧缝隙中,使扁平式气囊设置在左侧密目钢丝网的正下方,并且将扁平式气囊上的充放气嘴和气囊拉拽把手,设置在朝向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的方向上;多个充气后的扁平式气囊,是首尾相接连接布置的,将左侧缝隙封堵;
第四步、在左侧密目钢丝网正上方的板内上层钢筋网片上,设置截断混凝土左侧木楞;第五步、依照第二步到第四步的步骤,进行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右侧的密目钢丝网、扁平式气囊和截断混凝土右侧木楞的安装;从而完成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两侧的封堵模板的布设;第六步、浇筑后浇带左侧楼层板混凝土和后浇带右侧楼层板混凝土;第七步、待后浇带左侧楼层板混凝土和后浇带右侧楼层板混凝土终凝后,拆除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第八步、拔掉扁平式气囊上的气嘴塞,使扁平式气囊放气后收缩,然后,通过气囊拉拽把手,将收缩的扁平式气囊取出。
[0010]第九步、支设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的浇筑模板,对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
[0011]用于封堵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之间的左侧缝隙的多个充气后的扁平式气囊,是沿左侧缝隙方向,以S形首尾相接连接布置方式布置的;用于封堵板内下层钢筋网片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之间的右侧缝隙的多个充气后的扁平式气囊,是沿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建筑物的预浇楼层顶板后浇带两侧的封堵模板结构,包括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支架(1),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支架(1)上,设置有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2),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2)上,间隔地设置有混凝土垫块,在混凝土垫块上设有板内下层钢筋网片(3),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3)的上方,设置有板内上层钢筋网片(9);在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2)上,设置有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4),其特征在于,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4)左侧的板内下层钢筋网片(3)与板内上层钢筋网片(9)之间,设置有左侧密目钢丝网(8),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3)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2)之间形成的左侧缝隙中,设置有左侧扁平式气囊(7),左侧扁平式气囊(7)设置在左侧密目钢丝网(8)正下方,在左侧密目钢丝网(8)正上方的板内上层钢筋网片(9)上,设置有截断混凝土左侧木楞(10);在楼层顶板后浇带区域(4)右侧的板内下层钢筋网片(3)与板内上层钢筋网片(9)之间,设置有右侧密目钢丝网,在板内下层钢筋网片(3)与楼层顶板浇筑底模板(2)之间形成的右侧缝隙中,设置有右侧扁平式气囊,右侧扁平式气囊设置在右侧密目钢丝网的正下方,在右侧密目钢丝网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艳徐玲珍刘伟王鹏赵鑫吉盼盼李少鹏郭威赵滢滢赵云帆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建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