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器,尤其是应用于空调系统的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换热器管由壳体、换热管束、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换热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壳体流体和管程流体间交换热量以改变相应流体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筒体、多个换热管、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筒体具有筒体容腔以及第一轴向端和第二轴向端;所述多个换热管布置在所述筒体容腔中;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分别与所述筒体的第一轴向端和第二轴向端连接,所述多个换热管中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中的至少一个管板包括支撑板、辅助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辅助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蜂窝状结构;所述多个换热管中每个换热管的端部与相应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换热管孔,每个换热管孔与所述多个换热管中的相应换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1),所述筒体(101)具有筒体容腔(105)以及第一轴向端(111)和第二轴向端(112);多个换热管(118),所述多个换热管(118)布置在所述筒体容腔(105)中;第一管板(103)和第二管板(104),所述第一管板(103)和第二管板(104)分别与所述筒体(101)的第一轴向端(111)和第二轴向端(112)连接,所述多个换热管(118)中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板(103)和第二管板(104)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管板(103)和第二管板(104)中的至少一个管板包括支撑板、辅助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辅助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蜂窝状结构;所述多个换热管(118)中每个换热管的端部与相应的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换热管孔(308),每个换热管孔(308)与所述多个换热管(118)中的相应换热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及所述的辅助板分别与中间层焊接或粘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蜂窝单元(521),每个蜂窝单元(521)由相应的蜂窝侧壁(528)围成,所述蜂窝侧壁(528)从所述支撑板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朝向所述辅助板延伸,并与所述辅助板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设置在所述筒体(101)内,所述多个换热管(118)穿过所述辅助板和所述中间层,所述多个换热管(118)中的至少一部分换热管与所述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钧,肖青松,任一新,姚苏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泰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