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37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将有效用于使导管薄壁化且高强度的扁平线应用于加强体并能够抑制加强体的端部散开的导管。导管(1)具备轴(2),该轴(2)具有从前端连通至基端为止的内腔(5),轴(2)具有具备编织为管状的线材(21)的加强体(20),加强体(20)配置在形成内腔(5)的轴(2)的内表面(11)与轴(2)的外表面(31)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圆线组(24),其由多根截面为圆形的线材(21)即圆线(22)构成;以及多根扁平线(23),其与圆线组(24)相交叉,多个圆线组(24)的总截面积A相对于多根扁平线(23)的总截面积B的截面积比A/B大于0.5。积比A/B大于0.5。积比A/B大于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血管等的管腔内使用的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出于外科创伤非常低的理由而使用导管的血管等的管腔内的治疗广泛进行。希望导管保持强度且薄壁化,以能够插入细的管腔且能够在内部确保宽的通路。
[0003]作为使导管高强度且薄壁化的方法,将由平板构成的带状线材(扁平线)编织为管状并作为加强体埋设在导管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441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由于平板强度高,因此,若对扁平线进行编织,则平板的被切断的端部容易松散。由此,无法容易地进行导管切断,或者在将加强体埋入管状树脂材料时,松散的加强体无法与树脂材料密合,可能导致导管强度降低。因此,在通常加强体使用扁平线的导管中,需要对加强体端部的线材彼此进行焊接等后处理。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将对于使导管薄壁化且高强度有效的扁平线应用于加强体也能够抑制加强体的端部散开的导管。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达成上述目的导管的一个方式具备轴,该轴具有从前端连通至基端为止的内腔,所述导管的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加强体,该加强体配置在所述轴的形成所述内腔内表面与所述轴的外表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编织为管状的线材,所述加强体具有由多根截面为圆形的线材即圆线构成的圆线组、和截面为长方形的线材且与所述圆线组相交叉的多根扁平线,多根所述圆线组的总截面积相对于多根所述扁平线的总截面积的截面积比大于0.5。
[0012]达成上述目的导管的另一方式具备轴,该轴具有从前端连通至基端为止的内腔,所述导管的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加强体,该加强体配置在所述轴的形成所述内腔内表面与所述轴的外表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编织为管状的线材,所述加强体具有由多根截面为圆形的线材即圆线构成的圆线组和与所述圆线组相交叉的多根扁平线,所述圆线的直径相对于所述扁平线的厚度的比率大于1.5。
[0013]达成上述目的导管的又一方式具备轴,该轴具有从前端连通至基端为止的内腔,所述导管的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加强体,该加强体配置在所述轴的形成所述内腔的内表面与所述轴的外表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编织为管状的多根线材,所述加强体具有多根截面为圆形的线材即圆线和与所述圆线相交叉的线材即多根扁平线,多根所述圆线的总
截面积相对于多根所述扁平线的总截面积的截面积比大于0.5。
[0014]专利技术效果
[0015]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导管将对于使导管薄壁化且高强度有效的扁平线应用于加强体也能够利用与扁平线一起应用于加强体并与扁平线相交叉的圆线组抑制加强体的端部散开。
[0016]也可以是,所述截面积比大于1。由此,导管能够利用圆线组提高加强体的端部难以松散的效果。
[0017]也可以是,所述圆线的材料的屈服点低于所述扁平线的材料的屈服点。由此,圆线与扁平线相比容易塑性变形,容易维持编织形状。因此,能够利用圆线组保持由于难以塑性变形而欲要松散的扁平线,以有效抑制加强体的端部松散。
[0018]也可以是,所述圆线的根数比所述扁平线的根数多。由此,能够利用圆线保持欲要松散的扁平线,以有效抑制加强体的端部松散。
[0019]也可以是,相交叉的所述线材彼此不接合。由此,在该导管中,即使相交叉的线材彼此不接合也能够抑制加强体松散。因此,能够容易地加工薄壁且高强度的导管。
[0020]也可以是,所述扁平线是截面为长方形的线材。由此,扁平线的截面积变大,能够使扁平线薄以获得薄壁且高强度的导管。
[0021]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又一方式的导管将对于使导管薄壁化且高强度有效的扁平线应用于加强体也能够利用与扁平线一起应用于加强体并与扁平线相交叉的圆线抑制加强体的端部散开。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
[0023]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沿着中心轴的纵剖视图。
[0024]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与中心轴正交的横纵剖视图。
[0025]图4是透视示出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外层的俯视图。
[0026]图5是示出加强体的线材的剖视图,(A)示出圆线、(B)示出扁平线。
[0027]图6是作为参考例示出在制造过程中线材在被切断的加强体的端部松散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附图的尺寸存在夸张而与实际尺寸不同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导管1的插入生物体管腔中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将进行操作一侧称为“基端侧”。
[0029]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被从手臂的桡动脉导入血管内并插入至下肢的动脉内,被用于进行治疗、诊断等。下肢的动脉是大动脉髂骨动脉分支部附近及靠近末梢侧的动脉。如图1所示,导管1具有长条的轴2、与轴2的基端连结的毂部3、及设置于轴2与毂部3的连结部位的抗扭保护件4。
[0030]如图1~4所示,轴2是具有挠性的管状部件,具有从基端向前端延伸的中心轴X,从
基端到前端在内部形成有内腔5。内腔5在导管1向血管插入时供导丝穿插。另外,内腔5也可以用作其他导管1等医疗器具、药液、栓塞物质、造影剂等的通路。
[0031]轴2的有效长度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导管1的用途适当设定。在导管1被从手臂的桡动脉导入血管内并插入至下肢的动脉内以用于进行治疗、诊断等的情况下,轴2的有效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500mm~2600mm,更加优选1800mm~2300mm,进一步优选2100mm~2300mm。由此,导管1能够从手臂的动脉到达下肢的动脉。需要说明的是,轴2的有效长度是能够插入血管、护套等内的部位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效长度是从抗扭保护件4的最前端到轴2的最前端为止的沿着中心轴X的长度。在将导管1从大腿动脉导入血管内的情况下,轴2的有效长度优选为650mm以上,在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远端部向血管内导入的情况下,优选为300mm以上。
[0032]轴2由多个层构成,包括形成内腔5的内表面11的内层10、配置在内层10外侧的加强体20、和形成在内层10及加强体20外侧的外层30。
[0033]内层10在内部形成有内腔5。内层10的构成材料能够应用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优选聚四氟乙烯(PTFE)等氟系树脂、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低摩擦材料等。
[0034]内层10的内径没有特别限定,优选0.4mm~1.2mm,更加优选0.45mm~0.7mm,进一步优选0.5mm~0.6mm。
[0035]加强体20在内层10的外周将多根线材21以具有间隙的方式编织为管状而形成。线材21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导管,其具备轴,该轴具有从前端连通至基端为止的内腔,所述导管的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加强体,该加强体配置在所述轴的形成所述内腔内表面与所述轴的外表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编织为管状的线材,所述加强体具有由多根截面为圆形的线材即圆线构成的圆线组和与所述圆线组相交叉的多根扁平线,多根所述圆线组的总截面积相对于多根所述扁平线的总截面积的截面积比大于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积比大于1。3.一种导管,其具备轴,该轴具有从前端连通至基端为止的内腔,所述导管的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加强体,该加强体配置在所述轴的形成所述内腔内表面与所述轴的外表面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具备编织为管状的线材,所述加强体具有由多根截面为圆形的线材即圆线构成的圆线组和与所述圆线组相交叉的多根扁平线,所述圆线的直径相对于所述扁平线的厚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晃大伊藤隆史星光起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