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78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0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知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使得基站更加合理的分配感知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基站对终端感知的准确率。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目标距离,目标距离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第一反射体为距离第二节点最近的反射体,第二反射体为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目标信号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信号;第一节点根据目标距离以及目标信息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节点利用第一资源对第二节点进行感知。一资源对第二节点进行感知。一资源对第二节点进行感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知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感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雷达(radar)技术可以应用于非接触式的目标探测,当进行目标探测时,雷达发射机发射电磁波,该电磁波经过目标反射之后被雷达接收机接收。通过处理分析发射的电磁波和目标反射的电磁波的变化,可以获取目标的速度、距离等信息。
[0003]目前,为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雷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过利用广泛分布的WLAN设备,实现感知功能。目前的感知场景包括但不限定于终端感知环境、基站感知环境、基站感知终端等等。
[0004]对于终端,其可以基于自身的各种传感器或天线发射电磁波信号以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周边物体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角度,周边物体的形状等。对于基站,其可以通过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实现目标感知。示例的,图1示出了一种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中,具有天线阵列的基站可以在服务多个通信用户的同时,对目标进行感知,该目标可以是通信用户,也可以是除通信用户以外的其他目标。
[0005]尽管以上介绍的终端对环境的感知技术与基站对终端的感知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但是终端对环境的感知过程与基站对终端的感知过程是分离的。因此,如何使得两个感知过程互相辅助,实现更高效的感知,业界尚未提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感知方法及装置,能够使得基站更加合理的分配感知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基站对终端感知的准确率,实现更高效的感知。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感知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节点执行,也可以由第一节点的部件,例如第一节点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第一节点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目标距离,目标距离为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目标信息,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第一反射体为距离第二节点最近的反射体,第二反射体为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目标信号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信号;第一节点根据目标距离以及目标信息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节点利用第一资源对第二节点进行感知。
[000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节点可以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确定用于感知第二节点的资源,以对第二节点进行感知。能够使得第一节点更加合理的分配感知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提高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感知的准确率。比如:在第二节点周围的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第一节点可以提高角度分辨率,以提高对第二节点感知的准确率。在第二节点
周围的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第一节点可以降低角度分辨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0010]并且,考虑到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越近、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偏转角度越大,第一节点将反射体与第二节点区分开所需要的角度分辨率越高。因此,第二节点仅向第一节点上报距离最近的反射体以及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若第一节点可以成功将距离最近的反射体、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与第二节点区分开,那么对于第二节点周围其他的反射体,第一节点也可以区分开。这样,可以有效辅助第二节点合理分配感知资源,在提高第一对第二节点的感知准确率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001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反射体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二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反射体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
[0012]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或者,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
[0013]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信息还包括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
[0014]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为:若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相同,则目标信息中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者,若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不相同,则目标信息中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
[0015]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点根据目标距离以及目标信息确定第一资源,包括:第一节点根据目标距离以及目标信息确定目标角度分辨率,目标角度分辨率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感知能力;第一节点根据目标角度分辨率调整第二资源得到第一资源,第二资源为第一节点用于对第二节点进行感知的初始资源。
[0016]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点根据目标角度分辨率调整第二资源得到第一资源,包括:第一节点根据角度分辨率按照预设天线端口数调整第二资源得到第一资源。
[0017]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信息承载于目标信令,目标信令包括第一字段,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目标信令还包括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承载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者,用于承载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若不同,目标信令还包括第三字段和第四字段,第三字段用于承载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第四字段用于承载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基于该设计,在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相同时,仅需要发送其中一个反射体的位置信息,这样,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0018]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字段包括第一子字段,第一子字段用于承载第一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第二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一子字段用于承载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或者,用于承载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和/或,第三字段包括第二子字
段,第二子字段用于承载第一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和/或,第四字段包括第三子字段,第三子字段用于承载第二反射体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其中,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根据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确定。基于该设计,用于承载反射体的距离信息的字段长度可以根据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确定,在不同场景下,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等中的一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目标距离,所述目标距离为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反射体为距离所述第二节点最近的反射体,所述第二反射体为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所述目标信号为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距离以及所述目标信息确定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节点利用所述第一资源对所述第二节点进行感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反射体相对于所述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反射体相对于所述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或者,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为:若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相同,则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者,若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不相同,则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承载于目标信令,所述目标信令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所述目标信令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若不同,所述目标信令还包括第三字段和第四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所述第四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字段包括第一子字段,所述第一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和/或,所述第三字段包括第二子字段,所述第二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
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和/或,所述第四字段包括第三子字段,所述第三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其中,所述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所述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确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X为所述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所述d为所述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所述θ为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所述θ的单位为弧度,所述r为所述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所述fix表示向上取整,所述d、所述θ、所述r均为正实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的取值为7比特。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天线端口、天线数目、天线孔径。11.一种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节点确定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反射体为距离所述第二节点最近的反射体,所述第二反射体为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所述目标信号为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目标信息。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目标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目标信号;所述第二节点确定所述目标信号所在方向。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反射体相对于所述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反射体相对于所述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或者,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

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为:若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相同,则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者,若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不相同,则所述目标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17.根据权利要求11

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承载于目标信令,所述目标信令包括第一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是否相同;若相同,所述目标信令还包括第二字段,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若不同,所述目标信令还包括第三字段和第四字段,所述第三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所述第四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字段包括第一子字段,所述第一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和/或,所述第三字段包括第二子字段,所述第二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和/或,所述第四子字段包括第三子字段,所述第三子字段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用于承载所述第二反射体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地理位置的偏移;其中,所述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所述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确定。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满足以下公式:其中,所述X为所述第一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二子字段的长度、或所述第三子字段的长度,所述d为所述第一节点所在小区的半径,所述θ为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波束的宽度,所述θ的单位为弧度,所述r为所述第一节点的距离分辨率,所述fix表示向上取整,所述d、所述θ、所述r均为正实数。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的取值为7比特。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目标距离,所述目标距离为所述通信装置和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第一反射体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反射体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反射体为距离所述第二节点最近的反射体,所述第二反射体为相对于目标信号所在方向的偏转角度最大的反射体;所述目标信号为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添骁李剑张云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