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59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属于3D建模技术领域,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终端设备拍摄的单张人物照片上传至开放平台,对人物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处理人物图像;构建3D数字ID生成模型;将需要生成唯一3D数字ID的处理人物图像输入到3D数字ID生成模型中,采用UUID算法生成对应的唯一3D数字ID;通过开放平台的登录认证系统进行第三方应用的集成授权登录认证,认证通过后,第三方应用向开放平台获取并显示唯一3D数字ID。满足了用户对3D信息的需求,避免了用户在不同的第三方应用终端重复上传人物形象重复获取3D信息的情况,提升用户兴趣,提高了第三方应用终端的转化率。提高了第三方应用终端的转化率。提高了第三方应用终端的转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3D建模
,具体涉及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很多开放平台通过唯一ID标识一个用户,并能通过这个唯一ID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但此类相关信息一般都是以图片或文字形式返回。随着元宇宙及3D技术的发展,用户对3D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不同的第三方平台终端获取自己的3D信息时,往往需要重新上传自己的人物形象,再重新生成自己的3D信息,重复生成容易降低用户兴趣,消耗用户耐心,效率低,进一步也就降低了第三方平台终端的转化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终端设备拍摄的人物照片上传至开放平台,构建3D数字ID生成模型,通过开放平台的登录认证系统进行第三方应用的集成授权登录认证,第三方应用向开放平台获取并显示3D数字ID;避免了用户在不同的第三方应用终端重复上传人物形象重复获取3D信息的情况,提升用户兴趣,提高了第三方应用终端的转化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终端设备拍摄的单张人物照片上传至开放平台,对所述人物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处理人物图像;基于所述处理人物图像,构建3D数字ID生成模型;将需要生成唯一3D数字ID的处理人物图像输入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中,基于输入的所述处理人物图像和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采用UUID算法生成输入的所述处理人物图像对应的唯一3D数字ID;通过所述开放平台的登录认证系统进行第三方应用的集成授权登录认证,所述第三方应用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三方应用向所述开放平台获取并显示所述唯一3D数字ID,所述第三方应用包括虚拟换装终端、3D游戏终端和VR游戏终端。
[0005]可选地,显示所述3D数字ID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从所述开放平台购买服装和道具装饰,实现所述3D数字ID的换装操作;通过调整所述3D数字ID的blendshape参数,实现所述3D数字ID的捏脸操作。
[0006]可选地,所述图像处理过程包括:通过皮肤区域检测算法识别所述人物照片中的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生成人脸遮罩,采用保边滤波算法对所述人物照片中所述人脸遮罩以外的图像进行美颜磨皮处理。
[0007]可选地,所述图像处理过程还包括: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生成人脸平面网格,将所述人物照片映射到所述人脸平面网
格中,通过调整所述人脸平面网格的关键点参数,实现所述人物照片的瘦脸瘦身操作。
[0008]可选地,所述开放平台的组织架构包括:存储层、服务层、接口层和访问层;所述访问层用于为接入所述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第三方应用提供服务接口访问权限;所述接口层用于调用下层接口,提供所述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所述服务层用于采用微服务架构,将业务拆分为微服务;还用于为所述接口层提供开放平台接口服务;所述微服务包括消息组件、日志收集、服务法线和熔断保护;所述存储层用于采用mysql集群实现持久化,采用redis集群实现数据缓存。
[0009]可选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的构建过程为:基于人脸3D形变统计模型的人脸基底,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所述人脸3D形变统计模型的深度学习网络,得到所述深度学习网络的3D参数;采用得到的所述3D参数对初始化三维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将所述处理人物图像输入至数据拟合后的初始化三维模型中,得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所述深度学习算法包括反向传播、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所述初始化三维模型为对三维模型进行内部参数初始化和外部渲染参数初始化后的三维模型。
[0010]可选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表示为:可选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表示为:其中,和分别表示3D数字ID生成模型中人脸的形状信息和纹理信息;和分别表示人脸的平均形状信息和平均纹理信息;S
i
表示人脸信息的主成分;T
i
表示纹理信息的主成分;为人脸系数。
[0011]可选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构建完成之后,还包括:构建适配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的服装生成模型,所述服装生成模型的构建过程为:获取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的模型数据,将所述模型数据添加至半边结构中,所述模型数据包括顶点坐标和面的角顶点;基于所述半边结构,获取身体参数,所述身体参数包括胸围、腰围、围、脸宽和头尺寸;将需要搭配的发型数据和服装数据添加至所述半边数据结构,根据所述身体参数修改所述发型数据和所述服装数据的顶点,计算顶点处的法线和切线,生成所述服装生成模型。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传单张人物照片构建3D数字ID生成模型,将需要生成唯一3D数字ID的人物照片输入至3D数字ID生成模型中,然后采用UUID算法,即可生成用户的唯一3D数字ID,满足了用户对3D信息的需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通过开放平台的登录认证系统进行第三方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虚拟换装终端、3D游戏终端和VR游戏终端)的集成授权登录认证,第三
方应用认证通过后,向开放平台获取并显示3D数字ID,实现对3D数字ID的捏脸换装等操作,避免了用户在不同的第三方应用终端重复上传人物形象重复获取3D信息的情况,提升用户兴趣,提高了第三方应用终端的转化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D数字ID生成方法流程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人物照片的图像处理流程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开放平台架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网关及API接口设计及优化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D数字ID生成模型的骨骼架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半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D数字ID生成方法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包括: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将终端设备拍摄的人物照片上传至开放平台,对人物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处理人物图像;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拍摄一张人物照片,其中人物照片可以为局部的人脸照片,也可以为全身照片,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将终端设备拍摄的人物照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数字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终端设备拍摄的单张人物照片上传至开放平台,对所述人物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处理人物图像;基于所述处理人物图像,构建3D数字ID生成模型;将需要生成唯一3D数字ID的处理人物图像输入到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中,基于输入的所述处理人物图像和所述3D数字ID生成模型,采用UUID算法生成输入的所述处理人物图像对应的唯一3D数字ID;通过所述开放平台的登录认证系统进行第三方应用的集成授权登录认证,所述第三方应用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三方应用向所述开放平台获取并显示所述唯一3D数字ID,所述第三方应用包括虚拟换装终端、3D游戏终端和VR游戏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数字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所述3D数字ID之后,还包括:通过所述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从所述开放平台购买服装和道具装饰,实现所述3D数字ID的换装操作;通过调整所述3D数字ID的blendshape参数,实现所述3D数字ID的捏脸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数字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过程包括:通过皮肤区域检测算法识别所述人物照片中的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生成人脸遮罩,采用保边滤波算法对所述人物照片中所述人脸遮罩以外的图像进行美颜磨皮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数字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过程还包括: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生成人脸平面网格,将所述人物照片映射到所述人脸平面网格中,通过调整所述人脸平面网格的关键点参数,实现所述人物照片的瘦脸瘦身操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数字ID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平台的组织架构包括:存储层、服务层、接口层和访问层;所述访问层用于为接入所述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第三方应用提供服务接口访问权限;所述接口层用于调用下层接口,提供所述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强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盈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